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头脑卷起风暴》:第7章 扁鹊起死回生

 

------第7章 扁鹊起死回生------



扁鹊(生卒年不详)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县北)人。他是战国初期的名医。

扁鹊年轻的时候,曾拜长桑君为师学习医术,但他并不仅仅以师传为满足,重视实际探索,凡是都要问个为什么,他几乎读完了前人所留下来的医学著作,在东西南北各地往来行医。他一丝不苟地为病人治病,疗效很高。人们把他比作皇帝时的神医扁鹊,称他为“扁鹊先生”。

他认真地汲取了前代医家的医学经验,又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实践经验,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诊断原则,即望(观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切脉理),奠定了中医治疗方法的基础。在治疗的具体方法上,扁鹊研究并熟练地掌握了当时已经得到普及与发展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熨帖、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

扁鹊行医期间,有时去齐国,有时去赵国,他的足迹遍及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他随俗为变,根据当地人民的实际需要,有时作“带下医”(妇科),有时作“耳目痹医”(五官科),有时又作“小儿医”(小儿科),他全面而又高超的医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扁鹊还很有些哲人的头脑,他提出了“六不治”原则,把骄横放荡蛮不讲理、看重财物而轻视生命列为“六不治”之首,信巫不信医也是他所认为的不治之症。这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对破除迷信,促进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扁鹊在处理具体病案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兼用的综合疗法。这也是他医术高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次,扁鹊外出行医路过虢国,听说虢国的太子突然死了,在扁鹊看来,这件事很可疑,因为从太子发病的症状上看,得这种病的人,不可能很快死掉,所以,他决心一定要探个究竟。便就急忙向虢的王宫奔去,当扁鹊跑到宫里的时候,里里外外正忙碌着替太子办理后世,准备成殓下葬。扁鹊叫人向国王说明自己的来意,国王一听是医术精湛的扁鹊先生来了,就欣然同意了。扁鹊来到太子身边,进行各方面的观察,他发现太子虽然没有呼吸了,但两腿内侧还有余温。便当机立断地说:“国王陛下,恕我狂妄,据我观察,太子并不是真死,而是一种‘尸蹶病’,陛下可放宽心,太子还有治好的希望。”国王一听,欣喜而又急切地请求扁鹊赶快给太子治理。于是扁鹊大胆地在各个穴位上给太子针灸,不一会儿,太子就面色潮红,有了微弱的呼吸,接着他又为太子熨帖,太子的呼吸由弱变强了,随后他又给太子灌了一些汤液,没到一顿饭的工夫,太子的身体动起来了,又过了没多久,太子睁开眼睛,挣扎着坐了起来。太子果然又活了过来,国王异常惊喜,再三向扁鹊道谢。大臣和百姓们相互传颂着名医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消息。扁鹊见太子一切正常,没有什么危险了,就留下药方走了,太子服了20天的汤药,完全恢复了健康。

后来扁鹊行医到了秦国,秦国的太医令李醯对他很嫉恨,害怕医术比自己高明的扁鹊的到来,会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计派人加害扁鹊,扁鹊心底无私,只知专心为病人治病,力求解除病人的痛苦,哪里会晓得这些阴险毒辣的内幕,终于被李醯害死了。

扁鹊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探索,掌握了渊博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术,因此在行医过程中才会表现出起死回生的精湛技艺。他创立的望、闻、问、切这一套诊断原则和方法直到今天还沿用着,他成为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孰不知,构成传奇的背后有多少奋斗和探索的艰辛!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16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8章 刘向整理古籍二十载------

刘向(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辑”。

刘向为了整理先秦古籍,整整花了20年时间。

汉王刘邦入关后,萧何没收了秦丞相府的图书文籍,存放在石渠阁。以后,又大规模征集图书。前后经过一百年时间,石渠阁的藏书堆积如山了。公元前26年,刘向受诏校理这些图书。这时,他年已51岁了。接受任务后,刘向立刻选定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做助手,对这批先秦古籍开始整理、校勘、编纂。

石渠阁的图书如浩瀚海洋,不仅图书的抄集来源不一,而且传授者又各有师说。同一种书,存在不同的抄本,不同的篇次和不同的内容,而且,用字互有歧异,同音、形近互相假借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简册,由于长期埋藏于壁中、地下,掘出时残破朽烂,简直难以辨认。

刘向整理儒家古籍时,力排众议,打破了不同儒家学派的门户之见,兼收并蓄。他常常广收异本,互相校勘。例如《尚书》就有9家。流行的有《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当时古文、今文两大学派间,壁垒森严,互相攻击。刘向勇敢地冲破这些壁垒,古文和今文,相互校勘,改正了脱简、错简和文字的错误几十处,发现不同之处几百个。整理儒家古籍,竟花了刘向好几年的时间。

接着,他又整理了先秦诸子的著作。先秦诸子的著作,往往是篇章单行。编每一部书,刘向都要广泛收集各种传抄本子,清除重复和冗繁的篇章,然后再重新编定篇目次序。例如,整理《管子》这部书,刘向所搜集的篇目就有564篇,里面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刘向重新编定的为68篇,分为8部分。

在石渠阁中,还有许多战国时的游说之说,书名各式各样。在编定篇目和次序以后,刘向把性质相同而来源不一的资料重新编纂,分作12国,按事件先后编为33篇,定名为《战国策》。刘向还编纂了《楚辞》、《新序》和《说苑》等很多书。每整理一种书,刘向都要写一篇“叙录”(摘要),最后,群书的“叙录”汇集成“别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图书目录。

整理先秦古籍的20年,也是刘向呕心沥血的20年。由于过度劳累,刘向在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去世了。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又用了大约一年时间,完成了这次大规模编辑整理古籍的任务。

刘向父子编辑整理先秦古籍,对于保存和积累祖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16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让头脑卷起风暴》

作者:冯志远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让头脑卷起风暴”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16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