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苏轼赌命去吃饭

 

苏轼为了尝到鲜美的菜品,赌上性命也要去吃,这道菜是什么呢?...

点击

央视百家

可关注我们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很有才华对不对?

但你可曾知道,他还是一位“吃货”。

苏轼曾经为了品尝鲜美的菜品,不惜赌上自己的性命。

这道菜是什么呢?
苏轼吃河豚


河豚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当遇到外来危险时,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据称,河豚的肉质非常鲜美,皮很有嚼劲,河豚的肉生吃是富有弹性的,想要一口咬断很难。

然而这么鲜美的食物在北宋时期,几乎无人敢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河豚有剧毒,当时加工河豚的技术还不成熟。

然而有一天,苏轼老爷子就是要品尝河豚。他听说有一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苏轼就慕名前来一定要吃这顿饭。

看到苏轼前来,士大夫的家人,都很兴奋。待苏轼吃河豚时,一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学士”如何品评这道美食。屋外的人也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鸦雀无声等待苏轼吃完。

苏老爷子打过饱嗝、停下筷子,口中说道:“也值得一死!”一席话说的人们无不大悦。
真是捏了一把汗,有没有?
后面还有更绝的,
苏老爷子自创菜肴。
东坡肉
现在在各家餐厅里面都有一道菜,名字叫“东坡肉”。这道菜其实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

其中,古书《东坡续集》里面有一首《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诗中所写,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

在距今1000多年以前,有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wēi)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赶忙跑回厨房,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但掀开锅盖顿觉香气扑鼻,定眼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糯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并以一首《猪肉颂》总结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
东坡豆腐


湖北黄州的豆腐,自古出名,北宋时期民间就流传这样的歌谣:“过江名士开笑口,樊口鳊(biān)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对此,精于烹饪之道的苏东坡,自然不能不认真研究,亲自操勺。苏轼做出来的豆腐:酷似猪肘,质嫩色艳,鲜香味醇,这被后人称为“东坡豆腐”。

东坡豆腐的制作方法,曾被南宋钱塘人林洪记入《山家清供》一书。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苏东坡在饮食喜好上,除了猪肉之外,就是豆腐了。他还曾为豆腐写下“煮豆为乳脂为酥”的诗句,以精练的语言把制作豆腐形象化,用准确的字眼道出豆腐“为乳”、“为酥”,为食品之精粹。


点击“阅读原文”,看往期完整视频


    关注 央视百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