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伴的视觉形象

 

我们希望你看到它的时候就能看到金和他的创业公司的良愿:友善、开放的思想、创造力、合作、高效,以及做中国最好的众筹平台。...



金和他的创业

金是陶小时候最好的朋友。后来他们去到了不同的城市,读了不同的大学,学了不同的专业。其实两个地方也没隔多远,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怎么联系了。2010年,叶子和陶去武汉玩那会儿,金刚结束在北京政法的交换生日子,回到武汉。叶子第一次见到金,就被他金色的卷发吓到了。金带我们游览了武汉大学校园,东湖,又请我们去一家我们自己当时进都不敢进的饭店吃了顿饭。我们就一直聊,内容大体是关于未来、人生、怎样才算成功,如何成功之类的。「金真是个有野心的人呐!我们真的是同龄人吗?」跟金分开之后,叶子立马感叹了起来。「他是这样的,聪明人啊。」陶说,「小学的时候,他从老家带各种没见过的小东西卖给同学,赚了不少零花钱。」



2015年夏天,在一家网络公司当了几年法律顾问后,金被曾共事过的一位叫 Jasse 的朋友说动,决定辞职创业。他们要做一个众筹平台。

在公司还没有名字的时候,金就告诉了陶他要开公司的消息。金跟我们说他打算先就近找到人把框架搭起来,让公司运行起来,基本平稳了之后再让我们做设计顾问,帮他提升品质。「陶,我搭档认识个人,是他的亲戚认识的一个人,可以帮我们(免费)做一开始的设计,logo 什么的。我知道他没你们厉害,但是你知道,创业嘛,资金的操控是一门学问。能省则省。等我们拿到第一轮融资之后,我们就可以…」「你们平台叫什么名字呢?」陶打断了他。金说:「我们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但还没有特别满意的,还在想。」「那我们一起想啊,快讲讲现在有的。」我们就这样加入了。

火伴

金一直在讲两件事:一是让项目发起人和支持者都受益的共赢经济模式:项目发起人可以找到第一批核心用户;支持者可以感受到帮助自己欣赏的人取得了成功或让自己喜欢的点子得以面世的愉悦感;二是实现一个想法的过程就像是用火种生火。

火种、火,和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这三个事情能让你想到什么?吃火锅?小丸子家的暖被桌?「暴雨将至」里残忍的小孩烧乌龟?我们当时想到的,是「火伴」。古代中国,十个士兵组成一个小集体。他们共用一个灶生火做饭,于是相互之间以「火伴」相称。好吧,这句解释其实是针对外国人的。相信大家都是在初中语文课上第一次接触这个词吧,别跟我说你没背过《木兰辞》!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后来,「火伴」变成了「伙伴」,含义泛化了。共同生活或者一起做事的人都可被称为「伙伴」。进入21世纪,又有网络新词「小伙伴」横空出世。因此 huǒ bàn 一词在古老、老、中、青、二次元等几代人那里都算得上是耳熟能详吧。

所以,「火伴」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平台的名字。一来它极好的提取了这个平台的特质。「有个众筹平台叫火伴,你知道吗?」这句话是不是挺顺的;二来它像又不像。不明由来的人看到会直接当「伙伴」记了。如果稍微有观察力一点呢,可能会困惑「嘿,少了个人字旁」,于是就更记得了。而知道典故的人则能读出更丰富的含义,品味一番之后也能留下深刻印象。

哈,取名字的任务就完成啦!

就用「火伴」

很快,我们就决定用这两个字作为 logo。可不仅仅是因为大家特别满意这个名字,而是切实的考虑到中国人对汉字的超高敏感度,尤其是像伙伴这样的日常用语。问题在于,怎么把这两个字变成 logo。选一种好看的字体?自己设计一个?找金写一个?嗯…



从种子到点线

从金那里,我们第一次知道「种子用户」这个词。网上一查,发现中国互联网行业中人人都在讲它。它的意思大概就是第一批核心用户。把品牌形象/理念成功的放进这批用户的脑子里,就像在土里播种一样。

我们用 google 搜了一堆种子的图片,然后把它们变成剪影,看能不能拼出「火伴」两个字。结果呢,都不怎么样。把腰果放在花生边上也没法让人更快的记住这个 logo 啊。



做设计那会刚好是夏天,我们甚至用吃西瓜剩下的籽拼了一把。西瓜籽拼出来的效果比剪影版好多了,大概是因为西瓜籽之间差异更小的缘故吧。这次尝试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用西瓜籽组成火伴二字?(金又不是要开西瓜公司。)为什么要用任何一种籽呢?(没人解释的话,鬼才知道寓意是种子用户呢。)



于是,我们只能把那些无关宏旨的生物特征统统丢掉,剩下的是一堆点和线。它们中性、灵活,而且刚刚好够用。

点和线可以被随意组合成各种图案,「火伴」只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借助上面那张图,我们把「视觉系统」这件事放到了金的脑子里面:「logo 不见得是一个独立于全世界的图案,它可以有好多兄弟姐妹,来自同一个视觉系统。」;「不是只有 logo 才是火伴,任何由视觉系统产生的形象都是火伴!」…金的脑洞一下子开得好大好大。



不出所料,我们花了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长的时间来摆弄这些点线。过程是一个螺旋状的:我们先在纸上画画写写,从一堆草稿中找到种子选手,然后把它们丢到电脑里面,「砰」,矢量化;电脑里的调整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基本上都是把这个点左移2像素,把那根线顺时针转个5度,或者把线都调粗1像素之类细小的事;调到抓狂的那一刻,我们就回到纸跟笔,开始新一轮的写写画画,好像在电子游戏里的存盘点满血复活一样。但它们统统都不够好。尝试着把元素弄肥一点,希望看起来有亲和力,结果却变得笨笨的。再弄瘦呢,整个图案都散掉了而不是像期待的那样干练起来。忙乎了好一阵子,一个好方案都没有。

直到某天的下午茶时间,我们边吃零嘴,边随意的写写画画。陶突然给叶子看草稿纸(见下图),说:「你不觉得这个火字很像一张脸吗?」



哇,真的!而且找脸不是建筑大王的专长吗?我们又摆弄了一下那些笔画,两张新脸就蹦出来了。



两个汉字全靠自己的那些胳膊和腿,就有了图案感。看来西方人觉得写汉字就是在画画也许还真没错。三张不同的脸排成一排,很好的传达了「不同的人聚到一起做有价值的事」的品牌理念。而且,科学证明人类对于类似人脸的图形有很好的辨识能力,也更擅长记住它们。你可以找不懂中文的朋友做一个测试,给 ta 看下面那个 logo,为 ta 指出那三张脸,然后让 ta 在不看 logo 的情况下把 logo 画出来。如果 ta 做到了,你要知道是脸帮 ta 记住了「火伴」二字,而不是中文知识。

你可能会问,第三个脸下面的那个「T」是什么?怎么看都不像脸啊。我们当时就想着金也会问这个,于是早早的准备了一个答案——那个 T 是三张脸正在一起想的好点子啊。我们还配了一系列的图来说明。



没想到,正是这个「好点子」让我们倒了大霉。

「韩语!」

有天早上,金跟我们说他女朋友觉得这个 logo,像韩语。「韩语?!」我们差点喊了出来。Jasse也凑过来说他的好几个朋友看到 logo 后第一反应也是「像韩语」。怎么会这样?我们勉强合上嘴巴,谢过他们的反馈之后就赶紧挂了电话。

像韩语怎么啦,有必要反应这么大吗?嗯,这是外国人才会问的问题。我们的回答大概会是:「因为像韩语好像有点糟糕,虽然肯定没有像日语那么糟。」各中理由相信读者们都是懂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我们先是用 google 图片搜了一堆韩国泡面、化妆品、烤肉店、综艺节目的图,发现还真是像。然后就得搞清楚为什么像,以及怎么调整。



原来,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logo里面用到了两个韩文元音和一个辅音。想要戏剧性更强一点的话,你可以说这个logo除了那四个点以外,其他的元素全都是韩文。



如果没有「好点子 T」,不就是三张脸而已吗?是那个多余的 T 让 logo 像韩语的!T 是干嘛的,可不可以去掉它?这个 T 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保留「伴」字的完整性而已。那么,此刻伴字的完整性还重要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我们已经从火伴二字的字形之中提取出了最核心的东西——三张脸,保留完整的伴字并没有带来好处,反而惹出跟韩文相似的大麻烦。这一连串的问答宣告了「好点子 T」之死。



开放的VI

时不时翻翻故纸堆对完善设计是很有帮助的。对比现在的三张脸和之前的点线版 logo,我们又有重大发现:让金脑洞大开的,适应性极强的「视觉系统」怎么不见了!请看下图,用三张这样的脸你能干什么呢?把它们分开,复制,再排列它们,还有别的吗?呃,好像没了。



我们尝试着把那些 T 的两根线分开,不让它们碰到彼此。这样一来,组成 logo 的基本元素又变成点和线啦!六个点;六根线,三短三长。我们把短线变成了彩色的。红、黄、蓝三色为 logo 带来了更多的表情和开放感,并且进一步消解了「韩文感」。



火伴的视觉系统与 logo 就这样同时确定。新的世界就此展开!我们用打印机把点、线打出来,剪下来,在桌上随意组合。几分钟功夫,十几种图案被拼了出来。





我们当时看到上面这个 gif 的时候,还从没见过火伴团队的其他成员。过了好长时间才把手和脸对上号:)

嗯,这大概就是这个 VI 诞生的全过程啦。我们希望你看到它的时候就能看到金和他的创业公司的良愿:友善、开放的思想、创造力、合作、高效,以及做中国最好的众筹平台。



以下是 VI 系统的一些具体应用:









另外,就在这个设计做完不久后,我们就发现了一些大/巨大公司,与我们做出了一些看上去,不能说完全不像的设计…




    关注 建筑大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