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迪 // 《往事随想》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才能保护思维活跃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往事随想



文/陈昌迪
晚来风静,比风更静的是记忆。某报上的一则新闻,撩起我沉睡多年的往事。



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江苏优等生疑高考卷遭误判,多次申请查卷被拒。”2015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江苏泰州一所省四星级高中的学生小闻发现,平时成绩一向不错的她,历史成绩竞然是C等。她怀疑自己的考试卷被评卷老师误判了。于是向江苏省考试院及其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多次提出申请,要求查看自己的考试答卷。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她和父母费尽周折而无果,最后,小闻一纸诉状将江苏省教育厅告上了法庭。南京市中级法院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受理此案,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上述事件中试卷是否错判,我们不得而知,不能妄加议论。但是由此我联想到我们老师的工作,批改试卷的老师需要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避免失误。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中招生考试后,组织老师阅卷,我们数学组陈老师负责改最后一道题。他改到曹同学的试卷,发现他的计算过程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结果一样。陈老师吃不准对还是不对,而是将试卷拿给我看,同我商量研究,我查看了解题过程,认真思考后认为步步有道理,只是解题思路与标准答案不同,是殊途同归。我们决定判对。结果该生数学考出了优秀成绩。如果陈老师怕麻烦,不同人商量,根据标准答案,可以判他错。但对工作来说是不负责任,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才能保护思维活跃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无独有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儿子参加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考试过后,我和儿子一起对照省下发的标准答案,预算了一下考试分数。成绩公布后,发现与预估的分数不符。儿子不高兴地说:“这下子奖获不到了。难道最后一题他们就一分不给吗?”我为了保护小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叫儿子把他最后一题的解题过程回忆出来,写给我看看。我是教数学的,看后认为他的几何证明过程是对的。只是他的解题思路与标准答案的解题思路不一样。这一题的标准答案是16开纸满满一张,而他只有两大行。



为防是一人偏见,我把解题过程拿给另一位数学老师看,他看后说这个证明是对的。我又拿给教数学的赵校长看,他看后也认为是对的。我就到教育局找数学教研员查看试卷,最后一题20分被扣了,原因就是与标准答案不符。我说他的证明是对的,刚好教数学的仇主任也在场,我就把试卷拿给他看对不对,经过讨论,研究,一致认为证明是对的。又加了20分,结果总分为全县第一名,报省获省二等奖。



《初中生数学辅导》杂志公布的答案和我儿子的答案一样,证明过程非常简洁。原来做标准答案的人思路复杂化了。中考时,我儿子被盐城中学提前免试录取。进入了盐中首届强化班。高考时,又被清华大学录取。一件事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教育工作是人民赋予我们的培养人才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责任重大。事关孩子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不可不慎。创新型人才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是与高度的责任心分不开的。我们要对小孩的人生负责,要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批改试卷有失误,只是极个别现象,我们不能以点概全,怀疑一切。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批改试卷的老师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工作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避免可能产生失误。遇到不同见解的考生答卷,要商量思考,不要简单武断地下结论,以达到批改试卷的零失误。



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广阔,学生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后生可畏。我们要尊重科学,服从真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国家才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


    关注 弯弯射阳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