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驼与张謇的一段情谊

 

人与人的交往,最能凸显一个人的品格。张謇的一生,社会活动非常丰富,人际交往极其广泛,交往对象从达官显贵,到普...






 2017年01总第169期人与人的交往,最能凸显一个人的品格。张謇的一生,社会活动非常丰富,人际交往极其广泛,交往对象从达官显贵,到普通百姓,都留下了许多佳话。他与书法家唐驼的交往,便体现了他们至尊、至诚、至信的道德精神,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张謇的人格魅力。

唐驼其人其事


唐驼(1871—1938),原名成烈,字孜权。江苏武进人,著名书法家,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唐驼幼年丧父,家境贫苦,因幼时养成坐姿不正的习惯,加之长年伏案苦练书法,他的脊柱弯曲变形,致其在29岁时成为驼背,于是他毅然改名为唐驼,号曲人,由此显见其人之勤奋与幽默。

唐驼堪称奇才。说他是“奇才”,首先是奇在书法。他的书法以正楷为主,宗颜、柳、欧、后自成一格,时称“唐体”,书法秀美遒劲,含蓄朴茂,线条流畅,厚实中见挺拔,为大众所喜爱。唐驼尤擅题匾,与沈尹默、马公愚、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四大圣手,请他题写招牌匾额在民国初年的上海滩成为一种风尚。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市招都由他所写,钞券上的“中央银行”、邮票上的“中华邮政”字样也是他的手迹。由于唐驼的首创实践,为书法开拓了实用的领域,1901年,他为上海澄衷学堂缮写课本《字课图书》8册,3000多字,全部用正楷书写,清晰优美,名扬沪上。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争相以高薪聘他缮写教科书。他写字出手很快,数量惊人,曾在6年内写对联3万余副。

其次是奇在经营。他是中国印刷业的开拓者。出任中华书局印刷所副所长期间,他引进国外先进印刷机器,聘请德国专家传授技术,培养高级印刷人才,中华书局的出版和印刷事业因而突飞猛进,该厂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印刷企业。他创意独特。由于写字多,墨汁消耗量大,曾雇两三人专门磨墨,后因磨墨费时费力,便苦心琢磨,研制成磨墨机。为了义卖对联在家乡筹建唐孝子祠和安邦小学,他不惜工本在上海《新闻报》上,用头版整版篇幅刊登他的“诚实广告”,宣传他为纪念族祖的孝行,鬻书以建祠校的宏愿。不久又租用飞机在上海市区空投万千色彩斑斓的系着铅字和卖字润格的小降落伞来吸引万千人的注目,制造轰动效应,招徕生意,成为中外广告史上杰出创意。此举没有辜负这位赤诚孝子的一片真心,写件订单因此源源不断。由于长期劳累不止,体重降至70斤左右。
张謇撰书《祠校记》
(《唐孝子祠校记碑》拓本)
幼年的唐驼因家贫几乎失学。作为一个热心社会公益的孝子,成名后的唐驼立志发愿,要以自己的力量来办学,免收学费,供应书籍,资助家乡清寒子弟完成小学教育。1924年后,年过半百的唐驼,为了尽快筹集款项,以个人之力,发誓鬻联2万副,每联收大洋2元,并将每联落款均署“乙丑四月朔”,以示区别。为了尽快筹款,他不辞辛劳地书写,有时一昼夜竟挥毫书就对联50副。因白天忙于印刷所事务,故书写对联只能在夜间进行,又因年老驼背加剧,必须穿特制的钢架背心才能长时间提笔写字,六七年里,他出售、义卖对联3万副,集资数万银圆,终于建成了唐孝子祠和安邦小学,完成了其助家乡贫寒子弟求学的意愿。
(唐孝子祠校)


唐驼兴建祠校的动机,除了惠及家乡清寒子弟,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据印光大师《唐孝子祠校发隐》记述:唐驼想要挽救世间颓风,又因先曾伯祖唐孝子(字安邦)的事迹,虽然经过表彰且记载在《武进县志》中,但没有建立专门的祠堂,知道的人很少,于是他想到设立祠堂刻立石碑加以表彰。然后又在其中设立了一个小学,就取名为唐孝子祠校(后名为安邦小学),使得当地贫穷子弟能在其中读书。同时也是希望他们顾名思义,效法前人,致力根本,注重伦常,竭尽自己的本分。最初,服侍效劳来奉养安置双亲;其次,修养自身,奉行道义来荣耀双亲。既然能够尽孝了,必定能够实修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那么为人之道得到了,成为尧舜圣人,成为仁人之道也得到了。而协助天地教化培育,继承圣贤志向事业之道,也可以随分而得到了。唐驼的用意,大概如此,所以他不辞辛苦,通过卖字来操办这件事。

若论书法成就和声誉,唐驼完全能胜任祠校记的书写,但因张謇德高望重,尤其是出于对张謇先生在家乡兴办教育的崇敬和仰慕,唐驼不顾身有残疾,于1926年1月专程到南通邀张謇撰写《唐孝子祠校记》。张謇为其义行所感动,欣然应诺,亲自撰稿并书写了《唐孝子祠校记》。《唐孝子祠校记》记载了唐驼这位孝子,为其族先辈孝子建祠,又建学校,以教里弄孤贫之儿童。但“驼固穷,多方鬻字……以资竟其事”。张謇赞扬他具“强仁之心,坚贫之气”,是个贤人。唐驼视张謇撰书《祠校记》若珍宝,回常州后将其勒石刻碑,作为祠校的永久纪念。
兰蕙见证唐张情谊
当今所称的兰花,旧时称之为兰蕙,自古以来,莳养兰蕙是文人高雅之事。唐驼平生喜种兰,当年也以兰家著称。民国12年(1923)2月,他花费10多年心血,废寝忘食,征集新老著名兰蕙品种数百种,编成《兰蕙小史》3卷,以图文呈现,供共同爱好兰花的诸君用作参考。张謇则是一位爱兰养兰以怡性养生的成功人士,博物苑内“国秀坛”是张謇早年重点经营的一处景点,集中了包括著名的“珠媚园”遗物美人石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名石名花,坛内还专门建有兰蕙坛。

张唐二人的“兰事”在张謇日记中也有记载: 民国14年(1925)十二月九日“与唐子权(即唐驼——作者注)至东奥山庄,说种兰”;唐驼离通后不久,十二月二十六日,张謇在东奥山庄庙祭后“视种兰于林溪并西山村庐”。民国15年(1926)三月十四日,“唐驮(即唐驼——作者注)来,试教园丁种兰”。唐驼因驼背残疾,行走不便,但在知道张謇也爱兰后能为此专程到南通,足见唐驼为人之热忱及其对张謇之崇敬。谁曾想,不久后张謇不顾风寒,带病到姚港察看江楗工程后一病不起,同年7月,劳瘁一生的张謇溘然病逝。

最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张謇去世后。2012年3月1日中华书局出版的《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中,沈谷身在其《记俞复、唐驼二三事》一文里记述:“唐老爱兰成癖,辑有《兰蕙小史》,他的办公桌旁也放着盆兰。1925年间,唐老为他的祖先筹建‘唐孝子祠校’,立下志愿鬻联一万副为筹建经费。两年多后祠校建成,唐老特地去南通求张謇(季直)为他撰写祠校记,既成,知张亦爱兰,唐老许以来年到张的花圃种植,不意到时张謇已殁,唐老乃往张的墓上遍植了兰花。他回来后说:这是效吴季子挂剑故事,不负故人之意云尔。”

唐驼所言季子即与孔子齐名的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季札一次途经徐国,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便未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唐驼为报张謇知遇之情广植兰花于墓前正是效仿季札这种讲信义、重然诺的行为,这也是他最能感动人们的地方。

但张謇再也无法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实业与教育救国事业,也无法再看一看唐驼亲手栽种的兰花草,嗅一嗅那淡淡的兰花香了。这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斯人已去,空留下兰草青青,兰香缕缕……

唐驼与张謇间的这段交往可谓简单、短暂,甚至还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那代人真、善、诚的动人情谊。张唐交往的故事将温暖今天的我们,但愿也能引领人们追寻前人恬淡、闲雅、诚朴的交往世界,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羌松延
-- ❤ 喜欢本文就点赞哦 ❤ --


    关注 江海春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唐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