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等待,唤醒这位睡梦中的江南少女

 

锦溪...



满眼溪光迹未陈,百年台殿已沉沦。
只今寂寞莲池水,曾照当年入社人。





在昆山遗存的记忆中
有太多文化的部分
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
六百年传承至今的大美昆曲
还有那至今犹存的老手艺……
它们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很久之前的故事


当然,这些文化记忆中一定包含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神秘地方——锦溪祝家甸古窑遗址

历史过往
×
锦溪砖窑的文化记忆
在水乡锦溪,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锦溪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其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也成为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锦溪的制砖业始于明朝初期,主要以家庭作坊式土窑为主,一直至清朝时,锦溪的造砖业达到鼎盛。其时,锦溪大量出产皇家用砖,产业繁盛可见一斑。如今,在锦溪的古砖瓦博物馆中,我们还能有幸见到当年锦溪的一些古砖瓦留存,那留存在此的“金砖”,素有一块“金砖”一两黄金之的传说,可见其价值不菲。


在这里,制作“金砖”的匠人们至今仍然坚守着传承千年的技艺。
这的老师傅说,点火之后,才是真正最辛苦的时候。他们需要不停的给窑坑添柴,日夜不停,坚持几天甚至十几天。

待师傅说可以开窑的时候,一炉砖瓦才可真正出窑了。
一种技艺,传承至今,这些在古窑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才是这些文化保留的真正传承人。
祝家甸村古窑遗址群,现存11座古窑,有单窑、双窑,更有罕见的子母窑,其布局完整、分布密集,保存完整,如今是江南地区仅存的一处砖窑遗址,也是省内分布密度最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
焕发新生
×
古窑文化园:砖窑文化的复兴之路
201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担纲的“祝甸古窑文化园”项目开工。
对于祝家甸村的发展规划,崔愷院士提出了“针灸”疗法的理念,即是从细小的点开始,逐渐成线、成面对村庄进行整治。

对于祝家甸的改造或许就从村口废弃的砖厂改造砖窑文化博物馆开始,或者从水边的一个小农家乐开始,让人们慢慢地走进这个村子,了解这个村子,因喜爱而渐渐熟悉,再一点点爱上这里的砖、这里的水,一步步打造这个村落自己独特的文化与色彩。
“祝甸古窑文化园”在纪念和传承祝甸砖瓦历史的同时将现代化、国际化的生活方式与乡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
来锦溪,祝甸古窑文化园是不可不逛的。这里的景色和其他乡村有着些许的区别,古韵今风在这里彰显出特别的魅力。
祝甸村三面环水,景色迷人。古窑遗址的山坡上又长出了碧绿的青草,鸟儿在电线杆上抖动羽毛,飞向春天的怀抱。
旧时光的记忆中融入了新时代的生命力,
江南古镇延续了几个世纪的窑火中投入了的“薪柴”,
窑烧千年,
薪火不息。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关注 昆山视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