【绿建】华南地区高性能的绿色建筑——深圳市建科院大楼

 

大楼是深圳建科院自行设计并持有的办公大楼,项目在2006至2007年进行设计,并在2009年三月竣工。大楼设...



大楼是深圳建科院自行设计并持有的办公大楼,项目在2006至2007年进行设计,并在2009年三月竣工。大楼设计采用了综合一体的设计方法,采用了40多项低能耗且低造价的可持续建筑设计技术,项目投入运营后实际能源使用强度为每年63 kWh/平方米,显著低于一般商业建筑每年90-200kWh/平方米的能源消耗。项目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标识以及美国LEED 金级认证。

深圳建科院大楼外景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建筑功能的组织

建科院大楼为12层,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标准层的平面为U型,此处形成了一个高达12米的室外中庭,这一设计能更好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标准层平面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大楼设计时运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周边的声学环境,对于声音比较敏感的办公空间设置在较高的楼层,在较低的楼层采用噪音控制的手段隔绝噪音,并将展览空间和会堂设置在较低的楼层以减少对于办公区域的影响。

围护结构

大楼的外墙采用了不同的保温技术,7层及以上的楼层使用了聚苯乙烯板和铝板幕墙,较低的楼层使用了环保的保温材料。内墙的保温材料为聚氨酯面板。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0.023W/m·K。大楼的玻璃采用镀Low-E膜的双层玻璃,U值为3.5-4.0,提升了建筑的热工性能。

大楼位于夏热冬暖的地区,采用了不同遮阳手法。办公区的窗户上安装了向外挑出的水平遮阳板;建筑的西立面局部进行了立体绿化,剩下的部分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这些光伏板的可见光通透率为0.2,因此可以保证室内仍获得一定光照。东立面的的低层则使用了可移动的半镂空室外遮阳帘,窗户根据需要也配备了室内遮阳帘或实心遮阳帘。
大楼窗外的半镂空和实心遮阳帘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自然采光

大楼广泛的利用自然采光。在白天,沿窗户的区域不需要开灯,仅需为远离窗户的区域提供人工照明。厕所、楼梯间等辅助空间主要采用自然采光。地面也设置了采光井,为地下室补充自然光。
自然采光和采光板的模拟分析
地下室的采光井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建筑的各个立面窗户都不相同,窗墙比也随着功能而变化。建筑的低层(1至5层)区域为实验室和会议室等功能,南向、东向和北向仅为0.3,以避免自然光对于实验室测试的影响。而建筑的高区(7至12层)为办公空间,窗墙比则达到了0.4,以更好的利用自然光和减少人工照明。

自然通风

设计时采用了CFD进行了风环境模拟,在一年中的六个月采用自然通风,主要引入夏季主导的东风。为了更好的引入自然风,建筑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开窗方式:北立面A和D采用左横开单悬窗;东立面D和E采用水平旋转窗以扩大开启面积;而南立面F和C采用右横开单悬窗。办公层广泛的使用了水平旋转窗,这一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风速低的时候完全开启窗户,而在风速高的时候减少开启面积。开窗时可将室内上升至天花板的热空气通过自然风排出,并避免风对办公环境的干扰。若风速不足,则通过空调系统抽出天花板处的热空气。
窗户类型/自然通风策略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CFD分析/建筑西侧的通风墙/水平悬窗和遮阳板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暖通空调系统

南方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建筑使用了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处理室外空气,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和提供合理的供冷量。建筑业也根据功能分区提供不同的暖通空调解决方案。地下室采用水源热泵。热泵靠近景观水池,冷凝水和水池水交换热量,进一步降低冷凝水的温度并提升水源热泵的效率。

建筑的局部也在天花板上采用了辐射供冷系统。大楼的其他部分采用了冷水机组(供水温度为18℃),以及可以降低湿度的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机盘管。项目尽可能减少需要空调的区域,采用自然通风以提供舒适的温度,并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一些空间例如阳台、热水间和电梯间没有空调,直接利用自然通风。厕所没有设置空调,处于建筑的下风面,直接将废气排放到室外。

大楼的办公区和会堂采用了地面送风,并创造了个人送风系统——即直接将新风送至员工办公桌下或是会堂的座位下。这一方式可直接对员工身边的办公环境送风,而不是对整个空间供冷,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地面送风系统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阶梯会堂的外墙可以完全开启以便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可再生能源

建筑也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热水器。大楼在屋顶、西立面的幕墙和遮阳板上安装了光伏发电板,设计发电量达到每年70,000kWh。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的热水则用于厨房和淋浴间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窗户的遮阳板和光伏发电板结合,既阻挡了阳光直射也产生了电力。
小型风力发电机/屋顶光伏板/光伏板遮阳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雨水收集

项目在屋顶和基地内收集雨水,雨水通过土壤和砾石层的过滤,途径雨水收集管道,最终进入水箱中。储存的雨水用于绿化浇灌、室外的喷泉以及厕所的冲洗。
景观利用灰水/透水砖地面/灰水浇灌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绿化与景观

建科院大楼在六层设置了一个空中花园,提供了绿化和人工湿地。这一空间为户外休息、开会讨论等活动提供了舒适的空间。
空中花园


屋顶层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形成了一大片绿色的花园。利用太阳能板阻挡过于强烈的日光,并利用收集的雨水直接进行浇灌。
屋顶花园


气象和能源的监控

建科院大楼安装了实时监控室外气象和室内性能数据的设备,监控的内容包括室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以及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建科院大楼也安装了建筑终端能源的自动监控系统,系统每十五分钟或每小时上传数据。建科院也收集了深圳其他商业建筑的能源消耗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评估建筑的能耗表现以及城市层面上建筑能耗数据。
室外监测设备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运营的性能

建科院大楼的运营性能良好,在深圳市建筑能耗数据库中,57栋建筑能耗为每年50-200kWh/平方米,平均值为每年103 kWh/平方米,而建科院大楼为每年63 kWh/平方米(另外两栋能耗更低的建筑,可能是未完全使用或设备的负荷更低)。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自然通风显著的减少了机械通风和空调的需求,在能源消耗中空调消耗占21%,机械通风仅占8%。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在可再生能源和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屋顶的太阳能板产生了建筑6%的能源,收集利用的雨水占到40%的水消耗。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建筑造价

在2009年,深圳市新建高档商业建筑的造价为6,000-8,000元/平方米,新建中档商业建筑的造价为4,000-6000元/平方米。建科院大楼的造价为4,300元/平方米,考虑到这一项目运用了许多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技术,这一造价是很低的。深圳建科院使用了综合一体的设计模式,选择了最合适的可持续设计技术,管理整个施工建设过程,并在运营阶段监控和调试。大楼真正实现了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一体化,减少了浪费并保证预期的目标可以实现。
开放式办公区
入口
垂直绿化


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总结

大楼已被评为“亚太地区”绿色建筑先锋奖工程;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大楼在2006-2007年设计,成功的探索了华南亚热带地区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大楼也是绿色建筑技术科普教育基地,并向市民开放,大家有机会去深圳可以去参观。

来源:搜建筑网

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关注 筑森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