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事常做,不做正确的事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通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塞缪尔 约翰逊我们很多时候会很想遵从内心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却无法自由地追随它。我们倾向于做那些我们知道怎么去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当一个人决心做出他人生中的某个重大改变的时候,即便那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前行,结果将对他有着莫大的益处,也会依然有所顾虑,于是退缩,甚至受到懒惰拖延的干扰。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此烦恼,想着是不是因为自己缺乏足够的勇气去走出这一步?既然预感到如此的不安和惰性那是不是说明做出这样的选择对自己来说不适合呢?

弗洛依德的观点有个是,人的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后果。这些行为似乎成了一种惯性,多数时候是不会反应到我们的意识中的,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按照无意识行动。也就是说,我们能活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依靠着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即一大堆不假思索的行为。

人脑信息加工有两类过程,一个是自动加工,另个是控制加工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外显的意识活动和内隐的意识活动。意识活动以控制加工过程为基础,它的心理容量有限,需要耗费心神,也需要占用心理资源;无意识活动以自动加工过程为基础,并不消耗什么心神,也不占用心理资源。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当一个事情需要你反应时,也就是我们自己主动去注意一些情况,控制一些想法和行为的时候,总需要付出心理上的努力,比如学习新的知识,适应新的环境,掌握新的技能,而这些笼统归结为对新事物的学习过程。因为我们需要维持这种内在的意志力,所以在几个小时之后感到很疲惫,因为这是一种内在的努力和劳作,同身体上的工作一样,脑力上的工作也是相当繁重艰苦的。对大脑接受不同任务时的血氧含量变化的监控也已经显示,同重复一个旧的,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为相比,学习和建立新的行为,更要消耗掉人体数倍于前者的能量。

当一个新的连接在大脑中建立起来后,以后这样行为的重复将不再占用心理资源,不耗费心力,这一现象本身是大自然赋予人类适应环境的一把利器。如果不是这样,就得循环学习过的东西,有限的心理资源被占据着,我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应付下一个新的环境。而只有当新的成为旧的,心理资源才能被释放出来,让我们能够把心力转换到更多其余的新事情上面去。

这样,也就是我们的标题,人们熟悉的事情常做,倾向于做这样的,而对一个不熟悉的任务会感到抵触的原因了。

大部分人都喜欢千篇一律的小说或陈词滥调的电视电影,因为这就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当我们随着这些情节都是在力求避免真正的问题,就比如最近的电视题材很多出现观众接受不了毁三观这样的措辞,其实也就是不太接受不熟悉的认知价值观的其中一种表现。当我们选择去直面陌生,也就意味着要开始一段劳累的日子。但凡有其他选择,没有人愿意离开已经熟悉的一切而纵身跳入一片未知的海洋。

我们时常担心害怕陌生而放弃一些有益的挑战,选择退回到过去的环境中,而后又因为后退的悔恨和自责,转而思考起有关怯懦和懒惰的空泛问题来。

要想克服惰性首先还是要理解它,迎难而上并非人的本性,很多人有着韧性,每个人对变动都会感到不安和抵触,这是我们的天性无关个人的品格优劣。但是我们对个人处境的理解面临抉择,踏出那一步,是我们想要的,也是总体上有益于自己的利益的关键,那么,这个时候害怕这一段必然劳累的日子就索性躲回去,就只能说是不愿为自己负起责任来了。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笼统的说,他们用并不适合的旧方法去处理新问题导致的必然结果。旁观者清,过去因为善于特立独行而取得了一点成就,可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需要的是平等的合作精神,若还是之前那套,当然到处碰壁,也许你确实因为善于平衡人际关系而过了一阵舒心的日子,但是现在要换成你一个人单打独斗却不能不拥有主见,敢于决断。

不管是让一个独行侠学会合作,还是让一个团体从众的人学会独立,这都是困难的。

不论是重返校园,重新选择职业,再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结束一段并无益处的感情,都会无可避免地引起生活的一阵动荡。变化总是让你感到焦虑和恐惧,但是这就像小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一样:虽然过去孩子从来没有离开妈妈,妈妈离开也会让孩子哭闹不停,一千万个不情愿,但是妈妈却必须让孩子忍受分离,这样才能学会去适应新的环境。孩子并不会因为适应了幼儿园就不必再去其他的环境了,离开妈妈,却是妈妈们对孩子的爱和责任。当面临陌生和需要改变时,我们内心和那些要去幼儿园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这种担心和恐惧就是这样存在着,不得不向着前方一跃,当我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则会慢慢平静下来,并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一个人生的新阶段。而到那时,陌生的又会变成熟悉,曾经固着在我们身上的紧张心情和痛苦心情则会随着新的经验的到来而消失。

我们如果想经常修正方向,改变自己,以保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就得经常打破已有的惯性,了解随之而来的阵痛,愿意承受学习新技能的辛苦。人类却并不能总凭借本能行事,正式因为我们具有思维,于是可以理解局势的全貌,而不是只看见眼前的一点,然后做着应激的反应。

我们如果能够完整理解自己的本性,理解自己的环境,那么,我们也就能在理解这些恐惧和懒惰的同时,向前迈出为自己负责的坚定步伐。


    关注 八号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