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走向巅峰

 

走向巅峰——凌海涛先生的书法艺术【艺术简介】凌海涛,安徽庐江人,号百川堂、燕庐。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现...



走向巅峰
——凌海涛先生的书法艺术


【艺术简介】凌海涛,安徽庐江人,号百川堂、燕庐。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庐江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供职于庐江县文联。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一等奖。

三十郎当岁的凌海涛,书法作品入展全国性书法展赛数十次,并获十多个奖项,其在中国书坛,俨然一匹强悍的黑马。2012年,他又荣获中书协“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一等奖,达到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巅峰,再次证明了其不容置疑的实力。
海涛的成功其实并非偶然,他智商超群,读书时一直是领先同辈的尖子生,这赋予了他宝贵的动力和足够的自信。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书法之外还涉足绘画、文学、艺术理论等多个领域,书外功夫精深,从他的不俗谈吐中,便可领略到这一点。海涛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此,他还是一个善于思辨的人,这当然得益于博学多才,其眼界开阔,思维缜密,善于从寻常处发现不寻常的东西,善于大处着眼,把握住艺术的内在规律;他更敢于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付诸艺术实践,心无旁骛,以畅达、宽容、萧散的情怀游心于艺,直至心手相应,落笔成珍。
海涛的书法以唐楷筑基,着力于晋宋尺牍,参取当世风尚,已然自成一格,然其如羚羊挂角,难寻踪迹。他常以行草书示人,抑扬顿挫的线条沁透着流动的心性,开合聚散的结体映现着跌宕的思绪,浑然有致的章法蕴涵着纵逸的情趣。他的篆隶书于粗放之中充满古拙之气,迥别于其行草书的潇洒之态,而其小楷书却又是一副温文尔雅的风致,与其一贯风格判若两人。
这样一个自我充满矛盾的艺术路数,似乎匪夷所思,但细加考量,却又是必然!因为在海涛看来:“书者,抒也”,书法无非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畅达的行草意涉瑰奇、思逸神超,古拙的篆隶情多怫郁、纵横争折,文雅的小楷怡怿虚无……书法该当为我所用,我断不能为笔所使。海涛只会在合适的心境中书写合适的书体、合适的文字,很少为“纯书法”而书法。
他常心存愧疚地说,自己对经典少了亦步亦趋的死功夫,算是投机取巧了,好比在风景区游览时逃了门票。这当然是他的谦虚托辞,我曾向他讨教临帖的经验,他认为,临摹不论古今,要找到让人激动的东西,至于具体临写,与其一笔一划师人迹,不如心领意会师人心,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意到则可。他还说:“别总是奉古人为至尊,仰视膜拜,更多的时候,把他们当做朋友促膝晤言。”谈到书法创作,他确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武库宝藏,不必追求完美,应该追求生机活力。他相信:“一切作品,就是我们的自传,所以要真诚。多年以后,当我们凝视着往日墨痕,如果还能依稀辨认出当时的眉眼、记起那时的脾气以及种种心事履痕……我们应当欣慰”。“在求新与求好两者之间,我常常难以决断。写得最顺手时,可能就是最成功时,也可能是最危险时。”
我似乎理解海涛了!他那不主故常的学书经验,为我们重新诠释了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是表现人生;书法艺术不是一门技术,单纯的技法没有终极意义,它需要书外功夫的有力支撑;书法艺术的当下发展历程证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依然有着无限可能。
凌海涛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令人瞩目的书艺成就,更在于他卓尔不群的学书之路。对于我们众多的书法学习者而言,这后者的意义可能更大于前者。因为,他给我们树立了自信,他为我们证明了学书人走向成功的可能。事实上,盛名之下的凌海涛,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做派,更无志得意满的自大,他依然是一个服饰如常的上班族,一个不藏人善提携后进的老师,一个忠为人谋肯为说项的朋友。在他的带动、鼓励和帮助下,近年来庐江书法热潮高涨,书法活动频繁,书法教育深入而普及,且又有四、五位书友加入中书协,屡获中书协奖项者已达五、六人之多。空前繁荣的书法现象,已经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庐江正在着手申报“中国书法之乡”。《三国志》有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在我们看来,凌海涛亦堪当其誉!
朋友有诗赞曰:海涛书法自天然,七窍玲珑意未阑。锋颖翻飞浑绝迹,问君何处得真传?年纪轻轻的海涛,驰骋书坛十余载,书写精彩不断,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我更多的是羡慕,不敢嫉妒,没有忌恨只有喜爱!                 (文/张先赋)
凌海涛书法作品选







    关注 国粹文艺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