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听老爸讲通信往事

 

父亲节,回家陪老爸,听他讲通信故事......



父亲节,回家陪老爸,听他讲述了他们那一代通信人的故事。



2017年6月16日,北京电报大楼的通信业务正式关闭,并搬迁。一层的营业厅正式关门,北京唯一一个电报业务窗口将搬迁至复兴门的长话大楼一层。北京电报大楼,从此改成了中宣部的对外发布厅。

这座大楼承载着很多老一辈通信人的情感,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父母年轻的时候)
北京电报大楼与父亲同龄,1956年4月21日动工兴建,是中国第一座新式电报大楼,也是当时中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大楼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其营业厅曾为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

(照片由父亲的同学提供)
我的父母在刚上班时,都是在这座大楼里度过的实习期,工作于微波班。当年在西长安街上,除了民族宫、民族饭店,电报大楼就是最高的建筑。能在这样的建筑中工作,内心是无比骄傲的。

(电校76届电报班于电报大楼门口合影,照片由父亲同学提供)
北京电报大楼上的大钟,是周总理用当时为数不多的外币从德国买回来的。每到整点钟声便回荡在长安街。在那个时代,城市的噪音还很小,清脆的钟声可以传得很远、很远。特别是居住在西单附近的居民,早已把电报大楼的钟声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在那个通信还不够发达的年代,想发个电报或者打个长途电话,非常的不容易。想要最快的把消息发出去,就必须亲自跑去北京电报大楼。每一封从全国各地发出的电报,都要先经过电报大楼,才能转到地方。电报章上镌刻的“01”编号,就是北京电报大楼“老大哥”地位的身份象征。所以,北京电报大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作为新一代通信人,父母对北京电报大楼的情怀我可能无法理解,唯一让我感到难过的是电报大楼的钟声以后听不到了。从小学五年级转到西城区上学,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在西单这一带读书。从新文化街二小,鲁迅中学,三十一中,电报大楼的钟声一直陪伴着我。读书声,欢笑声,钟声……是我学生时代美好的回忆。



北京电报大楼通信业务的关闭、并搬迁,是一个通信时代的结束。如今,父母都已退休,下一个通信时代将要由我们新一代通信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
本文作者:刘颖慧_kathy
作者公众号:慧心巧思
网优雇佣军投稿邮箱:wywd11@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通信路上,一起走!


    关注 网优雇佣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