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社交的本质

 

社会是具有目的性的联合共同体,其由个人、团体等方式组成,彼此间以利益关系连接起来,一起共享共生。进入互联网...





社会是具有目的性的联合共同体,其由个人、团体等方式组成,彼此间以利益关系连接起来,一起共享共生。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与人、物的连接进一步加强,人们可随时随地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起讨论,以此找到自己的认同感、归属感。人越来越以群分,物越来越以类聚。

传统互联网的论坛、博客、社区、贴吧至今还如火如荼,从某一层面佐证了社交是人类的刚需,承载着人类最本质的意愿,让别人知道、证明自己、炫耀本领的心理。人类之间彼此交往、交流所构成的社交关系,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是由社交的核心本质决定的。

人的流动带动了交通、旅游行业的发展;物的流动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人与物的连接产生了电子商务;人与服务的连接,催生了O2O的出现;人与人的连接,诞生了移动互联网。人们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喜欢分享、展示自己的心情、技能、成就,通过分享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生存状态和价值,以获得大众的认同,从而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社交的本质,分享个人价值的同时交换、共享彼此的价值。

个人关系链(如通讯录)与人脉圈子(经常聚会的圈子)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交形态,在互联网上具体体现就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易信这类型产品,以人为核心,展开社交连接;另一种是以话题为中心的圈子,诸如论坛、贴吧、微博之类的产品,从事件入手,进一步扩大在圈子里的影响力。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熟人社交(强),后者是陌生人社交(弱)。



从区别上进行组合排列,就可得出社交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

1、熟人与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国内的校园网、QQ、微信,国外的Facebook、Line,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用户不停地在里面更新自己的状态,分享好玩、有趣的、有用的图文、视频,获取粉丝们的关注;

2、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国内的微博、陌陌、婚恋网站、论坛社区等都是这类型的产品,多以需求、炒作为纽带,以兴趣、话题为主导,进行信息、价值交换;

3、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国内的58同城、大众点评、各大招聘网站等都属于此类。由熟人、陌生人信息之间的分享、传递,实现有陌生人之间的共享和价值交换。

从商业价值角度看,熟人之间的强社交关系造就了微商;陌生人之间的弱社交关系诞生了众筹、众包模式;陌生人与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有了P2P模式。移动社交的多元化,丰富了建立社群的多元化。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沟通,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场景让社交生态更为复杂、立体,也更具有商业前景和想象空间。

做好社交产品,建立好社交生态,关键做好用户价值观、兴趣的培养与管理。商业社交生态建立的核心基础是大数据指导下的运营、组织、管理能力!

※※※※※※※※※※※※※※※

转发是一种美德,分享是一种行动!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字"筷云”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关注 FEC筷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