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教育公平

 

这件大事,倘若带着半点理想主义实验的想法,影响的可是几千几万个家庭。...

作者丨小石头

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

(ID:xiaoshitoushengxue)


今天我们闲话一下国家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概念:教育公平。

提到这个概念,我们总是对它充满好感:100个孩子分100个苹果,每人一个就叫公平。公平带给我们的是没有良心谴责的舒适感,公平也是社会稳态的保证。

但公平一旦落入现实,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

现实里的苹果,它大小不一、有酸有甜;现实里的分配,远不能一人一个,而可能一百来个孩子,苹果只有七十。想多抢的、怕吃不饱的、运气不好拿了酸苹果的大有人在,往往找不到一个共识性的公平。
体感不一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又比分苹果复杂得多。

纵观近些年的政策,可以看出上边是本着教育公平的理念进行的,却没有带给家长们体验一致的舒适感。

比如海淀老母亲们,心里肯定是迷茫的。

到底是不是升学就不用奥数了,学奥数到底对孩子理科思维有没有帮助,让不同水平的娃坐在一个教室里对学习有没有影响?这三问,恐怕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与政策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相比,花出去的钱倒是次要的了。

西城的家长们,心里一定是忐忑的。

都说西城初中教学水平平均,那么我手里鲁迅中学的票,哪位实验中学的能跟我换一换?不学点奥数,到时候和海淀孩子的竞争中掉队了可不好。政策没有带来安全感,西城反而是奥数参与率更甚于海淀的城区。
非京的家长都在疑问,空缺的几万学位从何而来,“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力”何时能在京籍非京之间落实;佛系的家长是唯一感到舒适的人群,竞争压力少一点,孩子快乐的成长才不是说说而已。

要我说,现在这个不叫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应该让所有群体感到舒适,没占便宜也没吃亏。

现在的这个,只能叫做小群体内的妥协。

对条子来说,这个公平是你们老百姓内部的,人家要的不是公平;对非京来说,这个公平是你们北京家长中间的,自己只能随缘。

戴上了这个箍,我们再来看北京的教育公平这个庞大的命题,实在令人心酸。
遥远的理想,逼仄的现实


小石头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详述了我国素质教育效仿的出处——芬兰。
芬兰的初等教育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非常公平了,是一个良好的效仿对象。

教师的准入制度非常之高,让芬兰的各中小学都能提供相似水平的教育。

试想全北京都是人大附中,小升初的问题是不是少了99%?

但现在的问题是,政策走的是天马星空的那个航线,地上跟着跑的家长走到是九曲盘山道。我们离真正的教育公平程度高的国家基础条件相差太远,压根没法一蹴而就,政策理念就先到位了。

比如说,西城现在全区派位+片区派位,中学教育水平的均衡度到底有多少,有没有哪里能查到数据?鲁迅中学到底和四中实验教学水平相差多少,有没有谁给个公允的解释?

很遗憾,没有。
小石头左翻右翻到了一些文件,例如讲区内教师均衡度最低系数的,主要是从学历上说,不得低于0.55。这个数据,各位觉得是否放心?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


还有规定教师区内轮岗制度的,每年不得低于教师总数的10%。轮岗的初衷是很好,但据我所知也有很多问题,例如普校向名校轮岗过多,名校严重超编;名校教师轮岗到普校,出工不出力的情况。那么,这轮岗到底对教育均衡有多少帮助?
教育部关于推进义务教学意见


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给政策泼冷水,只是真的找不到数据。

我想,是不是应该先搞定中学教育水平的均衡,再就近入学比较让家长踏实?不然,万一哪个陶白片区的本来能凭成绩进四中,现在只能进四十三中了,谁能保证他的人生不受任何影响呢?

这也是政策时常引起家长“强烈反响”的原因。

有些政策迈步太大,科学依据未加公示,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小石头可没有在这里乱说,这话甚至是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减负的时候说出来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还值得评估。



教育是件大事,倘若带着半点理想主义实验的想法,受影响的可是一批孩子,几千个家庭。

择校热是在我们的义务教育普及之后,有学上之后,人们想上好学校,受更优质教育这种需求的客观表现。资源稀缺,他就得采取各种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校区房、学区房问题就出现了。对我们教育人来说,带来了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压力。



忽略了一些现实问题,忤逆了一些群体的利益,也给群众带来了很多负担。

咱必须得意识到在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困难。

咱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没有芬兰新西兰那样小国寡民的人均资源优势。注定有学校好、有学校差,“重点校”政策尽管废除了,现在领先的却还是那些市重点,这种学校教学质量之间的不均衡是肉眼可见的。

那么如下的一种很基础的分配问题,请不要以回避的态度敬而远之。

比如,现在有两类孩子要进行小升初,一类智商100、一类智商120;学校水平毫无疑问无法达到全市人大附中的情况下,是否该把两个孩子等同视之,又如何分配?
官方的答案一般都比较含糊。

恕我直言,把这个问题抛给学校只会有一个结果:既然评价标准在那里,就只能培养出有高考特长的孩子了,学校也得要成绩啊!
你看,这就是我提到的,理念已经远远走在前面了,走的天马行空。基础的问题家长想问,却没有渠道获得回答。

也难怪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个适龄家长都是教育行家,在教育问题的思考时间上世界领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对教育公平的诠释。
民间论调的薛定谔态


我们最常看到民间争论起教育公平的时间,就是新政策出台的时候。

评论页里面,我们能看到千万种对教育公平的发声,有为官方政策站台的,也有对其污言秽语不堪入目的。
点击查看大图


做人难逃一个“俗”字,小石头没有任何独醒的意思,换谁都一样。今天网络上对教育公平的不同解读,俨然已有成为阶级斗争的主战场的趋势。
点击查看大图


每个人对教育公平的阐述,都会不自觉将自身阶级的利益的最大化,也没有哪个人会提出有悖于自己利益的教育公平。

你看,这有点隔空喊话的意思。都知道什么是教育公平的最终形态,对于资源匮乏的现状下的权宜之计,也并未比教育部一刀切的政策高明太多。

这些发言除了默认当下教育不公平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共识性的东西,很难形成合力以供参考,还带有一定的阶级火药味。

我想减负这个事,不光是一个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我们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



上边倒是希望社会把教育公平当作一种为大同理想而奋斗的凯歌,可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人性。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动物庄园》



我非常支持希望通过努力来换取更加平等的人,相比于不劳而获就可以比别人平等的族群,他们的上进更值得尊重。

我们也不能贬低不劳而获而为之唱调的人,慵懒植根于人性,而批判人性,简直没有意义。
在你不观测的时候,每个人都想搞清楚教育公平到底是啥,处于没人说得清楚的叠加状态;在你观测的时候,教育公平迅速衰变成争取阶级利益的舆论战场。

这就是现阶段民间教育公平的现状——薛定谔态。
总结一下今天对教育公平说的闲话,之所以只能闲话家常,是上边有言在先“不得曲解升学政策”使然,还望见谅。

教育公平这事,悬在半空中是利益,一眼望到底就是财政。

咱北京挺发达的,北京在全国教育财政拨款常年位列前茅,人均拨款更是稳居第一名,是不是已经有初步实现教育公平的可能性了?
北京教育支出平均数计算


2017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24.5亿元,教育经费支出955.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4.0%。
而在全世界,北京的教育支出占全部公共支出的比例又在什么位置呢?
这还是我们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北京,和一些发达国家全国的数据类似。按照咱国民重视教育的程度来讲,理应更高才是。

现阶段谈教育公平,为时尚早。

愿它是一场可期的好梦。
• end •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


    关注 小石头侃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