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你也在纠结是报国学班还是跆拳道?

 

“Hera,你快帮我出出主意,我着急的来,就怕选错了。”从微信上看到这条信息,我都感觉这个麻...



“Hera,你快帮我出出主意,我着急的来,就怕选错了。” 从微信上看到这条信息,我都感觉这个麻麻焦虑的脸蛋瞬间变成了聊天背景。

“嗯嗯,你慢慢说哈,怎么啦?”

“我在给孩子选班,我们试听了好多地方,现在有两个孩子特喜欢,可是宝贝儿只有一个时间段是空的了,其他都排满了兴趣班,偏偏这两个班时间还撞到一起了。”

“原来是要忍痛割爱的两难选择啊,那你现在肯定很纠结吧?”

      “是啊,而且两个班级内容完全不是一个系列的了,一个学国学的,一个学跆拳道的,孩子都喜欢得要命,该怎么办啊?”

这是个很常见的纠结命题,我看过很多粑粑麻麻在朋友圈求助,焦虑和担忧的情绪扑面而来,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压力很大,因为能体会现在做父母的不容易,双方在职场上每日“厮杀”,辛苦结束工作之后还要为了孩子各种计划和担忧,在“精英教育”的氛围里,哪对父母希望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呢?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着急,因为能朦胧的预料到孩子的未来在各类质量越来越高的“兴趣班”的影响下慢慢失去找到明确方向的机会。

“我们很排斥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我们是放养型的,童年就应该快乐的疯玩,无拘无束的”,这是我听到得比较多的言论。

事实情况是,这样完全没有引导的“疯玩”,真的能确保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吗?即便有,我们能确保在童年过后还快乐多久?面对成年之后他即将经历的挫折,舍与得,悲伤和坎坷,他有心理承受能力吗?有谁说了每一个童年一定要绝对快乐吗?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能有更高的起点,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让她去各种兴趣班里玩一玩”,这也是我听到得比较多的言论。

事实情况是,孩子们是很容易喜欢上一样东西的,特别是三到五岁的小朋友,情绪变化的速度之快让你惊讶,前一秒还在哭,下一刻你给它一个泡泡贴或者抱着亲一亲她就能挂着眼泪水手揩鼻涕的咧嘴对你笑,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从一个兴趣班里试听出来,你很难判断她到底是喜欢教室里的那个大娃娃,还是真的喜欢课程内容,所以,“兴趣”这个东西,只是个引路人而已,之后漫长的坚持里,是有很多苦的,那么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受这些“苦”呢?我们又怎么首先说服自己去忍受让孩子“吃苦”呢?

最后,这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就演变为:你想让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活泼开朗也好,沉稳冷静也罢,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能力”。

能力的背后,首先就是思考力。把事情想不明白的人,一定就做不明白,更不要去谈和人家说明白了。让孩子批判性的去想,有逻辑的去想,创新性的去想,是幼儿和少儿阶段一定要完成的思考力培养目标。

我们再回到开篇的两难选择,其实这是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对立的“两难”,孩子在国学课上,能学到很多经典,经典的文字里都是缜密的逻辑,经典的文字里,也能推敲出很多放在现代社会里不一定对的东西,比如我以前读《增广贤文》,念到“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心里就很排斥,人和人之间真心去付出就会有温度,为什么要说薄如纸张呢?你看,这是多好的锻炼批判性思维的机会啊;另一方面,在跆拳道的课堂上,每一套程式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招式之间的联系,都有它的理由,这就是逻辑。问题是,如果没有人引导,孩子们会去想吗?如果没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中思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怎么得到培养?

所以,其实最难的事情,是我们的引导,未来是孩子们自己的,所谓路要靠自己走,但是几样最基本的武器,我们还是要根据本来有的条件去想方设法给到孩子,思考力,是这些武器当中非常关键的,上不上兴趣班,上哪个兴趣班,都不是最重要,反而,哪些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我们怎么引导,尤为关键。

有趣的是,没有哪一种“兴趣班”,是专门培养孩子这三种思考力的,如果有,依我看来,那也不是最棒的学习平台,因为思考力的最自然引导时机,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里每个点滴的细节中。


    关注 本来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