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城 以摄影的名义守望——评赖鑫琳个展

 

“那里有城市的富而不骄,劳动者的穷且益坚,家人的温馨成长,梦想和故乡既在远方,仿佛也在身旁。”...

上海 外滩|2014


照片其实比生活更难完美,技巧的缺陷与技巧的滥用以不同方式妨碍着影像的表达,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从前,我会最先关注照片是不是一张所谓好的摄影作品,然后再看它在讲一件什么事儿。后来,这个顺序颠倒了。认为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在用照片做着一件什么事儿,然后才是对影像质量的评判。

看到赖鑫琳的照片让人欣喜。无论从哪个出发点考察,那些清新影像所处的位置都刚刚好,生动而鲜活,真诚而充满情感。

摄影是鑫琳的工作和职责,也是热爱所在。在他的照片中,内容和技巧仿佛一对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的伴侣,理解、倾慕与关心都是相互的,没有谁过于强悍,让对方受到委屈。归根结底,他们彼此有灵魂的支持。
 


江西 祭拜先人|2016
这是个公民记者的年代,全民摄影的年代。未来摄影会越来越民主化,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权力。但还是需要有人,在他人都可以在世界各地旅游的年代,真诚走进摄影,从身边开始一场影像的探险与建设。

真正有能力的摄影者,其实都在现实世界中,用影像一砖一瓦地建立着自己的王国。鑫琳通过摄影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梳理城市与乡村,现实与梦想的关系,探索未来的方向。所有寻找的过程,都伴随着他的温柔、敏感、善良,由此带来平静的力量,让失衡者平衡。与此相对的是另一种以视觉冲击为已任的粗暴的力量,带来震撼与破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取舍。

个人觉得,有幸生活在赖鑫琳温情影像王国里的人是幸福的。那里有城市的富而不骄,劳动者的穷且益坚,家人的温馨成长,梦想和故乡既在远方,仿佛也在身旁。我相信,这个展览的诞生,一定也是鑫琳王国的整个面貌,鑫琳做出的所有努力感动了群众艺术馆,而不是因为具体哪张照片的精美。

上海 农田里的中国地图|2015
《守城·望乡》是一个成功的回顾展,篇幅巨大。它通过守城望乡的张力,讲述了诸多故事,带给许多人感动,昭显着作者的情怀,让鑫琳走进更多人视野。对于鑫琳自己,展览与其说是及时的认可,不如说是提前到来的总结。

也正因此,这个盛大的展览让我也有些担心。成名自然要趁早。但成功有时宛如酿酒。酒的品质定格在被开启品尝的一刹。以后放置再久,只会慢慢成醋。以这个展览为起点,全盘托出了一颗初心之后,鑫琳该往哪里走?

这又回到对摄影的根本看法。摄影到底首先是艺术的奇美表达呢,还是完成某个生活使命的方法呢?这是两个全然不同的选择与方向,艺术激进而求新求变,倚仗困惑与灵感。而做一件真正信仰的事却贵在不惑与平淡坚守。

但我相信,作为一个有才情的人,一个内心平衡的人,以爱心,以沉静,鑫琳能够找到一条兼顾艺术与生活的未来道路,继续自己,而不是重复自己。就像这个展览的名称,既有守,也有望。

这篇小文除了是对鑫琳的祝贺,也算是对他的目送!

吴晓凌

2016年春



吴晓凌,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清华大学外聘教授,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专栏作者,影评人。曾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一等奖,第5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联合国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金奖。微信公共平台viphotos,策划2016年春节“梦·乡”摄影计划。
作品|Artworks
守城
 上海中心|2014
上海 国旗手炼成记|2014


拾城:首先,我们聊聊你的摄影故事吧,你是怎么踏上摄影之路的?

赖鑫琳:摄影可以说小时候就在接触了,父亲曾经留下一台胶片机,自己瞎琢磨了很多年,纯粹拍着玩,并无章法,拍些自己喜欢的,有感觉的事和人,也从没想过要以摄影为生。大学毕业之后做了6年的文字记者,有些厌倦,心想不如重拾照相机去做一些记录来得有意思,目前全职做摄影记者刚满4年,才算刚上路吧。


江苏昆山 双城生活|2014
上海 废墟上的手风琴手|2014
拾城:我看你的作品都是围绕着吾城、吾乡为背景创作的,你的家乡是不是对你的摄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赖鑫琳:我出生在江西赣南客家的农村,6岁之前都生活在那里,那段生活经历对我影响至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的家乡和中国所有农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感觉家乡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样子了,每次返乡我都会用相机去做一些记录,是职业的习惯,也是我释放乡愁的一种方式。



上海 都市禅修人|2015
上海 宠物葬礼|2015


拾城:作为摄影生涯首个个展,意义非凡,关于摄影路上的种种“第一次”,有哪些“第一”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赖鑫琳:这种“第一次”有点多了。拿最近的一次来说吧,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一场为宠物举办的葬礼,这场葬礼几乎跟真人葬礼无区别,尤其是家属的悲痛至今还会触动我,我不曾饲养过宠物,确实无法从内心中去体会和理解这种痛苦和这种感情,但这却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其实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表象,其背后隐藏的可能只是最常见、最朴实的人性,但又往往容易被我们所疏忽。


上海 股民|2015


上海 外滩”一滩水“|2015
拾城:谈谈你的那组充满魔幻色彩的外滩“一滩水”,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表达?

赖鑫琳:“景观摄影”于我而言,算是一些尝试吧。拿外滩“一滩水”来说,我觉得外滩一直都在那里,太常见,太普通,人人到了基本都会拍一张,大多雷同。从“一滩水”看外滩纯粹是一种偶然,也非常的有趣,那不是一个我们常态的机位所能记录到的景象,而你一旦看到就会倍感惊艳。我觉得,景观的记录并不完全是客观的呈现,也需要摄影师很多自我的表达。选择这种方式只是告诉自己,换个角度看那些你所认为的“习以为常的”人和物,往往会有豁然开朗。



上海 家有两孩|2015
拾城:能说说你对摄影的理解吗?摄影对于你最大的一个感悟是什么?

赖鑫琳:我理解的摄影首先是记录,其次是表达,记录和表达这两个关系如何在一个画面中获得均衡,完全靠摄影师的修行。对我来说,摄影是我对生活、对外在的理解和认知,你有什么样的理解和认知,你就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画面。

望乡


江西 望乡|2016
拾城:最近很多人在用“景观摄影”这个词,你对这个是怎么理解的?

赖鑫琳:我觉得“景观摄影”是一种类似抽样调查式的摄影吧,抽取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特性的景观,无论是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摄影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手法用影像进行一定的表达进而去呈现,成功的“景观摄影”背后都一定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或是述说某种观点。


江西 客家围屋|2016
拾城:能透露下你接下来的摄影创作吗?

赖鑫琳:接下来我会继续坚持两个长期项目的拍摄:一个是《“回不去的”客家围屋》这个题,看能不能梳理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变迁的样本和缩影,为将来出版图文书作准备;另外一个是对街头流浪群体的长期记录,通过影像带大家走进流浪人群不同的人生和内心,希望社会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包容和理解。



江西 鸟瞰客家围|2016
拾城:此次展览主题为《守城·望乡》,展出的照片里,有城里的事儿,也有乡里的人,一个个浓缩的故事,带有一种漂泊在外与归根于乡的情绪,社会景观中人的痕迹和人的精神状态,我看见了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重复且盲目的迁移中加深了人与故土的联系,你最想表达什么呢?

赖鑫琳:的确有很大的关联。这不仅是我的乡土情结,故乡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脆弱的一环。很多人从家乡来到城市,总伴有一种漂泊感,无法完全融入,而故乡变化又巨大,从情感上又变得“回不去”,回到家乡你又会觉得不再属于这里,而回到城市也缺乏归宿感,所以唯有“守”和“望”,我觉得,这种状态会伴随我一生。

我其实不是想去表达什么,只是试图用影像去寻找自己的位置。



江西 舞龙|2016
拾城:远处的故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呢?

赖鑫琳:江西赣南的客家拥有大量的土围屋,我们小时候都住在围屋里,很有生活气息,也很有感情,如今乡亲们生活条件都改善了,越来越多的围屋被弃用,常年不住人的屋子都坍塌了,非常可惜。客家围屋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围屋的保护迫在眉睫,目前的现状的确很令人堪忧。
摄影师简介|Profile


赖鑫琳,80后,上海媒体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首个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成员,新华社、法新社、腾讯网特约摄影师,作品多发表于新华社、法新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卫报》、《南华早报》、《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杂志、腾讯网、新浪网等国内外主流媒体。作品还多次入选新华社、路透社年度最佳照片及其他国内外重要展览。


《守城•望乡》
4月15日至5月15日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楼大厅
徐汇区古宜路125号
—拾城出品—
杨一凡
(20160508)
号外!号外!拾城君喊大家一起拾城,一起主题拍摄。5月主题拍摄题目为《初夏的欲望》,请各位拾城的粉丝们将佳作发送至:dixphoto@126.com,邮件标题为:初夏的欲望投稿,截止时间5月30日,我们将择优选择,与拾城摄影师的主题图片一并发布。
想加入拾城交流群的同学,可加华老师微信xinyunhj,暗号“拾城交流群”,他会拉你入微信群


我们将不定期刊登读者投稿中的优秀作品。欢迎把你们捡拾到的城市影像发给我们,一起拾城!

【自荐】成为拾城摄影师,请将个人简历及20幅最近1年内拍摄的城市街头纪实摄影作品发至 dixphoto@126.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自荐”。

【投稿】请将近1个月内拍摄的城市街头纪实摄影作品、100字以内的图片说明以及有关这张图片的所思所感,发至 dixphoto@126.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投稿”。所有的读者投稿图片仅限公益交流展示,不作他用。
拾城

国内首个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

2015年4月1日成立,由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摄影师、图片编辑和志愿者组成。拾城摄影师作品内容以非新闻类城市纪实图片为主,形式以单幅图片和非报道摄影专题为主。

图片编辑:杨深来|倪华初|杨一凡

拾城摄影师:浦峰|陈中秋|王翮|刘有志|刘阳|华剑|许少峰|王警|刘嵩|萧君玮|冯海泳|田卫涛|赖鑫琳|倪黎祥|崔力|张雷|冯中豪|林宏贤|王效|朱骏|周馨|徐松

提名摄影师:暂无

志愿者:崔健铭


每逢周三,遇见拾城
文艺连萌成员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关注 拾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