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两块小粑 若尘

 

冬日里,几块煎得双面焦黄的小粑佐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下肚,仿佛打通了经脉,令人通体舒畅,忍不住要伸个懒腰,用池州话赞一句:真快活。...

老板,来两块小粑~

“鹅是池州的小鬼,鹅喜欢七东该滴小粑。”央视主播赵普如是说。

这座小城的人们对家乡爱得深沉,却又向往远方的热闹繁华。偏处一隅的小城,经济滞后、机遇欠缺,年轻的学子迫不及待地离开池州,去他乡打拼。只是,午夜梦回,心心念念的还是那几块籼米小粑。若在晨间的地铁口偶遇小粑,一时间竟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仿佛在他乡遇见了失散多年的旧友。只是,嚼在嘴里还是感觉少了些什么,是的,少了那一句熟悉的乡音:“阔腌菜粑嘞,鹅噶萝卜丝的也好七为,个要麦”。

米粉做的小粑全国都有,但出了池州,总觉得哪儿的都不正宗了。

我不敢说籼米小粑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却是这个时代尚存的为数不多可以真正称之为物美价廉的美味。很多池州人的一天,就是从一块腌菜粑开始的。冬日里,几块煎得双面焦黄的小粑佐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下肚,仿佛打通了经脉,令人通体舒畅,忍不住要伸个懒腰,用池州话赞一句:真快活。

池州因为小粑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

如若你问我,池州的小粑哪家最好吃?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我难倒了,因为口味不同,每个池州人心目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粑排行榜。对多数池州人而言,自家小区门口那爿的小粑就不错。往那一坐,早点摊的老板会说:“跟子来几个小粑在?”,然后不忘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这是街坊邻居才有的亲近。

忘不了家门口的那一家早点摊,几乎每个早晨,周边工地上干活儿的民工都要去买上几个小粑,一碗白粥。早点摊的老板每回见这些民工来,都会高声喊道:“竺随便喝”。这是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温情,几块小粑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下肚,身上暖了,心也温热。

从朋友母亲口中得知,池州有句老话:“齐山十八家,家家做小粑”,可见池州的小粑很早就出了名。

池州的历史可上溯到夏商周王朝时期。置州建府也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她地处吴头楚尾,是一片充满灵性的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地方。吴侬软语、三楚情思、中原雄风在这里融汇流转,孕育了一代代文人骚客、俊才名流。那秋浦河里一首又一首的诗歌无声地述说了池州历史的变迁。

当年李白游秋浦时,秋浦县的崔县令对他礼遇有加,李白回赠三首诗。不知那天宴请李白的酒席上可有小粑?杨万里上翠微,“楼台玉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藏。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窃以为杨万里还透过秋浦县城,久久凝望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炊烟里一定夹藏了小粑的香气。抗金名将岳飞,于绍兴元年写下《池州翠微亭》一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时,秋浦的老百姓定是拿出从口中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岳家军,那里面该是少不了一块三更起磨粉做的小粑。

自从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和全国所有的人一样,池州人也是抢的不亦乐乎,不时有人冒出一句:“啊呀!够买明早的小粑了。”多年以来,池州人已经习惯了将各种馅的小粑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个微商铺天盖地的时代,某天,我的朋友圈里居然有了卖小粑的年轻微商,着实让我意外。

有着千年历史的池州小粑,正在被池州的青年一代赋予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唯一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的人对它的热爱,安抚胃,滋养心。这是上苍给予这座小城最慷慨的馈赠。

老板,来两块小粑!


  不迎合,不做作,记录自己给时间。


    关注 素心若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小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