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模式”下,如何保护孩子

 

2016年4月14日晚间,日本熊本县及附近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连环地震,此次地震前震和主震最大烈度均为7及,达...







2016年4月14日晚间,日本熊本县及附近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连环地震,此次地震前震和主震最大烈度均为7级,达到了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规定的地震最高等级标准,是日本气象厅于1949年制定烈度阶级以来在日本本土上观测到的第四个和第五个烈度7级的地震,亦是日本九州地方观测史上出现的最高级别地震。



发生在日本的连环地震,不禁让我们怀疑地球是不是真的开启了“震动模式”?看到地震后的图片,大人尚且惊魂未定触目惊心,我们深深的害怕,如果灾难不幸地落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作为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日本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相当到位的。就拿地震为例,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日本政府早些年就明确规定,学校、政府、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建筑物的抗震级别要达到8级以上;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自从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为的就是学生们的安全。下面就是日本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学校的灾害知识教育是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早在20多年前,日本的中小学就已经有了防灾和自我保护的教材。除了学校开设有防灾课程外,政府还常常派来防灾指导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并组织各种防灾活动。有些学校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发一张地图,上面标示着学校和家庭附近的区域,让孩子们按照放学后回家的路线,在地图上标出警察署、公用电话、饮水处、可避难的公园等重要地点。



学校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给学生在家里、学校如何选择躲避地点,被困时如何呼救等知识。



有的学校还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的现场感。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日本孩子们的防灾意识一点点逐渐形成,经常的模拟演习不但能锻炼学生的逃生技能,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恐惧心理。《樱桃小丸子》的《地震避难演习》一集中,也用搞笑的方式来表现防灾活动。

妈妈缝制地震头套


外出避震时左手要搭在右手上


电灯是判断有没地震的标志之一


小震过后要马上看新闻报道


演习,老师们在录制地震音效


小丸子躲在课桌下避难


大家有序地来到操场集合


校长计算时间,3分多钟动作太慢
  最后,蓓尔猫和好朋友们分享一首《防震自救儿歌》。
防震自救儿歌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
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
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
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
挨着窗户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
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下楼梯。
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
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
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
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掐在上头不松手。
全身疼痛不乱动,头要抬高背要挺。
哼哼儿歌想爸妈,大手会把小手拉。


    关注 麦蓓尔创意数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