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亮:没读过坏书,不足以谈阅读

 

鄙视和不屑并不是战胜谬误的武器。...



没读过坏书,不足以谈阅读

文/齐亮



中学时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去一位同学家借书。借到的是薄薄的一册诗集,叫《王老九诗选》。借这本书是出于好奇,我想知道一个诗人为什么叫“王老九”这样一个土气的名字?“农民诗人”王老九的诗歌到底是怎样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产生了更多的困惑,问什么这本小学生水平的诗集可以印几万册?崇尚阶级斗争的年代还有那些和王老九一样的“农民诗人”?政治是怎样影响文艺创作的?……

过年回家整理资料时,我看到了自己当年写的关于《王老九诗选》的读书笔记。那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看一本旧书时心生困惑,那时的他还不会用网络搜索,就去图书馆一本一本的找相关的书看,想了解那个年代。



我看过黄色小说,看过成功学,看过《知音》,看过《雷锋日记》,看过《把一切献给党》——并且曾在读这本书时心生感动。蔡朝阳老师感叹人家的孩子有《小王子》,我们的孩子只有《大侦探荞麦皮》,我也看过《大侦探荞麦皮》,那是郑渊洁最差的作品之一,他还有一些同样无趣和无聊的童话,我也都看过。但这些无损于郑渊洁那么多的杰作,也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

我看了鲁迅写的那些为苏联辩护的胡搅蛮缠的杂文。

我看到《普希金诗选》、《徐志摩诗全集》里也有很多初中生水平的作品。

我很早就知道伟大的作家也会写一些很差的作品,如果一个人害怕自己写出很差的作品,他就没有希望成为伟大的作家。

我知道郑渊洁“童话大王”的道路是从《黑黑在诚实岛》这样幼稚的作品开始的。我知道伟大都是从幼稚开始的。



我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有一天看到大家曾经在工作邮件组里激烈的讨论过《货币战争》应不应该出现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我很讨厌这种满纸阴谋论的书,可是后来读的经济学越多就越明白,反常识的阴谋论喧嚣于市井,信口开河的扯淡一再流行,非专业的力量能战胜专业的力量去影响政策走向,并一次次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有原因的。

鄙视和不屑并不是战胜谬误的武器。恐惧孩子看到这样的垃圾而被“毒害”也是杞人忧天。你可以把这样的书从图书馆下架,但是他们每天都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谬论。



我有过几次在山林中迷路的经历。当时的恐惧(怕天黑后还出不去)与勇敢常常重现于心头。那对于我的成长,是和读好书一样宝贵的经历。

我不知道没有迷过路的人生是怎样的。

我也不知道没有看过坏书(差书)的成长是怎样的。

我不能想象一个没接触过人渣的人说他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也不能想象一个没读过坏书的人说他了解阅读。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要读郑渊洁的童话全集而不是只读他那些写得最好的童话。

刘仲敬说:“……近代以来,胡适等人对经典的看法完全错误。因为他们都以为经典就是好和精,实际上没有坏和乱的所谓经典是危险的。”、“芜杂是一个人理解世界之大光阴之大的唯一途径,否则他必然变成狭隘之徒。”

我的朋友三炮对学生们说:“书本上的知识不劳而获,荒野里的教训才让你铭记终身。”

我倒并不觉得阅读、运动、探险、恋爱……这各种各样的成长路径有高下之分,只是这些年来越来越觉得,读好书也许并没有人们强调的那么重要。郑渊洁可以通过阅读小广告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咪蒙看《康熙来了》会做笔记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高华和李敖可以通过阅读虚假的宣传材料发现历史的真相……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我们读什么,而是我们在阅读中怎样思考,在思考后怎样行动。

2016.3.2


    关注 噪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