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镇西郜村

 

东有捏脚桥、西有玲珑石、南有一柱阁、北有土地场;新旧两当铺、南北两方宅;东有崇寿寺、西有会真庵、南有九仙台、...



东有捏脚桥、西有玲珑石、南有一柱阁、北有土地场;新旧两当铺、南北两方宅;东有崇寿寺、西有会真庵、南有九仙台、北有紫金山;五座关帝庙、三姓四祠堂;文庙二仙庙,居于村中央;北魏建庄、源远流长。





西郜村是个古老的村庄,早为郜姓人居住所命名。西郜村北魏建庄,号称塔里,宋金称浩,其后浩郜并存。直至明清,郜村物饶人杰,富庶一方,一派熙攘。





西郜小学




崇寿寺位于西郜村东端。寺内有唐代八角形石幢两座,通高四米,须弥座上雕宝装莲瓣及石狮,幢身刻陀罗尼经,宝盖为璎珞花纹,镂刻精细。



崇寿寺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719)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今名。宣和元年(1119)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山门内为天王殿,两侧有钟鼓二楼,中为释迦殿,东西配殿奉地藏、观音及十八罗汉,最后为雷音殿。殿旁东西各有小院一区,东为菩萨院,有三大士殿;西为关圣院,有关帝殿。释迦殿为宋代遗构,前檐石柱有宋宣和题记,门额石上有金正隆间刻字。寺内后院除了唐代经幢两通外,还保存有北魏造像碑一通,雕屋形龛及一佛二菩萨;另有宋、金以来石碑十二通,是研究寺院史重要资料。





















唐代八角形石经幢,雕刻佛、弟子、陀罗尼经。






释迦殿为庙中精华。虽然经过新的油饰,掩去了古朴的本色。但那飞翘的檐角、石制的门框、近方的平面,无不显示出宋金时期的风格。在殿西侧墙上,有一块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题记,证明了这个殿,已有近千年(很可能已超过千年)的历史。殿旁的众多碑刻中,有金太宗天会八年(1138年)碑一通、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碑一通。前檐石柱有“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题记,门额石上有“金(海陵王)正隆(1156年—1161年)间”刻字。己经重新上色,不能看到。民间修复寺庙时对文物认识不足。



经专家考证,崇寿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十九座寺院,又是我国第一座建在村镇的佛寺,也是晋城境内迄今创建年代最久远的寺院之一。1982年列入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雕屋形龛一佛二菩萨




柳坡掌微微和尚塔(微微和尚在西郜崇寿寺出家20多年,圆寂后徒孙为其修建此墓塔,塔三层八边,高约7米,建造时间为康熙四十七年十月。)







大士阁






长庚焕彩
永贞当


逢庚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


    关注 巴公影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崇寿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