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颗头  你看画,谁看你?

 

对不起,我们洗手间不外借。...







编按:

逛画廊和逛美术馆,另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这要说的还不是展览的内容,而是本来的空间、所属的人员和随之而来的气场。

比如在画廊里工作的年轻的“画廊妹”,当然现在也有一种倾向是老板们看重音色细腻、脸色白净的男孩纸,anyway他们不同的条件和气质,代表画廊的门面和风格,但无论出身院校、声线条件、外语程度等等等等如何如何,我们发现,越是作品贵名气大的单位,越难看到美美们好脸色——反之,他们千篇一律地整齐重复着:“对不起今天不开放”,“对不起作品已售出”,“对不起先生画册一本300块”,“对不起小姐洗手间不对外”……跟这些干净时髦的白盒子空间一样,也许是无意中拒人千里之外——除非,除非就是你消费过,否则彼此都不愿多看一眼。

美术馆里的工作人员迥然不同。他们的年龄组合更为丰富,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在接待台背后。他们中有热情的志愿者,声情并茂地一路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意义延伸;也有看似木讷的保安大哥,防止观众与作品亲密接触之余还时不时会羞涩但坚定地表达下他对画面的看法:“除了颜色用的不太对,”他指着张晓刚的画说,“人吧画的太严肃了点儿”。

~~~~~ ~~~~~
艺术空间中的隐形者,他们如同画框、展墙、展签一样,处处存在又处处被忽视。人们多数时间视他们为隐形,但正是这些无声的存在,以各异的姿态强调着艺术与普通人之间鲜明的界线。

拍摄艺术相关展览,摄影师安迪·弗利博格(Andy Freeberg)有自己独特的角度。他的镜头对准的正是那些每天浸淫在展览中的工作人员。这没有社会新闻里那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温情,也不是“你有什么梦想?”的小人物励志篇,安迪擅长的是,用偶遇的场面和冷幽默,还原艺术与普通人之间的疏离感。


在前台的 Miss No


安迪出生于纽约,在新罗谢尔长大。就读于密歇根大学时,他在学生自办的日报社担任摄影师,后来摄影就成为他的职业。离开学校后,安迪获得了在《乡声》杂志(一本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格林威治村的文化艺术周报)实习的机会,并由此他结识了许多著名音乐家和艺术家。1990年,他搬到加利福尼亚州之后,任职于《Time》杂志和《Fortune》杂志。在这种传统的新闻行业,似乎安迪的摄影内容和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如:像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那样的黑白街头摄影风格。



前台系列,摄于纽约佩斯画廊

2006年,安迪去了趟纽约,在切尔西的画廊区闲逛,走进鼎鼎大名的佩斯画廊(Pace Gallery)。那个周二的画廊里,几乎没人。除了——安迪看到一张巨大的接待台后画廊小姐的半颗头。“有点儿意思”,他顺手拍下这张照片,自始至终这位画廊小姐都没抬头看过他。

溜达到另一个画廊,安迪拍到了几乎同样构图的照片。“看来他们不太好客”,安迪从取景器给朋友看这些照片,朋友发现了其中的奇妙之处,“你得把它做成一个系列”,“为什么不?!”



前台系列,摄于纽约西姆和里德画廊(Cheim&Reid Gallery)

在接下来一年中,安迪走遍切尔西200多家画廊,拍了一系列这样的照片发在网络上。从现实角度来说,安迪拍到的不过是高逼格画廊的常态,哪哪都一样;从艺术水准上来说,这一摄影的构图只能算上巧妙。

只不过凑巧的是,时值金融危机爆发,安迪的照片也随之显示出切尔西画廊区的萧条,这一现象很快便被灵敏的《纽约客》发掘。艺术圈此时也开始注意这个专拍半颗头的摄影师。



前台系列,摄于纽约保拉·库珀画廊(Paula Cooper Gallery)



前台系列,摄于纽约鲁英·奥古斯丁画廊(Luhring Augustine)


俄罗斯艺术的守护神


2008年,安迪把镜头对准了俄罗斯冬宫的艺术管理员。这里跟纽约的画廊差别巨大,守护作品的是一群中老年妇女,她们穿着自己的便服坐在美术馆角落里,表情严肃得如一堆俄罗斯冻土,冷眼打量着往来的游客,好似扎根了半个世纪的样子。



守卫系列,俄罗斯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

“她们靠作品那么近,我用广角镜头拍,她们就不会发现”。安迪第一次在冬宫拍摄时伪装成普通游客。后来他拿着八张放大的照片找到俄罗斯文化部的一个官员,这个通达的家伙对着照片看了半天说:“艺术模仿生活,生活模仿艺术,这是件好事儿。不过俄罗斯有四大美术馆,你只拍了一个”,说着他拿出一张卡片,相当于一张通行证,“给你,到其他三个美术馆去都拍一遍吧”。



守卫系列,俄罗斯普希金博物馆(Pushkin Museum)

于是有了更多的“守卫”系列。在官方许可下,安迪带着翻译和这些拍摄对象进行对话。他了解到她们中有退休的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有牙医,还有舞蹈演员。她们热爱这份工作,并为此而自豪。她们不一定知道马蒂斯或者马列维奇,但也许是不由自主,她们的姿势和衣服的颜色偶尔也会跟这些作品形成特别匹配的构图。



守卫系列,俄罗斯斯特罗加诺夫宫博物馆(Stroganov Palace)



守卫系列,俄罗斯新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New Tretyakov Gallery)



依旧守卫系列,俄罗斯新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New Tretyakov Gallery)


大卖场上的Mr Cold




艺博会,肖恩·凯利画廊(Sean Kelly Gallery)

安迪对这一主题意犹未尽,2009年到2011年,他把这一系列延伸到艺术博览会。拍摄了迈阿密巴塞尔和军械库等五个艺术博览会。这些照片没有守卫系列那么构思缜密,更像通常可见的那种艺术博览会场景照片,但又看不到突出交易和五光十色的任何场面。画廊经理们背靠作品等待买家上门,穿着打扮和气质也都跟自己代理的画作惊人的相似,充分说明了 “画廊老板的喜好就是画廊的选择”这一普遍真理。



艺博会,马乐伯画廊(Marlborough Gallery)



艺博会,巴黎Anne De Villepoix画廊



艺博会,迈阿密斯皮内罗画廊(Spinello Gallery)



艺博会,墨西哥尼娜·梅诺卡尔画廊(Nina Menocal Gallery)

安迪没把自己的小创作当成职业,如今他依然在《纽约时报》和《旧金山纪事报》担任摄影师,“我还得赚钱过日子,做职业艺术家不太现实”。听见了吗?

他也不想用摄影评论什么现象,“哪个行业里混饭吃都要靠演技,艺术行业更要摆姿态。只不过当代艺术圈有些太严肃无聊了,我想在照片里找找乐子”。
~~~~~ ~~~~~
你存在的角落,并不散发光和热。
同一个#孤独#,却刚好避开。


    关注 Detail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