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的我们,正需要“禅”的智慧

 

运用禅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解脱。禅是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到处充满着生命力的,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类生活意志的萎靡。...



点击上方“中财文字”关注我们
推荐语

禅意即人心,心定自然静。这个时代人有点矫枉过正,过于功利,所以星云大师才会火,人们需要一点返璞归真的生活指导。——微风轻拂



星云大师的《禅即生活》让我一下子揭开了多年来对“禅”认识的神秘面纱,一直认为向佛的人所具备的禅心是深不可测、遥不可及的。

现在终明白“禅”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有时候自觉不自觉的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只是不曾作进一步的领悟罢了。

其实禅,就是我们华夏民族锻炼思维出智慧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静思、深思”行为,是人类本能的思维方式,后来经过先民的开发,便形成了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

什么是禅?星云大师在书中形象地说明了禅是搬柴运水,穿衣吃饭;禅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通过百余篇公案禅话,引领大家契入禅机,告诉我们做事与修行是分不开的,禅即生活。

从这些公案里,我们可以体会禅的大机大用。禅,不但有机锋,还有慈悲、幽默、洒脱、率真……它是生活中一股安定心灵的力量。

运用禅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解脱,所谓:“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星云大师在公案禅话《浮生梦中》讲了一个故事:



杭州西湖喜鹊寺有一位道林禅师,又称鸟巢禅师,因为后来他独自到秦望山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就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居住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巢禅师”。

大文豪白居易一心向佛,敬仰鸟巢禅师的道行,于是有一次特来请示禅师,并用诗偈问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巢禅师也用诗偈回答:“来时无踪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禅师的意思是人生如梦如幻,短暂如朝露,但是如果能体悟到“无生”的道理,超越“去”、“来”的限制与对待,生命就能在无尽的空间中,不断地绵延拓展,不生不灭。

其实这道理抛开禅语,就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意义。大家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明白了,只可惜大多数人都被眼前的俗事羁绊,无法深悟而已。
人整天忙碌,辛苦地奔波,为的是生活。但饱暖之外,又要求种种物欲;物质可以丰富起生活,却也常会枯萎了心灵;口腹之欲满足了,却往往反而闭锁了本具的智慧。

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善恶是非的标准,都是社会共同的决定,没有个人心智的真正自由。

所以,时下大多数人虽然拥有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物质生活,却也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自我。

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领悟“禅”的意义和作用,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确切地说,它超越了五欲六尘,而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

它一样的穿衣,一样的吃饭,“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所以“禅”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到处充满着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类生活意志的萎靡。

禅,不是供我们谈论研究的,禅是改善我们生活的,有了禅,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
星云大师在《一切皆禅》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位云水僧听说无相禅师的禅道高妙,想找禅师辩论一番,侍者小沙弥接待了他。小沙弥说:“禅师不在,有什么事情我可以代劳吗?”云水僧说:“你年龄太小,不是谈话的对手。”小沙弥说:“年龄虽小,智慧不少。”

云水僧一听,觉得回答的还不错,于是想和小沙弥打个禅机看看。云水僧用手指比划了一个小圆=圈圈,并向前一指,小沙弥就摊开双手画了一个大圈圈;云水僧竖起一根指头,小沙弥就竖起五根指头;云水僧竖起三根指头,小沙弥就用手在眼睛比划了一下。

云水僧大惊,诚惶诚恐地跪下来向小沙弥顶礼三拜后,掉头就走。云水僧心想:我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问他心胸有多大?结果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他的心有虚空这么大。我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他奉行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前。一个侍者小沙弥尚且有如此高的禅风,无相禅师的修行一定更加高深莫测、不可思议。

无相禅师回寺后,小沙弥报告了先前发生的事。小沙弥说:“那云水僧不知怎么就知道我俗家是个卖烧饼的,他先比一个小圈圈说我家烧饼只有一点点大,我马上摊开双手说我家烧饼很大喔!他又伸出一个指头说一个烧饼只卖一文钱吗?我就伸出五个指头说五文。他想还价,伸出三指问三文钱如何?我想这个人太没良心,便指指眼睛,说他不识货,想不到他就吓跑了。

无相禅师听罢,说:“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



这则故事看似幽默,实则说明了一个道理。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



懂得,便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

自古以来,禅师们都非常重视生活里的劳动和服务。

像黄檗禅师开田、摘菜,耕作,不以为苦;沩山禅师摘茶、和酱、泥壁,从茶园工作到厨房,从做酱菜到水泥粉墙、挑砖砌瓦,样样做过;赵州扫地,日扫夜扫,把多少烦恼扫成堆……

他们主张以自耕自食为主,以募化所得为辅的丛林生活制度,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警训。

有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大地万物皆是禅机,看透这一点,我们就是禅者,于是在我们的眼里,每一个季节都非常的好,我们从中可以更懂得顺应,顺应自然、顺应天地的变化、顺应社会。

所以“禅”就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能,让我们感到和谐,感到充实,感到明澈,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

原标题:《感悟“禅即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别被卓伟带偏了,吃瓜请带脑子

一个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一个人活得好坏,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一切全在自己

每日一句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星云大师





    关注 中财文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