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完胜专家团队,不服不行!

 

我的图文...

“从现在开始,请你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
这是上海小学一年级《暑假生活》的一项作业,看上去是否简单又有趣?
然而,这道题目却把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工作室高级主管汤海明难住了。
原来,根据天文规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约一半时间,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无法按照题目要求,在晚上7点至9点找到月亮的踪影。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也就是说

在7月12日到23日期间

要在晚上7点到9点找到月亮

这根本就是一个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题目后半部分又说:“如果那天下雨或者多云看不到月亮,可以先空着那一天不画”

汤海明说:“这样的表述很容易造成误导。如果孩子认为无法看见月亮,只是因为下雨或者多云等天气原因,那就错了。”

事实上,每个月有段时间,从晚上7时到9时,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无法看见月球。那么要完成这道题目,要么熬夜不睡觉,要么,就只能借助搜索引擎或者自然课本“猜”出月相变化图。

但科学探究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是过程,从而引导孩子掌握实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科学作业本身存在科学常识漏洞,难免让人遗憾。
而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

有一篇描述张衡童年的课文《数星星的孩子》课文中写到“离它们(北斗星)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
汤海明表示,这种常识漏洞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在文学作品乃至课文中出现。在日常科普活动中,经常有孩子最关心“天空中最亮的那颗北极星”在哪。这让科普工作者们哭笑不得——放眼星空,北极星的亮度只有二等,远比不上在上海夜空时常用肉眼就能轻松看到的织女星、牛郎星等。
网友评论

网友


老师的产品出差错,误人子弟。

本来这作业是让家长做的,没想到现在连家长都做不了了。可想现在的老师是多么‘强大’!



网友
网友


这位科学家很迂!看不见月亮就不画嘛,何必顶针!更何况,你也不要误以为眼下的学生很蠢,他们聪敏着呢,足以对付老师的任何作业,他们对月亮的圆缺了如指掌啊!

不是科学能解释的都是科学......



网友


WHAT? 可作业真是让家长做的?


回到原题


这次具有漏洞的作业,还并非由哪个老师个人命题,而是源自作为暑假作业的《暑假生活》,它更接近于一本教材,理当展示出应有的严谨和专业态度。然而,类似的教材之失,在现实中还并不少见。以语文教材为例,曾有语文教师总结了当前语文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分四类,一是内容不符合历史与常识,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二是缺少童心,扼杀儿童天性;三是思想不符合现代观念;四是随意改编戕害经典。这些无疑都有悖于教育本该有的严谨和科学态度。

不少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这样一种想法:那些难倒自己的考题,要是让老师来解答,他们能拿多少分?这在过去往往被作为一种调侃来看待。到了讲究出题创新的今天,这个问题有被严肃对待的必要。出题创新是好,但不让创新变成一种“刁难”,不让创新本身违背常识和科学,教育工作者就该事先对考题有一番测试,至少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当然,具体的出题也好,平时的教育也罢,不管是在哪个环节,老师和教材,都该坚守基本的常识。


    关注 桃乐思LoveRevolutio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