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筑港报》2017年度言论精选之价值引导篇

 

用言论的形式传递企业价值导向,交流管理心得。...




点击上方「中交一航」可快速关注

为持续聚焦公司转型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筑港报》于2017年加大了评论报道力度,用言论的形式传递企业价值导向,交流管理心得。先后刊登了如《让冰冷的制度有温度地执行》《总经理要统筹好“三个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对新领域要心怀敬畏》等言论。小编将陆续编发,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大家在喜迎新春之时,拨冗翻阅,能有所启迪、有所感悟。


让冰冷的 制度 有温度地 执行



“这是规定!”在工作过程中,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话。按照规定办事,本无可厚非,但这四个字一出,却总让人不舒服。

规定就是制度,干部员工依据制度开展工作,不仅是对企业负责,更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制度的执行过程如果缺少温度,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很多基层员工到机关办事,因为不了解制度,会发生一些小纰漏。如果简单的用一句“这就是规定”来处理,难免会冷了基层员工的心;而基层员工也难免会质疑制度的合理性,被动地、甚至是带着情绪地落实制度。

追本溯源,制定管理制度,是通过统一标准的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可以说,制度本身并不是管理的目的。从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制度都有历史局限性,任何制度设计都不可能预判所有情况。公司转型升级提速换挡,各项管理制度也需要升级完善。某些老制度不满足新形势需要,与员工的期望有差距;某些新制度正处于完善阶段,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面对上述情况,一方面,制度的执行者要站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大局,用执行的温度融化制度的冰度,并对制度本身进行校正,提升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广大员工要心怀善意,用“温暖的目光”看待那些曾经支撑企业发展的老制度,和那些正在摸索推进的新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行事,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问题,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因规则制度而产生秩序,因规则制度而充满温馨与活力。既不能让制度变成橡皮泥,又不能冷却制度的温度。所以,我们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同样也要考虑制度的本意与善意。


总经理要统筹好 “三个会”



近日,公司领导王洪涛带队,先后在鲁南高铁、京张铁路等项目召开现场办公会,集中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他在会上强调,各单位总经理要统筹开好现场办公会、项目启动策划会和经营策划会三个会,真正从源头把控风险,举全局和公司之力将项目实施好。

近些年,公司坚持结构调整,积极拓展两铁、公路、市政、海外等新领域、新市场,这对我们基于水工市场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提出了全新挑战。做好新领域项目,不仅仅是项目团队的事情,而是需要总部层面整体谋划,和项目部一起完善管理、把控风险。因此,统筹好“三个会”,对于项目履约创效、体现公司整体实力、持续做大新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各单位一把手,要充分利用好现场办公会,集中优势资源和总部人才、技术优势,从管理各环节、全过程为项目管理把关定向,协调各方解决疑难问题,并善于通过问题来优化本单位的管理体系。要统筹安排好项目策划会和经营策划会,按照年初职代会提出的“项目经营两会”和“项目履约两会一机制”要求,从公司层面对项目策划制定、人员配备、资源调配、任务实施、二次经营等各项管理做出细致具体和实事求是的安排,确保项目高起点全面可控。

古人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在企业转型发展关键期,各单位总经理要亲自抓业务、跑市场、管现场,善于用会议定事,并抓好跟踪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推进企业各项工作。


 专业的人 干 专业的事



在基层项目,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铁路施工人才,由于工作需要转到了其他领域;当新的铁路项目上马时,又要从头培养所需人才。这种做法,往往被解释成“人手不够”所带来的“不得已”,但却忽略了,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也需要专业的手法和技能,更何况隔行如隔山;看上去很全能的人,也需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要去干专业的事,因为这是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的最佳结合;而不专业,往往要交很多学费。所以,培养锻炼专业的人才,让真正的行家里手去做相应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尤其是在公司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利用好我们培养出来的新领域人才,不能让“补位”代替了站位。

一个人,一个部门是这样,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想要向前发展,就必须让自己变得“专业”起来,“专”才能聚焦,才能专注,才能精,精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团队成为“专业的团队”,员工成为“专业的员工”,企业也就成为“专业的企业”。

企业内部专业匹配度更为契合的背后,是对生存与发展更开阔的思路,是对管理创新的不懈探索,是资源统筹能力的持续提升。它可以使企业对未来有更加准确的预见,对当下有更加理性的取舍。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规范,相信拥有更多专业人才、专业团队的企业,定会将这些力量用在恰当、合适位置,并凭借更为专注的优势赢得更加深厚的积淀、更加精彩的未来。


 新领域 要心怀敬畏



PPP投资、综合管廊、电商平台……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公司涉足越来越多的新兴业务领域。在新领域扎根,需要阔步前行的勇气,更需要行有所止的智慧,常怀敬畏之心的同时如履薄冰。

新领域,往往是不熟悉的代名词。“敬”为尊重,“畏”乃害怕。初次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摆正心态与思维当属第一要务。面对蜂拥而至的新知识、新挑战与新困难,要保持归零的心态,俯下身子、扎实研究,认真学习与探索。在多年聚焦水工领域的过程中,我们积淀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惯性与做事风格。但若将水工领域的老一套经验全盘照搬到新领域中,不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能碰到钉子、绊住步子。

心存敬畏,要时刻如履薄冰。俗语讲,“无知者无畏”,每个领域都有其客观的运行规则。进入新领域,需要尽快从“看热闹”中摸到“门道”,仔细研究新事物的内在逻辑、行为准则和规范,按规律做事。如何调整管理方式,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乃至如何构建合理团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一步步探索中步步为营,最终实现从如履薄冰到如鱼得水的转变。


沟通 也是生产力



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企业管理中,无论是工作计划制定、任务实施、各项资源调配,都离不开沟通。沟通已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方面,俨然成为企业组织中的生命线。

沟通是每位领导干部必备的技能。如果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管理环节不畅通。各办各的事,各治各的水,不仅发挥不了合力,甚至容易造成一系列矛盾,让部门产生隔阂,基层不知所措,执行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良好的沟通不一定直接达成共识,但达成共识必须借助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促使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更清晰企业战略目标及所应承担的责任,更能学会换位思考和拓展视野,还能增进彼此感情交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营造全员沟通的良好氛围,做到人人能沟通,时时能沟通,事事能沟通。班子成员之间、正副职之间、机关部门之间、机关和基层之间要经常沟通,通过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互通有无,增进了解,形成合力,共谋发展。让沟通也产生生产力!



    关注 中交一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