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天 : 有感即发之九--方言保护、放心的国

 

方言里边学问很大,人们应当珍视自己的方言,不要以为自己的家乡方言比别地的好(听)或优越,也不要以为哪个地方的方言比自己家乡的好,因为它是你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之重要组成。...





*近日读到一则某名人出巨资推动方言保护的新闻,我联想到刚去澳洲时用笔记本电脑看了100多部澳洲电影的情形:我到后来意识到,早先的澳洲电影,使用的是标准英式发音,而不知从什么年代起,逐渐使用澳洲腔调的英语了。去了悉尼读大学,发觉本地同学在发言时直管用本地语言,根本不会特地使用英式发音或所谓标准澳式英语。或许大学同学的语言已经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语言了,因为听上去和乡野农夫或边远地区土著人的英语相当不同。开始时还很不习惯,久而久之竟然对它充满了好感,这就是朴素的当地语言和学生的语言,无需使用电视新闻主持人那样的标准音。

澳洲教育委员会认为,标准澳式英语是处于不利地位特定群体的拦路虎,所谓“标准”不应当强加于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在澳洲,官方不想把“标准”同优势地位或社会阶层相联系,所以不强调使用所谓标准语言。

而在中国,说着某个地方方言的人们往往还排斥其周边地区的方言,认为不如其中心地区好听或有优势,其实这样的态度对于历史上的方言保护早就产生了不利影响:方言的“优”或“劣”甚至影响到了声誉和信用(此不过其一)。方言不只是某个城市、某个县的方言,同样包括某镇、某村、某个山沟沟里的语言。在澳洲时曾偶遇一上海女子,她自我介绍时特意说了句“上海话,吴侬软语,好听的来”,我竟不客气地回她一句“我怎么觉着上海话乡土气息浓厚呢!”其实,作为方言,乡土气息浓厚倒是对的。

方言里边学问很大,人们应当珍视自己的方言,不要以为自己的家乡方言比别地的好(听)或优越,也不要以为哪个地方的方言比自己家乡的好,因为它是你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之重要组成。所以,请家长、学校和老师们立即行动起来,鼓励孩子们从小重视方言文化的传承,同时学好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等。

*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的《美好的七年》一书中,笔者与好友乌兹大约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两年,讨论钱放在哪个国家的银行让人放心,乌兹说:“十年以后澳大利亚都未必还存在。即使臭氧层空洞没落到他们头上,中国人也会收购他们。这是板上钉钉的。”作者,这位精明的犹太人,最终在英吉利海峡中的海峡群岛找了家“靠谱”的银行。我想这句话再明白不过地表明了众多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态度。我想到在同事们为我举办的告别午宴上,个别西方同事对于我要离开这个“最幸运的国度”满是疑惑和遗憾。(可能这一点,大概需要在澳洲同样居住了不下十年的自中国内地去的人才有可能解释了。)十年过去了,澳大利亚仍旧存在,中国人收购澳洲的公司正变得越来越艰难,而中国人以投资移民方式进入澳洲的移民占据这类移民总数的绝大部分……乌兹可能说对了,在澳洲和在中国渐渐没什么区别了。


    关注 尘埃落定之海归社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