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明月,世界共赏

 

课程 | 上海赫德“月亮,你好”中国文化主题学习月精彩回顾。...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它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愁,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怀……每一个意象都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段经历。

月亮感动过高举石斧环绕篝火狂欢的原始先民,感动过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古典诗人,也依然在照耀着今天的我们。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能让我们分辨谁为中国人,不再孤单。

同时,月亮还是世界的月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月亮都曾出现并各有不同的象征义,希腊神话中有“月神三女神”,西方诸多灵异文学多与月相变化有关,因为他们相信多变的月亮必然蕴含神秘的灵力……很少有什么可以像月亮这样,在中西方背景中都有着无限丰富的意蕴,古往今来都是那样可亲可感。

赫德,以培养全球化中国人为己任,致力于让赫德的孩子拥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世界人民共同的月亮,将成为孩子立足东方,放眼世界的窗口。

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各年级也以“月亮,你好”为主题,圆满度过了中国文化氛围浓郁的中秋主题学习之旅。

由最可亲可感的生活走近月亮

关于月亮,有很多厚重、宏大的主题,为什么我们最终把主题定为“月亮,你好”呢?

本次主题学习的策划人,赫德中方校长朱文君女士介绍说:“我理想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是温润可亲的,是充满情趣的,是开放灵动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最重要的,是贴近儿童生活的。”






小男孩在湖上划船,他和月亮打招呼:嗨,月亮你好吗?月亮不小心掉进了湖里!小男孩抱月亮回家,他们一起玩耍、看书、睡觉,吃巧克力布丁……

世间多少美好的相遇,不都是始于一句“你好”吗?灌输对于儿童是徒劳的,孩子们只有像绘本里一样,先和月亮交上朋友,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探索的欲望。

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从学前班至四年级,老师为孩子们“特别定制”了系列活动,依次分别是:月亮的味道、我的月亮朋友、看月“72”变、诗人与月亮、月神的传说

月亮怎么会有味道?让学前班的赫德学生们告诉你:





邀请上海非遗协会的理事朱应女士,带学前的小朋友们体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二十四节气文化课。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小学中方校长朱文君(左二)及朱应(左三)


柚子,寓意保佑;柿子,寓意事事顺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菱角,寓意小朋友聪明伶俐……时令的食品,体现出先人顺应天时物候的自然生活方式;神奇的中文,用谐音带来吉祥的祝愿。





“口中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各个年级一起动手,在赫德大厨的指导下,连做月饼也难不倒赫德的学生们!



认识月亮,既要直观的感受,也要科学地观察。来看看孩子们眼中的月相变化:



当孩子们对现实中的月亮越来越熟悉,月亮便与他们的情感结合了,变成了他们人生中第一本月亮写绘日记。

月亮是我和同学走过的路。
月亮是跟屁虫。
月亮是又蓝又冰的水。
月亮是小船,荡漾在我们的心里。
月亮是我们一家人,坐在圆桌上。
月亮是彩虹,他们都代表着美好……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数学、美术、戏剧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主题活动——“数中观月”探奥秘,“美中印月”绘神奇,“剧中探月”感传奇。





数学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与年级相对应的、关于月亮或中秋的数学问题,按年级分区域挂在背景墙上,各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早上入学前或放学后前来解答问题,答题卡完成后塞进幸运箱里,将在集会时抽取,被抽到的幸运儿将得到一份小礼品。





除了中秋主题的绘画和陶艺课程,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传统灯笼的制作和月饼盒设计,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真实的学习。

如果你以为教育戏剧只能进行纯西方的学习,那就“out”了!



怎么样,这些造型是不是很熟悉?戏剧课上,孩子们心通古人,用自己的身体展现了自己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理解!

老师请孩子们表演:如果今年中秋你有机会到达月宫,你准备以怎样的身份登陆月球?你想对嫦娥或玉兔说什么?


教育戏剧不分中西,它本质上是一种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的情境学习方式。在中华传统神话的文化环境下,孩子们完全可以通过戏剧方式情通千古。


主题学习回顾

经典的文学作品触碰文化内核



“真正的学习是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而在丰富的体验的基础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则将会把孩子的精神和思维层次引向高处。‘月亮,你好’主题学习正是如此,让孩子们经由具体可感的传统文化生活,溯源文化历史长河。”朱文君校长如是说。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全体师生诵读“明月之诗”和“秋日之诗”,唱诵文化经典,开启“秋”字飞花令和“月”字飞花令比赛。从班级到全校,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惊叹:

飞花令PK现场
飞花令PK胜出学生,被授予奖状以示鼓励。
学前班,阅读的是“月”系列主题绘本,唱诵《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蒙学。一经接触,孩子们便爱上了这韵律十足,朗朗上口的文字。






一年级了解古代有关月的传说,唱诵《千字文》,并进行《月亮在这里》童诗创作等。







二年级诵读《诗经》,了解月亮的雅称,给月亮起一个名字。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月亮”,创作诗歌:月亮不仅在天上,还在……。





三年级诵读小古文,开始系统了解“月”在古诗词中的指代,展开中外月亮诗人大搜索,小组合作探究一位诗人和他的“诗中月”:









四年级开始进入真正有意识的中西方文化比较,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各有神”:不仅希腊神话中有“月亮三女神”,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月神,比如日本温柔美丽的辉夜姬,印度掌管酿酒的男月神苏摩,当然还有中国的月亮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中的望舒。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过去那些国学大家,无一不学贯中西。因为,只有当你了解别人的文化,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文化。只有知道自己文化的独特,才会珍视它,传承它。

双语学校在中西方文化比较方面,恰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朱文君校长为此信心满满:"赫德双语学校能够将传统文化学习做得更好。这也正是‘中国灵魂,世界眼光’赫德孩子应该肩负的使命。

十月十二、十三日,主题学习结束,“月亮,你好”中秋诗词晚会暨家庭烧烤活动在学校小剧场如约举行。孩子们身着含有月亮元素的服装,自信地站在众人瞩目的舞台上,诵秋日之诗,歌明月之章。秋雨淅沥,天上虽无明月相照,现场却似有清光流转。





















月亮,你好,教学主题回顾。
吃着喷香的烧烤,师生、家长言笑谈欢。中秋已过,但赫德大家庭却在此刻,真正团圆了。
:: 相关推荐 ::
赫德博物馆课堂:与200万年浩瀚人类历史的亲密接触
在赫德双语,他们是如何学习英文的?


    关注 上海赫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