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 《Bounce》:天才是一个谬论

 

你认同“天才论”吗?...



知识的宽度影响进阶的速度,阅读的深度决定段位的高度。《读品》,和球迷一起进步。

每周三,《超级颜论》公众号将连续推送系列策划《读品Top50》。颜强老师将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大家介绍50本球迷进阶必读书目。

在第二期《读品Top50》中,颜强老师为大家介绍的是由现《泰晤士报》首席体育评论员马修-赛义德撰写的《Bounce》



【基本信息】



书名:《Bounce》

作者:Matthew Syed(英)

首次出版时间:2010年


中译版:暂无

购买渠道:亚马逊等

【作者简介】

马修-赛义德是一位移民后代,在雷丁长大,现在是《泰晤士报》的首席体育评论员。年轻时,他曾师从中国乒乓球名将陈新华,拿到过3届英联邦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



赛义德曾经在牛津大学的英文系读过文学,所以他对于很多体育事件的思辨、思考,包括他的阅读和沉淀会有一些哲学方面的追求。

【导读】

这本书的核心是“否定天才论”。作者否定了“天才、天赋”这个定义,坚信只要通过有目的、主动的训练,每个人都能达到天才级别的成就。这个理论和现在美国应用心理学中所讲的“1万小时理论”是吻合的。

在这本书中,赛义德用了几个著名的案例来否定“天才论”。

大家都认为莫扎特是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但赛义德在一系列考证后认为,13岁就已经名闻欧洲的钢琴演奏家莫扎特,其实他在13岁前就已经完成了“1万小时定律”的刻苦练习。因此,莫扎特的成功并非仅依靠所谓的天赋,而与他后天刻苦的练习密不可分。

赛义德不认为莫扎特是一个“天才”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匈牙利“国际象棋三姐妹”。她们之所以能称霸国际象棋界,并不是因为她们的基因如何出色(或者说我们无法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她们的基因出色),但是她们后天的苦练、充分的心理暗示等因素,让这3个天才少女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具备了国际特级大师级别的国际象棋能力。



这本书是由体育扩散到整个社会当中的一种行为心理学,我觉得值得跟大家好好推荐。《Bounce》,By Matthew Syed。


    关注 超级颜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