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仙山 却道是古时今未休——圆明园番外2

 

今日文风比较诡异,可能属于吐槽君和中二的结合体,或者我咋不上天勒~~...



我相信,绝大多数游客走进圆明园时,都会看一下门口的地图,咯,地图是这样的。



不知道从来没研究过圆明园的你,是否看得一脸茫然,反正我是挺懵的,只能跟着前面游客的步伐迈进。而且,在熬夜写完第一篇番外且用尽平生文言内涵被杀死无数脑细胞以后,真的江郎才尽了,给自己挖了个坑并无法填上也是够了。跃过中间无数环节,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好了——福海,在图中湖泊面积最大的那一整块,对,就是它!

当时,在园中边聊边走,正在游客夹缝中生存,走过小桥突然行至一开阔地带,举目眺望之尽头皆为湖,水光潋滟无限风华,湖中三岛连立,名曰蓬岛瑶台,颇有中国古代一池三山传统景观之意境,湖边予垂柳摇曳风姿以点缀,加之夕阳西照,站在岸边极目眺望顿感置身仙境之中。风景和丽让我流连忘返,回来之后的第二天,我在建筑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名曰《圆明园的记忆遗产:样式房图档》的书籍,顿感兴趣,就地阅读起来,正是这般机缘,让我对福海更有了解。

福海,其名自与求仙拜佛有关,它象征神话中的东海,蕴含徐福渡海求仙的寓意。福海其大,在上述平面图就有体现,当时环湖走一圈感觉用时良久,回来后再看地图,才发现福海面积几近圆明三园之四分之一。据史料记载,雍正三年,开始在福海中央建造小岛,三岛意寓方丈、蓬莱、瀛洲,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建筑皆为白墙青瓦,颇有江南建筑之风。雍正八年至十四年间,北京突发6.8级地震,雍正当时正在圆明园内,地震发生之时立马乘船于福海之上避难。雍正是一位勤勉的皇帝,据记载,他在位十三年间,除了自己生辰日会休息一天之外,一年364天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可是,过于劳累必然亏败身体,在雍正后期,自然灾害、政事繁忙以及身体不适的三重压力,让雍正开始关注求仙拜佛、炼制丹药。此后的圆明园建筑风格,大量注入求仙元素。

起初,未查清史实时间脉络之时,私以为福海仙山之意境正是雍正皇帝在经历了地震、政事之后的陡然转变,后来发现时间顺序并不符合,方才作罢。不过,无论在地震之前亦或地震之后,蓬莱仙岛和福海意寓的仙境历来就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意境,而考虑是否真真由一事件引发的突然转折确实太过狭隘。

昔日的福海,雍正皇帝意下于福海举行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世事变迁,圆明园遭遇了联军洗劫,无数珍宝被付之一炬,又被后人复建,今时世人方得以见福海之真容。今游人乘船于福海之上赏春光、觅春色,立于湖边,看着潋滟春光,微风拂面,竟是一番感叹从中而来。福海仙山,虽人物变换,然景色如旧,今时,人们游湖是否能忆起当年皇家园林之盛貌,感受福海建造之初衷,甚或昔日古人游湖之心境,在生机盎然的湖光山色中,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古时今未休。

后来,又忆起1860年圆明园遭遇的这一场大劫难,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与科技已经战胜了人类的量化优势,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敲开国门并直逼京城的那一刻,意寓着大清皇朝的泡沫终于开始爆裂。人类毁灭的恶性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遗,强盗般的快感以及毁灭焚烧带来的心理扭曲,让这场抢劫愈演愈烈,让这场大火愈烧愈旺。是了,初中历史教科书还历历在目,我们这一代也沉痛于这般丧权辱国,为清军的不争而无奈与愤怒,为中华民族的沦陷而心痛不已。现在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历史的必然,我虽带有民族情绪来看待这一事件,但客观来说,这种趋势却也是大历史观洪流的产物。

其实,对于历史观物这一点,以前看《鬼吹灯》时发现一段话深含哲理,现如今已记不起具体章节和内容,不过,为了愉悦身心,我决定再去看一遍,争取早日看到那段话,助吾解脱。

思绪有点混乱,今夜暂且写到此处,最后,文末并木有什么小彩蛋啦~~~要是在圆明园拍点照就好了,小小遗憾勒~~



圆明三园完结

2016.5.1


    关注 嘉减乘除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