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灰色记忆——打口

 

最近一个朋友说:“我们这一代,也许是最后一批买打口的人了。”什么叫打口?估计99%的人都不晓得。它是...



最近一个朋友说:“我们这一代,也许是最后一批买打口的人了。”

什么叫打口?估计99%的人都不晓得。它是一个灰色地带的产物,是唱片公司和艺人以及市场的一个合约上的产物。说人话就是,国外卖剩下的CD,需要处理掉,卖给第三世界的国家当做塑料垃圾。作为垃圾的一个标志,这些被处理掉的CD有些连包装都没有打开过,就被锯开了,或是被打穿了一个洞。这就是“打口”的由来。







这些CD到了中国后,“聪明的中国人”把其中破损不严重的,还能正常使用的,或是能进行修复的,挑选出来,作为音乐CD卖给需要的人,成为了伴随着我们这代人一个很重要的灰色产业——打口业。



↑修复后的“眼儿盘”↑



↑完好无损的CD,俗称原盘,最好的一种↑

小时候正常渠道能听到的音乐,大抵不过是“四大天王”、张信哲、林志炫、谢霆锋等话语流行音乐。因为他们的歌经常在超市,菜市场,路边摊随机播放。能接触到的欧美音乐少有,有名的就是“后街男孩”了。



↑收藏的后街男孩CD↑


那个年代,英语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的,学校统一定了英语报,在一期英语报里介绍了一位叫做艾薇儿的歌手,一下子为我打开了欧美音乐的大门,摇滚音乐,也作为我青春叛逆宣泄的出口,直到现在。



↑英语报↑

那时中国的网络还不发达,听音乐只有靠购买音乐来获取听音享受。一开始家里只有用于学习英语听力的步步高复读机,所以我买了很多磁带,但得知磁带会因时间流逝而消磁。后来在高中的时候终于买了一台的sony CD机walkman,把CD机往身上一挂,耳机一带,完全一副“你看我走路的样子,就知道我有多叼的架势”。



↑当时购买的第一台cd播放器↑
那么享受音乐就成为了我业余时间唯一做的事情,记得那时每个礼拜都要去解放碑新华书店逛CD,不过当时国内正版的欧美CD太少了,而且很多是阉割版(由于购买版权和敏感词汇等因素删减了部分音乐),而进口CD区大多也是过于高大上的古典交响,这样我如此痴迷音乐的我很痛苦。

有一天在解放碑逛音像市场时,窜出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黑色的皮包,说:“弟弟买不买碟?”我一开始以为是卖色情碟片的(当时的色情碟片就是这么卖的)。我像打发发传单的人一样,摇摇头,低头就走。他紧跟几步说:“是音乐CD,欧美大牌,看看嘛。”我停住了脚步,随他走过一个狭长的走廊,来到只有一盏昏暗的3瓦白炽灯木门前,但打开门的一瞬间直接把我震撼了,4个墙壁全是琳琅满目的CD,各式各样,全是原版正版。接下来十几年里面我的音乐就一直在这里购买音乐。那时也没有手机,每次都是直接来,如果白炽灯是亮的说明就有人,没亮就表示没人。那盏白织灯就仿佛我音乐的明灯,我多么希望它一直亮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我还是个学生,经济不独立,每次都要和老板讲价,每次来也几乎会花光身上全部的钱。整得老板都说,算了算了,给你留5块钱,坐车回去。那时我告诉他,以后我有工作了绝对不会和你讲价了。现在,我有了工作,他在卖碟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加高一点儿价格,以防讲价造成获利损失,但我就真的一次也没有讲过价了。

这些岁月里,我把英文学得很好,就是为了懂内容这些一个汉字都没有的CD介绍。我学会了社交技巧,就是为了和老板在价格上斗智斗勇。我学会了取舍,由于经济限制,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喜爱的CD。学会了包容,吸纳每一种音乐形式所展现的艺术表达。

在我购买的音乐中我发现了“噢!原来还有这样的风格”,“哦!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表达。”音乐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分辨什么是装的,什么是真正的大牛,坚持正确的事情,对错误的事情说不,对抗不平等,战争是可怕等等等等,我对事物的理解几乎都是从音乐中获取的,如果没有打口业,我的音乐生涯绝对会平淡无奇。



↑这些年购买的CD,其中的1/3↑

现在接触了民乐,我依旧还是购买国内非常知名的发烧唱片出的传统音乐CD,这里面关于古琴的细腻表现也直接促使我斫琴时,对古琴音色的把握。



↑国内几个顶级唱片公司出的民乐CD↑

回想起我创作完第一张专辑,把音乐制作成CD,在重庆各大地下通道,闹市街区去边卖唱,边卖CD,真是让人怀念的时光。也真的很感谢当时购买了我的CD朋友。







↑自己第一张专辑出的CD↑

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音乐也可以免费下载。即便是网络,我也希望大家付费购买,我坚信No pay,No gain的概念,对待艺术我们是需要付费才能享受,购买艺术家的作品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如果用几何来形容你所能获取的音乐形式,MP3就像是个平面的正方形,WAV无损音乐格式就像是正方体,而CD音乐则是各方面都更细腻更具体的正方体。



随着多媒体,数字化的冲击,打口业开始日渐衰退,打口老板也开始转型,有些开起了火锅店,有些卖起了音响,更多的则是放弃,确实遗憾。胶卷在多媒体冲击下接近停产,但被几位大牌导演联名承诺每年购买一定的量,挽救了下来。而打口的灰色性注定了它最终的消亡。可作为它的这么多年的受益人,我能做的就是继续购买它们,让他们消失的再慢一点儿,这也是我这十几年里唯一的情怀,没有之一。

我突然想起辛德勒名单里面代表希望的红衣小女孩,最后还是倒在了血泊中。不过故事的结局还是好的,也真的希望唱片行业真正的健康起来,消费者也都建立起购买艺术,购买正版的概念。



收藏的绝版辛德勒名单影音资料↑



最让人动容的画面,这是电影里这幅画面的胶片↑

由于申请音乐人一直被驳回,说是我的资料太单薄了,哎,好吧。本来想上传自己高清的音乐作品供大家娱乐分享的,看来又只有发语音了。

为了纪念即将消失的行业,我曾写过一首歌,非常贴切,描述的一个其实注定消失的结局和一个不愿相信接受这一切的人的歇斯底里。

歌名:Never Die

词曲:王晨阳

制作:王晨阳

歌词:

Walking on this road, things are still the same

It’s an empty eye, look into the sky

Little cracks inside, but even can not try

Deep tired face, no one know

Now It’s time to say “hello”, but no one else is there

I know something’s true, I understand

Now It’s time to say “hello”, but no one else is there

I know something’s true, I understand

Hear the silence from the endless street

Star light out the sky, but dark inside

Even a little touch can shake the borken heart

Who turn around the face, no one knows

Now It’s time to say “hello”, but no one else is there

I know something’s true, I understand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but no one else is there

The fire burns again

And go to hell

And it’s fire, burning the sky

I see it clearly, never say sorry

And it’s lie, show in your eyes

I know it clearly, you never never die

(Light out the sky, your face is burning in the sky, destroy the love from my life, you never never`````

Light out the sky, your face is burning in the sky, destroy the love from my life, you never never die!)


    关注 阮芸痕与纯阳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