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记我校志愿者 “寻访千名抗战老兵”活动

 

他们不怕死亡,而是怕被遗忘。...

32名志愿者,历时40余天,走遍南京市,
只为那段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
 走访南京市内35名抗战老兵,
努力去聆听老兵的抗战故事,
只为了解和记录与抗战有关的历史,
记录老兵们为国家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季婷婷、沈嘉豪:不忘初心,铭记历史



来自中北学院金融系的季婷婷同学和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沈嘉豪同学是本次寻访的两位重要成员,对他们而言,寻访抗战老兵意义非凡。

“这次去主要是详细询问他们抗日的那一段历史,记录下细节。”沈嘉豪同学表示,“老兵们记忆里的那段历史很宝贵,他们害怕那些记忆被遗忘,被埋藏。作为年轻人,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抢救历史。而且大部分老兵已近期颐之年,我们希望能好好照顾他们。”

近年来,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由大学生发起的“寻访抗战老兵”等志愿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季婷婷同学说道:“我们对老兵的关注会让更多人意识到抗日历史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老兵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契机。我觉得这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寻访活动中,志愿者们遇到了一些小波折,但这些波折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志愿者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在于与老兵的沟通,老兵们大多已步入耄耋之年,在和志愿者们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障碍。“那些老兵们年纪都很大了,说话会含混不清,有的口音重,很多时候不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这时,老兵们的家属都会热心帮忙解释,我们事后也会反复听采访录音,最终完成记录。”



沈嘉豪同学回忆起一次去六合治山寻访谢合良老兵的经历时,说道:“我们原计划三小时车程,却碰上道路施工,大家顶着近四十度的高温,背着采访器材和沉甸甸的探望礼品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他家。”虽然当时大家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特别想喝上一口水,但是见到老兵之后,就专心于采访,也顾不上口渴和疲惫。

“这也是发扬了‘长征精神’吧。比起老兵们为祖国做的牺牲与贡献,我们这么点儿辛苦不值一提。”谈及路途上的艰辛,沈嘉豪淡然一笑说,“谢爷爷已经97岁高龄了,却不顾炎热,坚持接受我们的采访。有些事情他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看到谢爷爷虔诚地取出珍藏至今的入伍证,听到爷爷带着家乡口音的亲切问候,特别感动。”

“老兵们总会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94岁高龄的冯宗尧爷爷把自己在中国梦想秀赢得的二十万奖金无偿捐献给基金会,我们为他的无私而感动,但与此同时,一些老兵的困难处境也让我们感到无奈和力不从心,对于他们,我们的付出与关心还远远不够。”季婷婷、沈嘉豪说道。

杨汉驰:坚持信念,走力行之路



杨汉驰,是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研究生。对于他而言,自己就读的专业,与采访老兵的活动密不可分。

从大一开始,杨汉驰就跟进走访老兵志愿活动,四年里从未间断,风雨无阻,是为数不多一直坚持下来的志愿者。他经常在节假日探望、问候老兵们,很多老兵他都已经拜访多次。仅仅是在2017年的暑假,他就走访了十多位老兵,而官微菌采访他的时候,他又刚刚拜访了其中一位老兵。在四年探望老兵的过程中,他尽自己所能帮助老兵完成心愿。

回忆起几年前老兵带给他的感动,“有一位老兵,已经不能走路,但有个心愿,想去中山陵看一看孙中山的陵墓。”杨汉驰说。后来,他和其他志愿者们抬着老兵的轮椅上了392级台阶,帮助老兵实现了心愿。



在探望老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并不是所有的老兵都愿意接受采访,要了解到老兵内心所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初拜访老兵时,他们大多只说只字片语,或者摆摆手,闭口不谈,那些过往对他们来说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沉淀,不想再说出来。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很困难,但杨汉驰做到了。

“我经常去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慢慢地他们也就会把话匣子打开,和我聊很多东西。”每周,杨汉驰都会不间断地去探望老兵们,而老兵们也被他打动,慢慢地将他视为亲近的人,渐渐地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因为年事已高,老兵们有时候并不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时,杨汉驰会认真倾听,帮助他们说出心中所想。

在探访老兵的过程中,他不仅仅使自己的人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变得更有意义,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中国过去的那段岁月是何等的沉重,明白了老兵们为中国的崛起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伟大。

正是四年探望老兵的志愿活动,让杨汉驰确定了学术研究方向。杨汉驰说:“他们已经走过了那么多艰辛道路,在他们最后的时光里,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尽量为他们多做些事,让他们更开心一点。对于我而言,代替他们去探寻历史的真相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使命,这是我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

杨天贤:他们不怕死亡,而是怕被遗忘



杨天贤,是中北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高中时就获得了通州区优秀团员的称号,并且参与发起了为帮助校友的募捐,被多家媒体报道。大一时创立了致远社,并担任致远社老兵摄影计划制片人。

对杨天贤来说,围绕他课余生活的就是“老兵+公益”。外人看来是工作狂的他,内心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一件事情就力求完美,做到最好。也许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品质,才能在关爱抗战老兵的道路上不懈前进。

提到创社的初衷,杨天贤表示,他是在学长的影响下渐渐地与南京地区健在的抗战老兵们接触,发现他们需要关爱。“他们是一个曾经被遗忘的群体,然而他们却又是我们最不应该忘掉的人。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陪着这些爷爷奶奶度过最后的人生,再过10年,或许就没有抗战老兵了。

提起这次活动,杨天贤表示,一开始是通过1213志愿者同盟——一个民间关爱抗战老兵的组织找到老兵,今年暑假通过政府民政部门又找到了一些老兵,一步步扩大关爱老兵的范围。在这些老兵中,杨天贤特别关心几位住在敬老院里的老兵,特别是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和身边亲人离世或常年外出务工的老兵。杨天贤会组织志愿者固定看望他们,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

“其实老兵们特别喜欢年轻人去探望,他们也乐于展现自己。他们不怕死亡,而是怕被遗忘。”杨天贤说。



在许多老兵中,给杨天贤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已经回到湖南老家的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候陆卿。

候陆卿特别乐观、热情,每次探望他时都把自己的饼干拿出来分给大家。平时爷爷爱看中国古典文学,和志愿者讨论自己看的书,也关心国家大事。这位独居的老人每次和志愿者坐在一起都特别开心,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谢谢你们”

一谈起抗战老兵,杨天贤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那个侯爷爷曾经给我们看过他的伤口,腿上有一个很大的伤疤。虽然他之前经历了不少苦难,现在生活依然不是很好,但是他精神乐观,给人带来正能量。”

谈及关爱老兵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杨天贤说道:“第一,我找到了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我的生活变得很充实;第二,我陪老兵的同时,自己也进步了,在生活中也会学习老兵的精神,向周围散发正能量。我觉得我工作之后也会继续投入相关的公益活动,把关爱老兵转变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往期回顾
南师STORY |高颜值!大学霸!这个来自法国的南师妹子让副总理为她点赞…

NNU之声:大师之谓

守护鲸豚,南师人在行动!

祝贺我校鲁洁教授,胡百良、朱小蔓、杨瑞清校友当选当代教育名家!
策划|许文     
文|校报记者   钱懿彬   施倩文  
实习记者|刘百玉   王若思   郑昕怡
编辑|江艺彤
审核|郭亮 大华 陈权 潘文娇



    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