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从“圣人做我”到“我做圣人”

 

一段绕口令。...



【1】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前,是在两个问题上不停的纠缠,最终,这两个问题发生裂变,裂变出了阳明心学。

这两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格物致知,朱熹将其解释为探究万事万物得到真理,王阳明则解释为正心中的念头,防止情感过或者不及,变成人欲。

而第一个问题则是,圣人处此该如何!

大明朝时期的龙场,纯粹的原生态,原生态的地方生存起来就比较麻烦,王阳明正是在这种生存麻烦的情况下,问出了这样一句话:圣人处此该如何。

【2】

什么是“圣人处此该如何”,意思就是,如果是现在一个圣人,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简单而言就是,圣人做我,圣人该怎么办,直接推导出:我该怎么办。

在翻来覆去的思考中,王阳明突然发现这样一个现实:人类历史上,那么多圣人,他做自己绝对没有问题;但让他去做别人,恐怕未必就是圣人了。

这个信息透露出的心学意义大概是,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无论他遇到多少挫折困苦,那都是他自己所经历的,倘若让他来指点别人,恐怕就会有错处。尤其是让他经历别人所经历时,他未必就比别人更灵活的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圣人和我,其实都一样,只能在自己的经历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圣人做我,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圣人没什么了不起,人人都可能是圣人。

【3】

人人都可能是圣人,但人人未必全都是圣人,哪些人应该称为圣人呢?

就是那些在人生中解决了诸多问题的人,他们就是圣人,这就是“我做圣人”。

【4】

圣人做我,是希望有所借鉴和依凭,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经验,是把自己交付给别人。

我做圣人,是全靠自己,不依凭,不从别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人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

【5】

从“圣人做我”到“我做圣人”,是量变到质变,人必须要经历“圣人做我”才有可能达到“我做圣人”的境界。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就需要你把“圣人做我”做足,积累的多了,自然就可以“我做圣人”了。


    关注 度阴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