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的“三从”到底啥意思?

 

快乐读经喜悦人生台湾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理念,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读诵中西文化经典,从小奠定其一生学问智慧的基础。...

百年来中国人对“三从四德”存在绝大误解


三从四德,在古代是对女子德性的基本要求。近代以来,不少学人予以挞伐,作为礼教吃人的一大罪证。例如,以批判礼教思想为己任的思想“钜子”蔡尚思在其错误百出的《中国礼教思想史》一书中这样写道:“女子被男子规定的礼教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所谓‘三从’。女子从生到死,都是男子的附属品。几千来年,生为女子,多么不幸啊!中国更有儒家的礼教,生为中国女子,尤其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现在,这种论调已经成为国人的常识,时常被反传统者用来作为驳斥文化保守者的必杀锏。三从四德,在有些人眼里俨然儒家的死穴,只要戳到这一点,文化再保守的学者也不得不俯首默然。

然而,这种论调却是对“三从”的绝大的误读与曲解!“三从”之说,最早出自子夏所作的《丧服传》。《丧服》中规定女子出嫁后为其父母服一年的丧服(未出嫁的要服三年)。子夏解释道:

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斩,即斩衰,是最高等级的丧服,丧期为三年。子夏的意思是说:“女子出嫁后,为何为父亲服一年之丧,而不服三年之丧?因为妇人不能服两个三年之丧。为什么呢?”下面才引出“三从”的问题来。“未嫁从父”,女子出嫁前,她为父亲服最高等级的丧服(斩衰),为其他亲人服丧服也依父亲为准。“既嫁从夫”,是说女子出嫁后,她服斩衰的对象就是其丈夫。为父亲,她只能服降一个等级的丧服,而为其他亲人服丧服也随从丈夫而定。“夫死从子”,若丈夫去世,该女子为其他亲人服丧服的标准要随从长子来定。“三从”本是丧服的一个专门术语。“从”与丧服中“从服”的“从”相似,就是不能直接依据自己与亡者的关系来定丧服等级,而要随从他人与亡者关系来定。这表面是为了保证丧服的系统性,其实质是为了保证人伦秩序的和顺。

在先秦(或更长时间段内),“三从”的意义本就如此简单。容或后世儒者有所误读,偏离其本义。但我们万不可据此乃论定“礼教”是在压迫女子。因为在礼中,它没有丝毫那样的意味。如果说清末民初的很多学者出于特别的用心,对诸如“三从”之类问题加以歪曲污蔑,尤其可恶。那么,不假思索就接受他们塑造的错误的国学常识,并以此作为思维立论的出发点。那就显得可悲了,因为我们不自觉已做了别人思维的奴隶。

近代以来,无数的学者不断地在塑造错误的文化常识,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学者在重复、强化这些错误的常识,让绝大部分国人身陷其中而不自知。这当是百余年来,最可悲的现象。
快乐读经  喜悦人生

  国学堂秉承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学思想,并借鉴台湾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理念,让儿童在最黄金的年龄读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中西文化经典,从小奠定一生学问智慧的基础。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了就有,不教就没有……

你来 或者不来

我们就在这里

不舍不弃

不忘初心

诚明精进

为人父母必看台湾王财贵教授的三场演讲:

一、《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二、《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三、《读经教育全程规划》

推荐视频:

一、《和谐拯救危机》--净空法师

二、《圣贤教育改变命运》--陈大惠老师

三、《新世纪健康饮食》--周泳杉老师(注:优酷或百度均能搜到)

“学而第一”国学机,已经陪伴我们学堂的孩子三年之久了,里面内容丰富:国学经典、中西方古典音乐、英文经典、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几年来众多读经孩子特别受益。学堂组建有"学而第一"国学机之友联谊会,不定期为会员组织国学交流活动。



作为学堂支教捐赠专用国学机,走进了支教乡村小学的教室、宿舍。生之悦国学堂设立的儿童国学公益基金常年进行支教活动,您从学堂购买的每一台国学机,支付的每一分钱学费,都饱含着对贫困乡村孩子的一份爱心。

让国学机走进您的家庭,让您的爱走进乡村孩子的心中。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堂最新资讯!


    关注 生之悦国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