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检文苑】美文三篇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秋菊打官司》观后感一秋菊虽然秋菊只是山里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法律敏感性...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作者:邹海燕


一 秋菊

虽然秋菊只是山里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法律敏感性很强,而且有足够的证据意识。

当丈夫被村长踢伤后,她首先做的是带着丈夫来到卫生服务中心做了检查,拿到医生的诊断证明。这类似于现在我们常常提及的司法鉴定。鉴定意见是证据的种类之一,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它的证明力已越来越强。它是秋菊手中的筹码,因此,在后来去找村长理论时,秋菊并没有多说,而是把“鉴定意见”往村长面前一摆,这就是证据代表一切的态度。

其次,秋菊有很强的程序意识。她的讨说法之路是从村里、乡里、县里、市里,一级级进行,丝毫没有越级,如果现在许多人能够像秋菊这样遵循程序,或许越级上访的事件就不会这么多。

之后,当面对市局的复议不是送达给秋菊本人,而是先给了村长,由村长转达后,秋菊不仅产生了疑问:复议结论怎么会由村长送达呢?她觉得这样是不公平的,难免会有上面偏向村长的疑问。而且市局的送达做法的确是不对的。这些体现在程序上,不正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重要吗,二者缺一都不可。我们常常在提及这样的口号,有时却忽略了,并不是很在乎,而秋菊却注意到了这些。

二 秋菊想要的“说法”真的实现了吗?

秋菊真的得到她想要的“说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秋菊在影片中所讨的说法,到底是什么。通过秋菊一次次的上告,我们不难看出她所谓的“说法”并不是在乎村长给她们多少经济补偿,她要的是个理,大致就是要上级领导批评村长,村长向她认个错。从民诉的角度讲就是赔礼道歉。但是最后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是村长的被捕,这并不是秋菊所理解的公平正义,也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会发生秋菊一次次的上告呢,我觉得主要是秋菊未良好的向上头表达她的诉求,上头没有明白她所谓的说法,导致一遍遍的复议,结果只有经济补偿,却丝毫未涉及到精神层面。或许是他们理解不到这样的一个山村小妇,她一遍遍的上诉,想要的只是村长的一声道歉。这就是现在调解中常发生的事情,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连当事人的请求都没有搞清楚,再努力的结果也不是调解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其次,她生活的小村庄,那是一个“熟人社会”的世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即使是在和村长对簿公堂时,秋菊去他家,村长媳妇对她还是客客气气。因为在她们眼里这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矛盾,只是一点点小别扭。就是自己爷们好个面子,不肯说句软话,要不然事情早了了。

在秋菊难产时,是村长组织村民并亲自上阵,在大雪封山的夜晚,将她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医院。从那一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消失了。

可是就在秋菊等人都在盼着村长来喝满月酒的时候,村长却被警局的人带走了。但是她却从未曾想过要将村长送进监狱。

三 之后的秋菊会是怎样

望着警车渐行渐远,秋菊一脸的茫然和困惑。为什么村长就被带走了呢?这不是她想要的。这就是法律的保护吗?

要面子的、连一句歉意都说不出口的村长,需要树立自己在村子里威信的村长,把拘留看做奇耻大辱的村长,日后还会原谅她吗?是村长救了她们母子,她却将村长送进了监狱,村里的人能理解她吗?

而对秋菊自己来讲,她更是无法理解,她并不明白一旦启动法律程序,就不再像调解那样遵循自己的意志。她是否会觉得法律并不是在保护她,而启动法律并不是那么靠得住呢?

而又有谁曾想过,在村长被带走的那一刹那,秋菊以后的路将会怎样呢?
人生的位置
作者:李颖
面对时光,——我总是会不自觉的回想起自己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踏着轻快地步伐,在车流喧嚣的街上寻找着检察院门牌时的情景,那时的我对于检察院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惩治犯罪,除恶扬善的层面上,对于我们身上肩的责任知之甚少。
如今,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从一个检察新丁磨练成了一个检察老兵,也已为人妻、为人母,工作岗位也从未成年刑事检察科调动到职务犯罪预防科,虽然,我有六年的工作经历,但面对全新的工作业务和环境,作为学习七年法学专业的我,感到有些陌生,甚至有些迷茫。我知道,预防工作虽然没有身穿检装站在公诉台上那样耀眼,但却是一盏明灯,引导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醒自己,不要搁浅、不要触礁,这更多的是一份崇高的责任。
记得刚上小学分班的时候,新来的同学们都想坐一个好位置,父亲却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什么好位置你都不要与别人去争,我也不会为你去争,不过你要记住,无论你坐教室第一排或最后一排,都要发愤读书,读出点名堂来。读好了书,不是将来一定要当官,但如果当了官,就要当一个好官,你若贪吃贪喝贪财,迟早会出事。”父亲的话朴实、深刻,我一直铭记于心,从事预防工作以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透彻,反腐工作大概也是如此。当你手中或多或少有了权力时,找你的人、请吃请喝的人无形中就会多了起来,这时少数干部就会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放弃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理想信念和法制观念,在权力关、地位关、金钱关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权做出有悖于原则的事,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在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堕落腐化,这时的迷失,很难再找准自己人生的位置。
古人云:“无欲则刚,有信乃坚”,若人生中多一些知足,少一些贪欲,多一些从容,少一些失落,多一些沉静,少一些浮躁,心中有所坚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管我们站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我们都以昂扬的斗志、无私的奉献、廉洁的品质,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廉洁之人,行廉洁之事,虽无大红大紫,但也不至于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我相信廉洁之花自会永开不败。
时至今日,我在预防工作岗位上每一天都在努力,以严格扎实的工作态度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在岗位任劳任怨,以理智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也许我们每个人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延伸的是生命的厚度,我相信凭着我对预防工作的那份热爱与不懈的追求,一定能够帮助一些人也包括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因为找准人生的位置,犹如找准开启人生大门的钥匙,它会让我们一辈子受用无穷。
一缕炉烟,一股乡情
作者:闫乐乐


人,其实是越活越理性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可人,总也无法克制某个瞬间,某个物件或体验撩拨起的冲动,我把它称为情感。

最近一直躲在雾霾的阴影下,反而天气的转凉竟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忽视了,酷爱的秋季随着秋风扫落叶的凄美悄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日渐阴冷的天空和直觉感受下夜幕降临的迅速。对于即将在津度过的这第三个冬季,我并不怕严寒,却是畏惧冷空气下被酝酿得更加酸苦的孤独。
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晚上不愿意做饭,倒不是因为自己懒,而是做与不做之间尽是尴尬,索性随便买点什么当做晚餐。下班走了一路,始终也没有想好有什么应景的吃食,直到马上到小区门口了,再不买点什么,回家大概就得饿肚子了。其实,一直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像贫民窟,开放式的市场常常是混乱中夹杂着喧哗,且人流是在大堆大堆的垃圾中穿梭。我对周围很熟悉,却从来不愿意靠近任何一个摊铺,常常是直接快步走进小区,如此一来便换得一世清净。但此时,我目光不能再游离,只能集中去搜寻可以带回去的晚餐。片刻之后,我快步走向一个小摊位,因为看到那位摊位的女主人从一个巨大的圆筒状的锅里拿出一根又一根的玉米,心中暗自认为玉米作为晚餐既平民又养生。我对玉米的价格很是熟悉,所以先掏出2元攥在手心里,等待拿到玉米之后即刻便走,不料,摊位的女主人告诉我,是2元5角一根,我甚是尴尬地再拿出钱包,递给她5角钱,说了声谢谢。就在我要转身的那一刻,一阵清风惚地将一股炉烟吹向我,呛得我当场便连连咳嗽,深吸一口气,竟发觉这炉烟的味道如此熟悉,一时间竟有种道不出的感觉。我转身离开,走进小区,可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仿佛是那炉烟吹进了心头。我拼命挖掘对于这种味道的记忆,脑海像穿越剧一样,似乎一下子越过了十几年的时间,直接奔回这熟悉的味道所在的记忆支点。噢!原来那竟是很小的时候,妈妈在生炉火,而我与妹妹围坐在炉火旁取暖的场景。
此时的我,已走进楼道里,可思绪却随着那缕炉烟漫无边际地蔓延,仿佛置身于那温馨的炉火旁,在那里,一边与可爱而淘气的妹妹斗嘴,一遍享受着妈妈带给我们的温暖,时不时被质量不太好的煤烟呛得连连咳嗽,有时火光很大,我们的小脸被映得通红通红的。那个时候,对于幸福还没有理性的定义,但却实实在在感受的到,以至于,时过多年,当我再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时,相似的味道依然毫无悬念地勾起我尘封已久的回忆,重新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温暖我的心灵,抚慰我的灵魂。
其实,被这炉烟勾起的又岂止是那一个场景,在遥远的故乡,有许许多多潜伏于心底的故事,他们如此动人、美好,得以让我暂时忘却现在拼搏和努力的一切,逃脱快节奏物质化生活所捆绑的束缚。再一次,我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到天空如此湛蓝清澈的故乡,认真咀嚼久久感怀于心的亲情。仿佛,故乡还是老样子,爱我的人从未曾离开。他们始终伴随我的犹豫与不安,我的彷徨与成长,守护我安然度过每一个寒冬,等待春天到来。

上述图片及文字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和平检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秋菊打官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