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学工】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美在的真谛在于和谐!...

 
  ◆  ◆  ◆  ◆  ◆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马丁·布贝认为,师生间的关系绝不应当是一种冷漠的“我-他”式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当是一种感受对方情感“我-你”的关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唤醒、塑造灵魂的事业。关爱呵护学生是教师职责,尊师重道是学生本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守规则的基础上。

1以“平常心”相处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有独立的完整的人格。这样的老师,他会拥有和学生相处时的平常心。学生虽然是孩子,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他们依旧是“尚未长大的成人”,和学生交往应该遵循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则。师生关系就是普通的人际关系。做老师的,平时怎样和周围的人相处,就怎样和学生相处,很多矛盾自然就会消解。人与人相处并不复杂,足够的尊重,足够的理解,足够的退让,足够的包容,足够的体谅,足够的信任……仅此而已。



2真情互动相处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服务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教师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感情投入的多少,感情倾注的深浅,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状态和师生生命的质量。如果坚持“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共同事务:教育。”这样,自然也无可非议,但很多美好的事情或许就不可能发生了。教师因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们有义务让我们和学生的“人际交往”朝正态方向发展。只有心态健康的教师,有足够智慧的教师才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2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动和被动、上级和下级、指挥和服从的关系,学生对老师的言论只能唯命是从,对老师的教育口服心不服,敬而远之,使教育很难达到目的,现今我们应该构建一种平等的、民主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心交流,亦师亦友的关系。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宽容而不纵容,爱护而不包庇,这样才能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重要作用。叶圣陶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严格自律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人,不管在何地,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同样,有着良好形象的教师,更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也只有当学生对老师有了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教师要想树立好自己的形象,首先要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谈吐文雅,幽默风趣,举止庄重、大方、得体。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才是优化师生情感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注意用生动活泼、知识渊博、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在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教学使学生陶醉其中,师生关系趋向和谐。此外,教师还要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



2 贴心交流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通过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许多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老师的安排接受程度也不同,甚至还有比较多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能更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盛气凌人;课堂上不搞“一言堂”,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展示风采的机会。



3关爱备至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的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多和学生谈心,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给予真诚关心和帮助;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只要教师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多去关爱体贴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



4尊重信任

  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教师首先应平等对待学生,否则,师生间就会出现鸿沟。其次,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教师“要像对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一样小心地对待他们那敏感而脆弱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耐心引导并努力发现和保护他们的闪光点,要宽容、理解和接受学生弱点和错误。特别是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锻炼的机会和帮助指导他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要像地质勘探员一样充满爱心地对待学生,细心地勘探、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教育的着力点。



5严慈相济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自身存在的错误视而不见。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门学问,要讲求教育性和适度性。

师生的和谐相处之道


其实,许多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不过是因为一些小事、小细节引起的。而如何避免这些事情,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之道了,特别是面对问题或矛盾的时候的处理方式非常关键。下面,就跟教师们分享一下和学生的相处之道。

1 多一点技巧,少一点冲突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教学有技巧有方法,对学生恩威并施 ,让学生们主动尊重敬佩老师甚至喜爱拥戴老师。孔子还说过要“因材施教”。老师既要有“hold” 住大部分学生,又要对个别不好管理的学生掌握一个合适的、批评的“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源上避免麻烦的发生。 



2需要给学生留点"面子"

  给学生留点面子和台阶既是给自己留台阶也是用行动去感化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他们也是有自尊的人。现在的学生,性格倔强,承受能力差,如果老师的话太直接他们一般接受不了。所以,在批评和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和场所,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发展的目的。反之,则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3合理对学生“批“与“评”

  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难以和谐!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教师还要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一视同仁,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4做平心静气的理智老师

  俗话说“有智者,不生气”。对学生的不当言行,教师切莫过分动怒,人在暴怒的情况下情绪容易失控,应该保持心平气和。教师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动手,这不仅是尊重学生,更是在保护自己。当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要跟学生怄气。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否则,师生冲突往往难以避免。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教师有时会感到压抑和困惑,在紧张和繁忙之中无所适从。然而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个体,需要学会适应社会和调整自己,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微笑面对学生,悦纳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找到乐趣。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做个平心静气的理智教师!



6 平等对待学生,和后进生交朋友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所谓“双差生”,很多老师对他们不屑一顾的。即使对他们没有明显的表示,但从教学的一些细小环节、平时的谈吐,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态度。而许多时候,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这些问题学生的身上。所以,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特别要调动后进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从根本上不岐视后进生。

      



1


严而有理



严格要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由教育过程的需要及教学教育任务决定的。

2


严而有度



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受的要求。

3


严而有方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单纯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显著的效果,采取疏导的方式,寓教育教学要求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效果就比较理想。

4


严而有恒



一种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使它相对稳定,不能时严时松。教师应该对要求的落实作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小编的话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 要想达成师生关系的和谐,促成师生之间充满温情的对话,教师就要有平等的意识,能够关注、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

 编辑:  9号工作室       


    关注 宁医学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