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软:成长之路与生态之路

 

随着帆软生态势能的积累,会带来竞争格局的变化。“高筑墙,广积粮”式的生态布局也代表着帆软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文/郑凯


知乎上,有这样一则有关“帆软”的帖子,询问这家公司到底怎么样?总结几条高价值的回复,是这样的:“南京的潜力股”,“二线城市的BAT”,在很多公司被扒的体无完肤的知乎平台,帆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赞誉。

有一条热评这样写道:“正在帆软实习,坐在我后边一个家伙天天跟别人远程视频,吵来吵去的,都影响我码砖节奏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原来那家伙就是公司老大。”

这里面的主角就是陈炎,作为一个84年出生的中生代,面对着一群比他小10岁左右的90后和95后员工,轻松的有些“没大没小”的公司氛围,甚至让这位帆软CEO兼联合创始人偶尔也有些哭笑不得。
在如今这个讲位次大小的时代,在帆软却绝不会有。“在帆软,我们崇尚没有等级的交流,凡事只轮对错”。帆软的小伙伴解释道。事实上,这种和睦相处的环境,反应了帆软公司内部自成生态的真实写照。

我们知道,喜欢谈生态的公司都是一些大公司或是大企业,但大公司做生态有天然的问题,就是很难去中心化,是有条件的生态。每家大企业都免不了以自我为中心来建立生态,所以很难真正做到共赢,共生。

那么,对帆软这样一家内部自成生态的创业公司来说,它的生态是如何衍生的呢?

高成长背后,你看不见的信任感

任何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都容易忘掉初心,对已有11年历史的帆软来说,进入高速增长之后,初心仍在?

在11月的帆软用户大会上,陈炎透露,“帆软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销售额预计在今年突破2.5亿。”
实际上,帆软的异军突起要追溯到2010年,在此之前帆软一直是报表领域中一个典型的小创业公司,以2010年为分水岭,帆软用前四年埋头苦干积累的客户信任,赶上了大数据和商业智能的浪潮,并开始从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变得小有名气直到如今成为中国本土商业智能领域的领跑者。

和互联网时代的那些踩着风口诞生的这批创业者不同,帆软经历了2006年开始的4年痛苦期,和技术积累期换来了今天的成长。客观的说,帆软也许并不会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但帆软的走势会更持续,更稳健。

以至于陈炎一直对公司的上市或融资讳莫如深,我理解帆软自我的价值定位和造血能力足够支撑业务的健康发展,盲目的随波逐流,任意扩张并不一定是现在的帆软所必须的。

帆软的核心价值观,写着:“用最初的心,以成熟的智慧,做永远的事”。帆软历来不追求爆发的利润,没有向钱看向厚赚,只专注于把事情做好,做长久的事情。所以,从未丢掉初心的帆软总是那么透明,让人一看既懂。

换言之,这就是:信任感的建立。

实际上,帆软的内部架构也建立在这种信任感的基础上。据我所知,帆软的规章制度崇尚极简思维,一切以业务的便利为前提,少了很多繁文缛节,多出来的都是效率,而通过效率产生更好的业绩和价值。

这种信任感也体现在帆软的办公室当中:领导没有独立办公室,大家都坐同样的工位,都说一样的段子,都是平等的员工,都是帆软的一份子。这会让许多到访帆软的用户,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既有创业公司的激情,体会年轻人的冲击,却又不失信任,难能可贵。

为什么我会这么强调“信任感”。因为在生态的大环境中,无论你是技术主导,还是品牌主导,抑或是服务主导,都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产生交集。互联网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叉变得频繁,反而让信任感缺失。自成生态的帆软,在信任关系上,首先做到了与众不同。

聚焦三大生态

陈炎始终认为,坚持做好产品,才是一家优秀公司所更应该关注的事情。“一家很牛的公司赚的钱再多,其实也只有商业价值,而如果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服务好用户,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用户价值,最终客户会主动帮你完成销售行为。”

对产品技术有清晰的认知,让帆软一直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没有公司的是无所不能的,对于帆软这样的技术型公司来说,更需要聚焦于核心技术,而将更多的影响力赋能于生态。
首先是产品生态。帆软的产品线,最初是从报表起家,2011年开始涉足BI,形成了两大核心产品:FineReport和 FineBI。之后又拓展到移动端和大屏可视化,这四条产品线都是由帆软独立自主研发,互为补充,形成了帆软产品端的主要竞争力。

帆软产品生态的布局始于2015年,帆软开始将产品功能模块化,通过开放的API来接入更多开发者,以插件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功能,来打造基于帆软生态的应用中心。目前应用中心总计上线100多款应用插件,累计插件下载数量超几十万次。

在FineReport9.0发布之后,帆软更加强调生态的理念,进一步规范了API和开发文档,而帆软自身则更加专注优化基础核心模块。完整的产品生态,将是帆软未来很长时间里技术竞争力的精华。

其次是社区生态。毫无疑问,这是伴随产品生态形成的新体系。截至2017年12月,帆软社区的活跃度得到持续的攀升,注册用户数达到94000人,相比于去年同期的57000人,增长速度明显。同时,封贴总数达到了300000,同样远超去年的205333。年度PV更是高达500万,很难想象一家创业公司的社区质量可以高到如此地步。
应用中心是联接社区生态与产品生态的重要环节。帆软通过社区开放文档和技术内容,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其中。2017年,帆软已经投入30万元用于可视化插件开发大赛,有超过2000个开发人员参与,仅此一个大赛的成果就为帆软应用中心提供了40个插件。这一系列的成就也验证了帆软社区生态的成功。

最后是用户生态。其实“不忘初心,坚持做好产品”的定位,本质上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位。无论是成熟的产品生态,还是有效的社区生态,最终都是为用户生态服务的。

在线上,通过帆软插件开发者联盟,帆软互助团队,帆软讲师团,帆软顾问团,与帆软VIP共创客户的互惠共同体。在线下,帆软通过全国性的用户大会和CIO峰会,不断巩固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也从中获取了用户一线的需求和反馈,进而弥补产品生态的信息流。

在我看来,产品生态反映了帆软的技术本色,社区生态则表达了帆软的开放和共享精神,用户生态则是帆软继续做大做强,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基石。

从技术帆软到生态帆软

简单的分析就不难发现,最近的两年对帆软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随着市场地位的跃升,帆软是如何从一家低调做技术的公司,转向一家做生态的公司的?
陈炎在今年已经表达过,“帆软只做连接,保持核心产品的专注与研发,持续代表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实际上,这是一家公司发展到程度后必须要做出的取舍。

腾讯马化腾在分享创业经验时提到一点,“关键领域砸下去,其他放手,我们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其他的让生态合作伙伴来做”。如今的帆软也选择了同样的路。

帆软认为生态是一个公司在增长过程中持续保持专注度的有效方法,关注核心业务,其他通过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厂商、开发者合作,迅速做到场景互补,“我们只需要做好连接,让我们的用户能够享受更好的整体化方案。专业专注一直是帆软10余年来的标签,脱离了这个,可能就会变得四不像,从而丧失竞争力!”陈炎说。

从各个角度看,帆软如今的生态化进程也进入到良性的循环。首先,帆软从2015年开始将产品功能模块化,并且开放了大量的API接口,支持第三方开发者以插件开发的形式接入FineReport和FineBI,目前帆软市场(market.fanruan.com)插件下载量已达到20多万次。陈炎认为,“这实际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帆软产品的功能会更加丰富,但产品本身不会变得臃肿;企业用户可以更快速地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而不是等待帆软需求池的优先级排队;开发者也可以通过帆软市场的成交获得持续性的收益。”

其次,从用户角度来说,通过参与感的打造,帆软社区已经形成了近10万人的开发者用户粉丝,每天有大量关于帆软产品的知识文档、问题解答和需求产生,这些UGC内容为帆软产品的智能化学习提供了原始的素材输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知识产生,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就会越高,那么新用户的学习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老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会持续变化。这就是生态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用户的粘性也会伴随社区的成熟变得越来越高。

最后,从营销角度来说,帆软也于近期推出了“帆软+”合作计划,帆软希望与行业上下游的产商进行深度合作,开放营销能力,通过场景融合资源置换的方式,开辟一条长远、持续高产出的商机获取途径,并能有效加强和巩固各自品牌竞争力。

以今年发布的FineReport9.0为例,其三大特性:智能、开放、共享。其中智能的属性其实有赖于开放与共享,也就是生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供的AlphaFine智能搜索,智能检测,都是由此演化而来,这就是生态对于产品的持续反哺。

随着帆软生态势能的积累,会带来竞争格局的变化。“高筑墙,广积粮”式的生态布局也代表着帆软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合作请联系
微信:zhengkai9979;QQ:24401313
......


    关注 科技正能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