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几乎无人知晓的历史,大写的震撼!

 

一段几乎无人知晓的历史,大写的震撼!...



开门见山,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的电影叫做——

《地雷区》
Under Sandet

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这是经典国产影片《地雷战》的兄弟篇
这部电影来自“童话王国”丹麦,但故事内容却与童话的美好毫不沾边。

它是2016年丹麦电影罗伯特奖(学院奖)最大赢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多个奖项。

同时还入选了多伦多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以及伦敦电影节……
这部电影看过的人不算多,但评分都还不错,豆瓣8.4
在IMDb是7.9
电影讲的是早已被拍得烂大街的二战题材
被我朝人民玩坏的抗日神剧


此类电影,最著名的莫过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

它虽然获奖无数,但很多人都将其看做是美国精神的输出大片。
而《地雷区》则另辟蹊径,讲述了一段几乎无人知晓的战后历史

片中,没有千军万马的大场面,没有士兵们的殊死拼搏,却比一般的战争片震撼数十倍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丹麦,丹麦当局迫使成千上万的德国战俘,清理埋在丹麦海岸的150多万颗地雷。

而这些战俘,绝大部分只是连战场都没有上过的青少年。

本片的主角,就是13名被派往海岸边排雷的孩子
在这之前,他们只经过了简单仓促的训练
没有专业的仪器,年轻的战俘只能用徒手挖掘数以百万计的残余地雷
年轻的战俘们,面临的不仅是食物匮乏,还有随时会爆炸的地雷。

在四周静谧的环境下,每一次突如其来的强烈爆炸声都能让观众惊心动魄

更恐怖的是,你永远不知道哪一颗地雷会将他们炸飞!
其中不乏被炸断手臂的少年,看得人触目惊心
也有的孩子不堪压力而选择了自杀
看着自己的伙伴一个个地死去是种怎样的煎熬?!

而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就只有军官对他们说的那句“清除完这些地雷你们就能回家”。

除了极度危险的排雷环境,这些男孩还要面对丹麦军人的各种虐待。

负责监督这些孩子的丹麦军士长卡尔,起初是一名极度仇视纳粹的军人。
他会暴打毫无反抗意识的德国战俘,如同一台冰冷的机器
也会百般羞辱这些年轻的排雷少年
但本片最大的亮点,是对人性善恶转变的刻画
如十字架般的云层


卡尔目睹这些孩子一个个地死去,动了恻隐之心。在他眼里,这些孩子根本就不是敌人,而只是盼望着早日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少年。
作为曾经战争中的敌对方,他会到军事基地为男孩们“偷”食物
也会跟他们谈笑风生,这一刻的笑容让人忘记了残酷现实。
他甚至会给孩子们休假,一起在沙滩上踢球、赛跑……
起初冷酷无情的他,逐渐变得温情随和,有血有肉。

这也是卡尔的自我救赎:他不再是冰冷的战争机器,而是心存善意的普通人。

只是!在一切即将好转的时候,因失误而引发的大爆炸又将男孩拉入了深渊……
13个男孩最后只剩下了4个
至于这四个孩子的命运,还是请大家在电影里寻找答案。

《地雷区》让人联想到,二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俘虏的一系列虐待事件:

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敌对的双方都是残暴的。无论是纳粹还是盟军,都不顾一切地仇恨对方。

你很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其中的一方,而是会怜悯某些被战争牵连的受害者。

就像《地雷区》里,从一开始就让观众盼着这些无辜的“希特勒的男孩”能早日归家。
本片导演马丁·桑夫列特凭借该片得到了好莱坞的赏识,

并成为由新任“小丑”杰瑞德·莱托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局外人》的导演。
而《地雷区》的主(正)演(太)路易斯·霍夫曼则荣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以及北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表面上,《地雷区》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相似。

两部电影都是以无辜的孩子为切入点,通过孩子们的悲惨命运来反思战争。
《穿》用孩子的天真烂漫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丑恶进行对照,而最后小男孩布鲁诺被关进毒气室的结局则将一切的美好都击了个粉碎。
但不同的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呈现出了孩童的纯真与欢乐,而《地雷区》的悲剧则色彩贯穿全片。

在影片结束时,那沉重的历史再次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中有半数死亡或受伤。

时至今日,在丹麦西海岸Skallingen地区依然残存者9900枚二战时期德军埋下的地雷。

那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一直延续到如今。

或许也只有卸下仇恨的包袱,以人的情感彼此相对,战争才算是真正地结束。
年轻的战俘在排雷过程中死去又会让你思考战争究竟是谁的错,

而这也正是《地雷区》对战争的反思。

最后,借用豆瓣网友的评论:
“愿世界和平,阳光沙滩足球永存”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关注 电影铺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