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传说走遍大同——古都大同徒步旅行路线(一)

 

古都大同街巷徒步旅游路线(一)大同就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的佳人,玻璃般的天空,妩媚动人的和风,以及浪漫而令人兴奋...





古都大同街巷徒步旅游路线(一)
大同就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的佳人,玻璃般的天空,妩媚动人的和风,以及浪漫而令人兴奋的杏花。大同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超诱惑的传说,被誉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喜欢浪漫的游客可以尝试大同的夜景,晚霞满天的时刻漫步在古城,夕阳下享受大同美食。

风情一

风情二


风情三


行程介绍


城墙

来到大同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同城墙

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 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对百分之七十遗存的古城墙包砖修复 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大同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南城墙不仅修复了瓮城、月城,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

雁塔

不得不提的是大同城墙之上的“雁塔”。

雁塔,原名文峰塔。位于大同城墙东南角。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该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位于大同南城墙之上。与云路、牌坊同属文庙建筑群。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塔高约14米,是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外形秀丽,结构奇特,其建造位置极为特殊。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座上是塔身,第一层辟有两门,其它六面各锒碑碣一块,上刻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住处与功名。二层以上塔身各开四门,依八面方位交叉更替,每层上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上出有飞檐,檐角有风铃悬挂,风吹铃响,别有情趣

朱衣阁

朱衣阁因存放朱衣和供奉朱衣使者而出名,朱衣:古时指绯红色的公服。古时、尤其封建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想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乡试考生中榜之后被称为举子,也叫举人。虽可直接为官但官位相对都较低,尤其在考完回乡之时大部分举人都是等待分配的状态,并无官衣。过去生产力低下,穷学生的衣衫经常有补丁在巡街之时有损皇家颜面,所以朝廷会统一发放绯红色的朱衣以表示皇恩浩荡。

传说北宋欧阳修主持贡院举试,每阅一份试卷,常常觉得有朱衣神像侍立身后,凡是朱衣神像点头赞许者,才能入选。因此传有“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之诗句。这也是朱衣阁供奉朱衣使者的原因。

文庙

朱衣阁以南,缸角以西的一条街道,这条街道的正中曾经是大同六中的旧址。而在大同六中之内,完好的保存着曾经的孔庙。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后政府将大同六中搬迁,又修复了文庙。

古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试也都是儒家思想的一些题目,他们认为能金榜题名都是孔圣人给的,所以大同府的举子们在朱衣阁换完衣服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文庙拜谢孔子。而文庙所在的街道,便因此而叫做府学街。


典故传说
古时大同地区凡中了举的举子都不走城门,在雁塔之下举行入城仪式,并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雁塔的基座之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传说

古时大同地区凡中了举的举子都不走城门,在雁塔之下举行入城仪式,并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雁塔的基座之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明代有一个姓史的秀才,他连年赴试不中,有一次在酒席上他发下“不中举人,不返故里”的誓言,这时他的几个朋友就开玩笑说“如果你考中举人,我们就从抬你从城墙上迈进城”他一气之下,摔杯而去,外出拜师学艺。经过三年的闯荡勤学苦练,上京赶考,一举考中了文、武两个举人。京师大震,圣上下旨封禁军都尉。他的几个朋友听到消息十分惭愧,就在雁塔的基座之上刻下了他的名字,架起一座彩桥,跨国城墙。出城十里之外相迎。史举人见到乡亲父老,下马就拜。众人架住不许,不追究当初众人讥讽之过,反而行如此大礼。史举人说“吾本为朽木,众挚友相激,才得以大成,哪有不拜之礼?”于是众人在雁塔下设下香案,背着史举人从彩桥上跨过城墙。从此以后,凡中了举的举子都不走城门,在雁塔之下举行入城仪式,并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雁塔的基座之下。

朱衣登上堂

满城耀金光

一拜朝天子

三生门第香



朱衣阁的由来

大同城内府学一弟子,准备上路应试,他在接纳举子的楼阁遇到一位老者,与之相谈甚密,老者预料到他能中举,使用朱红大笔给他写了四句诗“朱衣登上堂,满城耀金光,一拜朝天子,三生门第香”。此生到省城后,果然金榜题名,回来地方官接待他时,他因为是本地第一举子,所以要向地方官进言一事,这件事便是建议把这一接纳举子之阁更名朱衣阁。当举子们在阁内换上朱衣后,骑高头大马,来到府学拜谒时,一路铺红毯、散金花,鼓乐齐鸣,好不热闹,慢慢地人们就把这条街叫作朱衣阁了。

当然朱衣阁不独见于大同,在济南、绵阳、无锡、铜川、朔县,梁平县等地都存有同名的建筑,也同样寄托着莘莘学子们憧憬榜上有名的美好愿望。

文庙



大同府文庙

缸角以西的一条街道,这条街道的正中曾经是大同六中的旧址。而在大同六中之内,完好的保存着曾经的孔庙。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后政府将大同六中搬迁,又修复了文庙。

古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试也都是儒家思想的一些题目,他们认为能金榜题名都是孔圣人给的,所以大同府的举子们在朱衣阁换完衣服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文庙拜谢孔子。而文庙所在的街道,便因此而叫做府学街。

云路坊



一条以行走在之上为荣的街道

府学街正中文庙正对面,南口的牌楼上高悬“云路坊”大匾,说“云路街”是大同第一街,是因在过去的大同人都以能走这条街为荣。所谓“云路”,乃是“平步青云”的意思,在古时,凡是仕子、秀才科举得中,名列前茅为状元、榜眼、控花及以下得中者荣返故里(指大同)时,必会先到大同南庙歇马,然后在南庙换上礼服,头插金花,十字披红,足登朝靶。乡里人则清水洒道,夹道欢迎,跪于道旁,不能仰视。得中者由南庙,近到城墙,搭云梯,越城墙进入城中,在经南城墙上的雁塔,挂名注册,再由城墙经云路街,直奔府文庙。是谓“登科及弟”、“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云路街”一名由此而来。


风光剪影




结语
大同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是一个四季分明、老少皆宜的度假胜地!抛开忙碌的工作,带上你的爱人、家人或是朋友,来这里感受一下大自然赋予大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舒适气候气候。

大同蓝,古城墙,热情好客的大同人给予你最舒适、最美好、最浪漫的一次旅行吧!
︿︿︿︿︿︿︿︿



︿︿︿︿︿︿︿︿︿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字来源:大同苗哥

大同老翟

题材来源:大同苗哥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关注 大同微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