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吉祥幼儿园/您还在催促孩子“快点的”“赶紧地”吗?

 

衡水吉祥幼儿园【猛牛吉祥幼儿园】/快一点!快一点!!曾经,父母叮嘱孩子...



衡水吉祥幼儿园【猛牛吉祥幼儿园】/



快一点!快一点!!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前不久,一个叫《妈妈之歌》的视频在网络爆红。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AnitaRenfroe),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

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不容置疑的急切:“快啊、快点儿啊、不然就来不及了!”让中国妈妈们听了之后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作为家长可曾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为什么慢?是因为孩子不会做,遇到了困难?还是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对某种现象好奇,正在探索?还是为了和大人作对或引起家长的关注?或者他今天哪里不适?抑或是接下来的事情是他不愿意做的,比如,孩子入园初期会因为不想上幼儿园而拖延时间,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帮助孩子快起来。

对中国父母而言,“快一点”也是家庭教育里最司空见惯的口头禅,“催多了,孩子和大人都觉得烦;不催吧,又担心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陷入两难境地的家长而言, “催还是不催,这是个问题!”

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家长的焦虑让孩子更“慢”

一边是慢吞吞吃饭、慢吞吞刷牙、慢吞吞穿衣服的孩子,一边是着急上火的家长,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天生活在大小诸事的催促之中。更让家长抓狂的是:催归催,孩子依然慢悠悠。为什么孩子和大人的节奏永远无法同步呢?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家长异常恐慌,在恐慌的同时也不断催促孩子“快点,再快点”。有的妈妈自己也是个急性子,很多时候一度为自己的“快”而骄傲“但我偶然发现,别人优雅的脚步是那么难模仿,儿子突然就长高了,忽然恐慌了起来。”



在儿童教育专家胡萍看来,孩子“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家长自身的焦虑,“家长老想让孩子表现得像成人一样,有时太急功近利,忘了孩子需要慢慢长大。”

父母需要拿出耐心,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学习掌控时间的能力,“孩子的时间感和大人不一样,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太多需要‘赶’的事,而大人的世界充满了琐碎……所以孩子慢吞吞是正常情形。而且孩子心目中紧急的事和大人不同。如果换成要去买他们喜爱的玩具,情况就会反过来,变成孩子催促大人‘快一点’”。

二、总是催促会让孩子消极反抗



“以前我也是个紧张的妈妈,虽然我不一直催促孩子,但却弄得自己紧张兮兮”。沈佳慧说,她后来到了欧洲,才发现原来什么事都不用急,“幼儿园老师总是鼓励孩子自己绑鞋带、自己穿衣服,不用太着急,实在太慢了影响到所有同学,老师才轻轻催促。因此每个孩子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程序:进教室先和老师同学说早安,脱掉外套挂好,换室内鞋,跟爸妈说再见,再走进教室。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就算再慢,做这些事也差不了几分钟。”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如果每天听到的都是催促声,除了易烦躁之外,久而久之,对父母的任何“叮咛”都会充耳不闻。与家长催促声伴随在一起的,往往是令人不快的语调,让人厌烦的表情,甚至是粗鲁的动作,这些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关爱与温暖,而是不满与厌烦,进而形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继而是对父母的消极反抗,故意拖延。

三、催促会打断孩子的节奏

中国科技馆,4岁的潇潇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升起,再落下……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每次看到2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耐不住了,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起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王艳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会安心。”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



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力的就是顺应自身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

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第二类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从而失去自信。“这两种情况都毫无例外地让孩子丧失了自我的基础。”法国的儿童精神专家、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惋叹。

四、不要做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这些都促使了中国的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就像虎妈带着孩子不停转场地去学琴的场景,犹如打仗一般紧张。这其中,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时间,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但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最好时机。

有个母亲41岁,在儿子8岁生日那天备受打击:孩子想要的生日礼物竟然是一个“什么都不用干的周三和周末”,“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孩子内心的痛苦,而这种感觉深深地震撼了我。”同样也有妈妈面对同样的情况。她沮丧地说,“我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快一点!’”但她觉得自己不得不这么做。她有3个孩子,分别为3岁、6岁、11岁,她坚信这种凡事求快的规则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节奏慢下来,就很有可能被别的孩子超越。她说:“尽管我也感受到这种节奏并不合理,它不仅会剥夺我们应有的正常生活,也与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驰。”

然而即便如此,孩子们依然快不起来,至少快不到父母们满意的程度。儿童精神学家尼可•卡特琳娜认为,家长们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放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



“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最终,家长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惧,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

五、在游戏中把节奏还给孩子

对于这种生活中的催促,心理专家姬雪松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催促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具有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的功能。

“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升华这些焦虑,将它们过多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演绎生活,并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展示对父母的愤怒。”

当然,一味地指责家长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家长们也承受着无穷的压力。社会现状已经不再存在有利于人体自身发展的节奏,找到一个合适照顾孩子和指导的方式更是越来越困难和复杂。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改变的可能性。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意识到并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肯定地说:“我们虽然教会了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与头脑,却没有让他们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而这些技能,往往只能在游戏中才能获得。”



而放慢速度绝不仅仅是为了停下来喘口气,更是为了感知和感受周围,去想象,去思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到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把事物形象与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这一切能使他获取身体、情感、才智等各方面的经验,帮助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其实并不需要各种繁杂的指导与指南,父母们便可轻松减慢日常生活的速度。

专家们强调游戏在其中扮演的重要性。没有挑战也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们简单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与食物消磨时间,在房间里和自己或小伙伴自说自话,对着天空的云朵发发呆,无拘无束地抓小昆虫,看蜘蛛结网……
end

结语

一些在家长看来也许无趣无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节奏所在。而对家长们来说,让禅宗哲学在忙乱的早晨给自己带来一丝恬静的气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课。


联系人:郝保荣

电话:13131811561
地址:衡水市大庆路小学后身
邮箱:279959216@qq.com



  1. 衡水宇诺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关注 衡水市猛牛吉祥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