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躲猫猫”到底该怎么玩?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躲猫猫”是许多小孩喜欢玩的游戏,有时孩子们会“躲“出很大的风险。那“躲猫猫”到底该怎么玩才是对的?...



 铭爸shuo

前几天,铭爸看到一条央视的新闻:浙江一孩子在玩捉迷藏时跳进了洗衣机,一同做游戏的两个同伴按下洗衣机启动键就跑了,所幸洗衣机刚开始转动就自动暂停了,孩子只是被卡在洗衣机里,经医生检查后并无大碍。



看完这条新闻,铭爸只想说这些“熊孩子”也是太淘气了!

下面的这些图,是孩子们在玩“躲猫猫”时想出的藏身之所,大人看了也是意想不到~~~




















怎样,看了这几张图不知您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逗X行为了吗?然而,这其中的几张图,小编却看到了担心!柜子、床底、马桶后、洗衣机……这些地方一会儿孩子出不来了可咋整?
“躲猫猫” 别光顾着玩

安全隐患要留心
“躲猫猫”虽然能缓解焦虑情绪、促进感知发展、规范社交行为、练习集中注意力,但是如果躲藏的地方不对,那可是会出大事情的!!

躲进衣柜、箱子、洗衣机、床底、墙、沙发后,将自己藏起来,让大人找不到自己,成为很多小孩最喜欢干的事情。但若遇到柜体从内难打开、狭小空间被卡等状况,很容易造成小孩“进得去,出不来”,甚至触电、绞伤,加之柜体密闭性一般都比较好,容易造成小孩晕厥、窒息等情况发生。例如下面两则新闻:

2012年4月2日,四川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两名9岁女孩离奇失踪。6天后,家人发现两个孩子躺在家中4楼的一个木箱子里,已经死亡。据警方推断,两个孩子是到阁楼玩耍,怀着好奇心进入箱子,躺下后,箱子盖掉下来,板扣迅速被扣上,由于箱子的锁扣牢靠,两个孩子怎么使劲也打不开,两人最终因为窒息死亡。

河北一名4岁男孩童童在家里和小朋友玩“躲猫猫”时,看中了两栋房子之间狭窄的墙缝作为藏身之所,便挤进一条约20厘米宽的墙缝里,被卡住无法脱身。最后消防队员巧用一根竹竿托住男童的屁股,帮其挤出墙缝。

天!不能想象孩子一时无法脱身的痛苦,那挣扎、那无助……那么,家长和孩子或者孩子之间玩“躲猫猫”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安全提示

1、家长要特别注意一些带盖子或是盒子、箱子类的物件摆放位置,加强防范意识,建议将一些较大的柜体能锁住的一定锁住。时刻灌输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按照孩子的成长环境教他们远离危险的地方或物品。

2、根据儿童家具的新国标规定,封闭式家具必须有符合规范的“通风开口”,这是担心孩子“躲猫猫”进入密闭的家具后因为闭气而发生危险。
3、有些孩子会将“躲猫猫 ”作为恶作剧,家长找到“走失”后的孩子后,应理性地问清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告诉他们恶作剧的危险性。
为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

家长“躲猫猫”要有度
正如最开始所说的,家长和孩子玩“躲猫猫”能够帮助他们在家长离开时控制焦虑情绪,适应家长突然离开的变化,因而有部分家长喜欢在街边或商场以“躲猫猫”的形式锻炼孩子走丢或与父母走散后的应变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能第一时间想着去求助警察、街边的商家,他们大多会充满恐惧与不安,边走边哭,焦急地寻找父母,甚至晚上会做噩梦,不敢一个人上厕所、进房间。倘若孩子真这样了,除了心疼孩子,更多的是自责……

铭爸认为,这种故意“躲猫猫”的防丢训练游戏是可以做,但是要注意度,游戏前可以跟孩子说明,大人不要毫无防备地突然消失,以至于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过大的冲击。游戏结束后也要及时跟孩子说这是游戏,目的是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应对,保证孩子的安全感。


12
铭爸有话说:



和孩子玩躲猫猫时,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们会怎么玩呢?又会注意些什么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互动,让更多的家长朋友们看到自己没有想到的点子或者需注意的地方~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金欢
在公众号内,回复下面的关键字
即可查看分类文章
微课            学习          婚姻
开学            懒觉          磨蹭
  近视            早教         创造力
顶嘴            害羞          急救
点击查看更多育儿专题


    关注 爸妈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