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三十年前割麦的场景,你还记得多少?

 

百事通免费发布:求职、招聘、二手买卖、房屋租售、征婚交友、顺风车等信息,打造本地吃喝玩乐最大的便民服务平台。...







百事通免费发布:求职、招聘、二手买卖、房屋租售、征婚交友、顺风车等信息,打造本地吃喝玩乐最大的便民服务平台。

微信:gycssh06 电话:7288881

点击"阅读原文" 【抢钱咯】

天水人以面食为主,靠得就是小麦的丰收。记得小时候在农村上学,一年要放四次假,麦假、秋假、暑假和寒假。放暑假和寒假时老师都会布置不少作业,只有麦假时作业最少。这可不是由于老师开小差,而是因为麦假时太忙,孩子们都要上阵干活,半大孩子要当壮劳力用,上学前班的也要去地里捡捡麦穗,忙得昏天黑地,哪顾得上写作业。在收割机大包大揽的今天,以往收麦时的火热景象已不多见了,我们还记得当年是怎么收麦的吗?
小麦籽,两头尖,人来客去你当先。

民间称小麦为细粮、小麦面面为好面,招待客人,首选面食应为麦面食品,用其它杂粮待客,便是不礼貌。

有个传说:从前的麦子,浑身上下都结穗,产量很高,百姓从不为吃的上愁。玉帝派太白金星到人间视察,太白化作乞丐去农家讨饭,农妇在烙好面馍,正打算把烙好的两张馍给太白,农妇的儿子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要擦屁股纸,农妇抱歉地对太白说,你稍等一会儿,这两张馍先让孩子擦屁股用,我马上再给你烙几张。太白无语,玉帝震怒,天神出动,欲毁尽人间的麦子,幸亏一条小狗衔住天神的裤腿,反复摆尾祈求留下一穗,天神感动,就留了一穗。从此,麦子成了单穗。



这个故事编得好,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不用编故事,从前的人们也非常珍惜小麦,因为小麦确实来之不易。

割麦,草帽一般一家只有一顶,多数人要戴头巾,就像《敌后武工队》中的人物



“耕得深,耙得烂,来年才能吃饱饭。”上了底肥,把土地耕好耙匀,打上垄畦,才能种麦。

[/b]

种麦。“起寒耩麦,十种九得。”说得轻巧,没有机械化的时候,种麦要用驴。犁,原始的播种农具,几个人忙活半天,还耕不了几亩地。

收麦,把“麦个子”绑到车上运到场里,至于用拖拉机、排子车还是独轮车,就要因地制宜了

[/b]

出苗了,暂且不管它们,等着冬天下雪。“麦盖三场被,搂着蒸馍睡。”老天爷是不会按农谚说的那样办的,如果不下雪,开春儿就得浇地,喝着凛冽的风、踏着冰冷的泥浇地,不好受。

春天里,麦苗返青了、拔节了,最好来场透雨。“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这条农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谁都知道“春雨贵如油”,所以没听说过收麦累死牛。

抽穗了、灌浆了,千万别刮干热风,别来病虫害,更不要狂风和冰雹,否则麦子就半收,甚至绝收。

农历八月耩麦,来年五月收麦,这半年多,不容易。

拉场,这其实是第一步,每年割麦之前就要重新压场,拖拉机太重,一般要用牲口拉,地点多选在村边

端午前后,麦子熟了。

“麦熟一晌午。”说熟就熟,得赶紧收割,否则麦穗就会脱粒,一粒一粒掉在地上,还怎么收?最怕的是收麦季节下雨,地里是烂泥,进不去;麦穗发黑,麦粒出芽变成麦苗,麦苗能吃吗?

期盼晴天大太阳,可是晴天大太阳就意味着酷暑。冒酷暑收麦,农民每年如此。

捡麦,一般由孩子和女人来做,自家地里和路上的都可以捡

麦收季节,老人或体弱的妇女在家做饭,把饭送到地头。男劳力和较为强壮的女劳力都要下地,日夜收割。小孩子也得到田里拾那些落在地上的麦穗。

旧时,用镰刀割麦是最主要的收麦方法。先挑选不太成熟的青麦棵,或把成熟的麦棵蘸一下水,取出一小把,平分两半,在穗端处打结,展开后平放在地上,称“下麦样儿”;把割下来的成束麦棵沿纵向放在麦样儿上,够一捆后,用麦样儿捆扎,称“刹麦个儿”。割麦时,弯腰、直腰,弯腰、直腰,累得腰痛。另外,麦芒扎身子,麦茬割脚脖,都很难受。

“拉场”就是把场修整好。场要选在通风、地势高、阳光充足的地方,先把坑坑洼洼填平,然后套牲口拉耙,把场表层的土耙得疏松一致,下午往场里洒水,称“捎场”。传说太阳出来之前糙出的场平整、不裂缝,所以第二天要及早起身糙场,先在场里均匀地撒一层薄薄的麦糠,用石磙碾轧一遍,称“碾住头糙”。在石磙框后面绑一捆细树枝,树枝上压大块的泥巴,称“拖子”,套牲口拉石磙碾轧,从场的一角开始,一圈挨一圈、一碾套一碾地排碾一遍称为“一糙”。三糙以后,地面平整光滑如石。

摊场,把要压的麦个子解开捆,摊放均匀,一般搞成圆形

天气晴朗,赶紧摊场。把整垛的麦个儿从上到下依次全部扒下来,把麦个儿解散,匀摊到场里暴晒。晒过一段时间,把麦棵翻一边,称“翻场”。

吃过午饭,麦穗晒透晒干了,酥脆,套牲口拉石磙,碾场,碾完一遍,用木杈把麦棵翻过来,碾完三遍,开始“收场”,用木杈挑起麦秸反复抖动,使麦粒和麦棵分离,然后把麦秸拢成堆,把麦粒和麦糠也拢成堆。



碾场,用拖拉机或牲口拉着石磙碾麦穗,拖拉机的缺点是速度太快活儿不细,牲口的缺点是不时停下来来一泡,收拾起来可要费些功夫













麦子脱粒称“打麦”,打麦的地点叫麦场,俗称“场”。打麦要经过糙场、上垛、摊场、碾场、收场、扬场等多个步骤。

扬场是个手艺活,对体力和技术都有要求,小孩只会添乱,一般都是“老把式”上阵,没风也能扬好

“上垛”又称“麻垛”,就是把麦个儿垛起来。麦收季节,阵雨频繁,麦个儿运到麦场后,不管晴天阴天,赶快上垛。



先在场的一角平放一个较大的麦个儿,麦穗朝里,然后将第二个麦个儿的麦穗顺放在第一个麦个儿上,接着第三个、第四个,依次类推,直到需要的宽度为止,称“垫枕头”;然后横排一排麦个儿,麦穗都枕在“枕头”上,接着第三排、第四排,依次类推,直到需要的长度为止。这样整个垛底儿只有一个麦个儿的麦穗着地,下雨积水也不怕。

扬场一般先用钢叉粗扬一遍,后用木锨细扬

扎好垛底儿,接着“檩垛”,把麦个儿一层一层地往上垛,直至垛完、形成麦垛。最后“苫顶”,即给麦垛盖顶,散乱的麦棵俗称“乱杆”,苫顶时,用桑杈把乱杆挑到垛顶,“缕垛的”站在垛顶指挥,挂角、压二门、压中门、排杈、填心、揽头,把垛顶盖得严严实实。

等吧,等有风的时候,扬场。起风了,有经验的农把式用木锨把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抛向空中,麦粒落地,麦糠被风吹落远处,旁边一人用大扫帚把散落在麦堆上的麦糠轻轻地扫到一边,称“打略”。“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扬场技术高的人,扬场时麦粒落下成一线,而不善扬场的人,扬场时麦粒和麦糠落得到处都是。所以扬场是个技术活儿。

装麦,撑口袋虽然不费劲,但也很有讲究,一簸箕麦子进去,要迅速合口,不然就要吃土了。装好回家后还要瞅天气好的时候倒出来晾晒两天





小麦脱粒后,还不能直接储藏,把麦粒装进临时的粮囤里放一周,把麦子里的水分缓慢地蒸发出来,称“出出汗”,然后选择一个大晴天,摊开晒,晒到下午3点左右,把麦子趁热装入囤中。过一段时间,翻晒一次,小麦就能储藏很长时间。

压过的麦秆垛在一起,顶上覆土防水,是为“麦秸垛”,农家冬天生火做饭就全靠它啦。

因为收麦季节时间紧,任务重,所以称收麦季节为“麦忙天”,以前许多单位都放麦假。忙活了大半年,总算有麦子吃了,可是,土地贫瘠,自留麦种,自然灾害,一亩收成百十斤,谁不珍惜和向往麦面馍?

后来,化肥,农药,良种,亩产上千斤。机械化,联合收割机突突突突,麦忙天就过去了。来得容易,就不把麦子当麦子了,可得小心太白金星下凡考察。



↓↓↓ 点击"阅读原文" 【抢钱咯】  


    关注 涡阳佰事通便民服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