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6语音播报】孩子偷窃和撒谎,都是谁的错

 

不止一次,有家长向我投诉说孩子会撒谎,甚至有的说孩子已经会偷东西了。这样的家长说这种事的时候是十分痛心的,感...



不止一次,有家长向我投诉说孩子会撒谎,甚至有的说孩子已经会偷东西了。这样的家长说这种事的时候是十分痛心的,感觉孩子好像已经快要毁了。

下面的情景对于很多家长都是很熟悉的。你回到家,看到饼干罐没盖好,孩子嘴角上还有残余的饼干渣。不知道是出于好玩还是想验证一下孩子的诚实,你要么似笑非笑地,要么严肃地问:“谁偷吃了饼干?”

请问,你希望得到什么答案?

而事实上你会得到什么答案?

我想,绝大部分孩子可能会随口编句瞎话:“不知道啊!我没有吃。会不会是爷爷吃了?”

而听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的你,很可能会感觉受到伤害,而开始追问或者逼问,非要孩子“现原形”不可。

这种方式,看似因为对撒谎深恶痛绝而对孩子严厉管教,实则非常不理智,也根本不会有效果;它只会让孩子下次在所谓“偷”或者“偷吃”的时候逐渐把“反侦查手段”运用得越来越好,而撒谎的技巧也会越来越高明。

美国育儿专家海姆·吉诺特,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他认为:让孩子懂得所有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

一方面,孩子在有了自我意识后,一开始往往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还没有形成一种意识——我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拿走,而别人的东西我也不可以拿走;要懂得这一点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的话,很多孩子到了六七岁还没有理解。

另一方面是,当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从早教中心、幼儿园或者别人家“偷偷”地把东西拿回家,心里可能很惊慌:我怎么会培养出小偷了呢?这还了得!简直是丢祖先的脸啊!

于是这事就变得特别严重,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打骂、惩罚,或者严厉地讲一大堆孩子根本不能理解的道理,还逼着孩子承认错误,立下保证;却没有想到:这样做,一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二来让孩子对你产生怨恨,甚至反而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极端的情况还可能发展成为“偷窃癖”。

“偷窃癖”一般是从儿童时期发展来的一种精神障碍。有这种行为的孩子,并非他们的家庭条件差,而是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偷窃的东西对他有没有用并不重要。据调查,患有偷窃癖的孩子成长环境往往有以下几个因素:父母不在身边,由祖辈监护;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跟孩子缺乏情感沟通;经常被惩罚,缺少爱和理性引导。

因为惧怕惩罚所以撒谎;因为被惩罚过产生报复心理,或者甚至认为大人制止的事情就是特别有意思的,于是再次偷窃——这些都是因为父母或者监护人对孩子无意识的不当行为做出不当反应后的严重后果。

当你的孩子出现类似的行为,请不要批评惩罚,不要逼迫认错,只要告诉他你认为怎么做是正确的就行了。哪怕他不能马上理解和接受也没关系,给他时间,给他耐心的等待。

 
第三期感统课说明会


    关注 运动宝贝早教福州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