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文:浔龙河 · 产业兴旺 村里闯出一片天

 

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对此,人民日报记者下到全国各市、县、村、镇等基层,实地考察了解乡村振兴发展历程。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柳中辉作为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在产业兴旺和村民致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被人民日报刊登。



全文如下:



柳中辉——

“路子对,贫困的帽子甩得远”

人物感言:“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证明村里的发展路子走对了。”

车子慢了下来,车窗外系着红领巾的学生成群结队走过,熙熙攘攘。“这是学校组织来郊游的,浔龙河村到了!”湖南长沙市浔龙河村第一书记柳中辉说。

这个距长沙市区半个小时车程的乡村,最近成了长沙市民郊游的“新宠”,人气特别旺。

郁郁葱葱的苗木基地,白墙灰瓦的联排别墅,铺面精致的商业街,碧草如茵的儿童户外游乐场……这里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乡村的宁静,和印象中的乡村大不一样。

“早在2009年,我们还是省级贫困村,而今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最高峰一天达到了2万人次。”柳中辉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浔龙河村的前世今生。

39年前,一家生产农业机械的乡镇企业在浔龙河村应运而生,那时村民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可好景不长,浔龙河这家企业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逐渐衰落,最终倒闭。没有了支柱产业的浔龙河“就像人被抽空了血”,一下子被贫困“缠”上了。2009年,外出打工赚了一笔钱的柳中辉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决意要带领家乡挣脱贫困的藩篱。

发展经济得靠产业,产业从何而来?只有激活了土地资源这笔农村沉睡的最大资产,产业发展才有基础。7年前,柳中辉带领村里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工作,两个月时间,一份《浔龙河村土地调查报告》出炉,浔龙河村发展找到了支点。

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流转、土地增减挂钩……一系列土地试点改革在浔龙河展开。村民的土地“呆资产”变成了“活资本”。

随之而来的是,资本愿意下乡了,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村民住进了别具风情的集中安置房;建成了1.2万多亩的高标准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引进了北师大附属学校……一个生态艺术小镇,初具规模。

“贫困村的帽子甩得远远的。”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建设被列为湖南省重点项目,浔龙河村获评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产业发展了,村民腰包又重新鼓起来了。目前,浔龙河村各产业已安置当地村民劳动力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5万至8万元。

美好田园艺术生活创享家
电话:400-0731-809
地址: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添加关注,开启美好之旅


《人民日报》文章:

《产业兴旺,村里闯出一片天(倾听·乡村振兴有我①)》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