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致志的时候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吐舌头?

 

你才卖萌...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你注意过吗,在专心致志做事情的时候,比如穿针引线的时候,人很容易就会吐舌头。

这种情况在小朋友身上特别常见,许多小孩喜欢边吐舌头边做作业。过去的一些研究发现,67-95%的5-8岁儿童都会习惯性地吐舌头。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专注时人容易吐舌头的现象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现在有2类有趣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吐舌头的功能是表示“请勿打扰”。
有人认为,专心致志的时候吐舌头是为了用舌头的信息减少身体其他部位发来的信息的干扰,所以伸舌头就等同于把身体调成了静音模式。这就和许多人为了“我不听我不听”,嘴巴里开始略略略念经一样的道理。

但是也有人提出,吐舌头是为了避免别人来干扰自己。那么,为什么是伸舌头而不是用别的动作来表示需要一个人静静呢?

有个叫做 Desmond Morris 的著名人类学家说,吐舌癖这种习惯可能来自于婴儿的挺舌反射
为了防止吞下硬物导致窒息,6个月以下的婴儿都具有挺舌反射。当你还是个妈宝的时候,如果你喝奶喝饱了,或者不想吃你妈做的黑暗料理,就会吐出舌头表示拒绝。

挺舌反射一般到婴儿6个月的时候就会逐渐自然消失。不过不少科学家认为,挺舌反射只是被更成熟的大脑抑制了,而没有完全被遗忘,因此当你需要专注,或者想拒绝某人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重启这个吐舌模式。
比如,当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喜欢某个人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吐舌头。如果你被小孩子略略略的话,就是被讨厌了的意思。

爱因斯坦著名的吐舌头照片就是这么来的。1951年3月14日,爱因斯坦的72岁生日那天,一个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要求他微笑一下好拍照片。有点心烦有点心累的爱因斯坦吐出了舌头表示拒绝,于是才有了这个传世之作。
另外一种不同的解释认为,聚精会神时吐舌头其实是因为,用嘴说话和用手办事太相似了,因此专心动手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嘴巴。

这又点解?

是这样的,语言学里有一个很大的理论:人类在发展出口语之前经历过一个用手势做哑语交流的阶段。所以说在人的大脑里,舌头和手部运动的脑区才会重叠。许多人喜欢边说话边打手势,还有被握住双手的意大利人无法正常说话就是这个原因(大雾)。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当一个人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如果让他用手去拿一个和他要发的音的口型大小差不多的东西的话,那么他就无法把这个音发出来。

这好像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欲言又止、想说话又说不出口的时候,会喜欢抓支笔或搓手。通过这样的小动作,他可能在抑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不光人类如此,当黑猩猩需要专心用手做复杂的动作的时候,它们也会呲牙咧嘴,面部表情变得异常丰富。

对于语言功能正在学习变化的小朋友来说,语言的发展也和手部动作有紧密联系。因此当他们专心用手做事时,舌头就会配合着运动。
2015年的时候,一些英国和瑞典的科学家拿14个4岁小朋友做了一个吐舌头的可爱实验。研究人员录制了14个孩子在玩不同手部游戏时的面部表情。他们发现,4岁小朋友们在动手玩游戏的时候几乎都会伸舌头,而且在玩类似语言交流的游戏时会更多地吐舌头。

实际上,即使我们已经长大,在专心做事的时候,吐舌的倾向依然没有消失。NBA球星迈克尔·乔丹就喜欢吐舌头,他曾表示他爸在车库干活的时候也喜欢吐舌头。
总之呢,这两种解释合起来就是,“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速速离开”的意思。
好评图书

BBC这部好评如潮的纪录片,终于可以阅读啦!

想做中国宇航员?你需要从中国首位女宇航员推荐的这本书看起

让人笑到不能自已的疯狂发明

2800万孩子,正在享受法式美学文理并重的启蒙

不过瘾,请戳

当年因为造水电站而沉没的千年古城,现在成为了东方亚特兰蒂斯

麦旋风的方勺子只是给你吸的吗?这8个日常用品其实有隐藏技能核泄漏事故后,真的出现了更耐辐射的基因突变生物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为什么超人、白娘子和奥特曼飞的时候习惯一个手臂朝前,这有什么说法吗?

叶子为什么是绿色,而不是可以把光都吸走的黑色?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slate, giphy, FirstCry Parenting

参考资料:

Forrester, G., & Rodriguez, A. (2015). Slip of the tongue: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Cognition, 141, 103-111

Gentilucci, M., Benuzzi, F., Gangitano, M., & Grimaldi, S. (2001). Grasp with hand and mouth: A kinematic study on healthy subject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86, 1685–1699.

Mason, R. M., & Proffit, W. R. (1974). The tongue thrust controversy: Background and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 39, 115–132. http://dx.doi.org/10.1044/jshd.3902.115.

Morris, D. (1977). Manwatching: A field guide to human behavior. Abrams.

Waters, G. S., & Fouts, R. S. (2002). Sympathetic mouth movements accompanying fine motor movements in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with implications towar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Neurological Research, 24, 174–180. http://dx.doi.org/10.1179/ 016164102101199585.

Waber, D. P., Mann, M. B., & Merola, J. (1985). Motor overflow and attentional processes in normal school-age children. 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 27, 491–497. http://dx.doi.org/10.1111/ j.1469-8749.1985.tb04573.x.

https://sites.duke.edu/writing230sk_01_f2014_groupa/2014/10/21/wild-tongues-how-people-say-a-mouthful-with-their-wagging-tongues/


    关注 把科学带回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