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头脑卷起风暴》:第5章 裴秀和“制图六体”

 

------第5章 裴秀和“制图六体”------



裴秀西晋人,是绘制地图的专家。他创立了一套绘制地图的理论叫“制图六体”。还有人把裴秀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在西晋之前,绘制的地图粗糙,不精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既没一定的比例,也没标定方位。裴秀根据这些地图实地考查,常常闹出笑话。地图上绘的是一小块地方,可是跑到实地一看,那里竟是广阔无边的一大片平原,只是因为没有人居住,地图上就绘成了一小块。在裴以前,人们不知道用比例尺,绘制的地图大得惊人。有一张叫《天下大图》的地图,是用80匹绢连接起来绘成的。看的时候,要找一块又宽广又平坦的地面才能铺得下,看的时候须在图上爬来爬去。

裴秀绘制西晋地图时,阅读了大量古籍图册,跑了许多地方,访问许多老人,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裴秀又画了一张又一张草图,终于绘制成了《禹贡地域图》18篇。在这18篇地图上,对古代九州,西晋时的16州,以及郡国县邑的疆界和所属的乡村,古今地名的对照,水陆交通路线等等,全部标写的清清楚楚。更伟大的是裴秀在绘制地图过程中创立了一套绘制地图的理论,即“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就是现在人们在地图上和地理书上常常看到的有关比例尺(分率)、方位(准望)、路程距离(道里)、地势高低(高下)、角度大小(方邪)和曲直(迂直)六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要创立是非常不容易的。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16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6章 李冰治水修筑都江堰------

李冰是战国末期的水利家。他为官时期,主持兴修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李冰自幼刻苦好学,而且善于观察,重视实践经验。立志为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情。后来成了精通天文地理,知识渊博,远近闻名的人物。虽然不是什么官长,但百姓却很尊敬他,因为他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秦昭王听说李冰才华出众,是个能人,老百姓都亲附他,便让李冰做了蜀郡郡守。秦昭王还经常向他询问如何治理百姓、富强国家的方针策略,对此,李冰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深得秦昭王的欢心,也因此被那些极力巴结逢迎、企求高位的官员们所嫉妒,他们伺机加害李冰。

李冰认为作为一郡之守,就要对郡内百姓负责,要使他们的衣食得到保障,否则,治理百姓只能是一句空话,或者便是暴政役民。因此,他一到任上,就深入下层百姓中间,访察民情,对利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当时蜀郡经常发生水旱灾害,遇到灾荒年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嗷嗷待哺,只得以草根、树叶充饥。李冰认识到治理水旱灾害是一项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带领一些人对蜀郡全境进行了认真的实地勘察,摸清了导致水旱灾害的原因。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水势很急,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江水从上游挟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便在平原地区淤积下来,淤塞了河道,使河道底部升高,河床变浅。每到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他支流水势骤涨,在下游平原地带造成水灾;雨水不足时,江水水量变小,而且都渗入淤积的泥土沙石中,靠江而难得水源,造成干旱。李冰想兴建一项既能排涝又能防旱的水利工程,他把建议提出来,征求同僚们的意见。同僚们有的赞同,有的迟疑,有的反对。那些犹豫的人认为,在二、三百年以前,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出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想要勉除水害,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工河开出后,水害还是年复一年地发生。自那以后,再没有人提出治理水患的问题,如今要建一项既防涝又防旱的水利工程,有多大把握?能行吧?反对兴建的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就是平时嫉妒李冰的人,他们说李冰此举不过是沽名钓誉,最终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他们还串通朝廷里的同党阻止李冰这个计划,并趁机加害李冰,诬告李冰笼络贱民,图谋不轨。由于坏人的诬告,加之秦昭王谋求霸业,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在李冰再三请示下,秦昭王才勉强答应,并没有给拨多少物力、财力。

修建这样大的水利工程,在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下,是相当困难的。但李冰没有灰心,他首先在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制定了一整套方案,接着他依据当地的条件,筹备了一些人力、物力,随后带领老百姓干起来。李冰采取中流作堰的办法,想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堰,使江水分流。在湍急的江水中立堰是十分困难的,多少次立起的石堰都被激流冲塌了。但李冰没有在失败中丧失信心,他每一次失败后,都认真总结经验,自己把握不定,就向老农、渔夫询问。最后,硬是在湍急的岷江中立起了石堰,使岷江分流。这个分水的建筑工程石堰,就是江鱼嘴。它把江水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分水工程建成后,李冰又带领百姓在灌县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江水上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了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上的灌溉渠道,干旱时,就把水引进去灌溉,雨季水多就关闭水门。都江堰建成后,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在科学技术很不发达的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受到种种阻挠和人力、物力、财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能建成都江堰这个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多种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无疑是伟大的壮举。应该说,它是以李冰为首的许多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至今,“天府之国”的儿女仍然感受着它的恩赐。

都江堰铭刻着李冰这个杰出人物的名字,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求索攻坚的优良传统。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16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让头脑卷起风暴》

作者:冯志远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让头脑卷起风暴”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16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