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 每日读茶经(三之造)

 

靖玹寄语:最近读到一篇关于台北冶堂主人何健的采访,在谈到学茶的时候,他讲到:“我并不赞同对茶产生兴趣之后,就...





靖玹寄语: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台北冶堂主人何健的采访,在谈到学茶的时候,他讲到:

“我并不赞同对茶产生兴趣之后,就买一大堆书来看。因为在你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你很可能喜欢一本书,就被他带到他的观点里去了。如果一定要推荐,那还是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茶经》,刚开始学的时候看一遍,三五年之后再看,十年之后再看,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日起{六尘醉}公众号从“一之源”开始用十天陆续推送《茶经》的全文。并每日备注部分陆羽所著的《茶经》背景资料,希望令{六尘醉}的读者更好的了解·味尘·中的茶文化。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作者

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 ,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



茶经(三之造)
文|陆羽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译文:采茶都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fēng)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囷(qūn)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cǐ)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tuò)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shāi shāi)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译文: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译文: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茶经《三之造》评议:

《三之造》是《茶经》的第三篇,共387字。上篇《二之具》说完茶叶采制工具,本篇该说怎么用这些工具制作唐代饼茶。但是,陆羽并没有详细描述制茶的步骤。只是用采、蒸、捣、拍、焙、穿、封七个字一笔带过,把更多笔墨留给采茶时的注意事项和饼茶的鉴别审评。

对上等茶和下等茶外形的描述尤为出彩,他把上等茶比喻为胡人的皮靴,野牛的胸部,把下等茶比喻成坚硬的竹壳,霜打的荷叶,读来颇为有趣。陆羽真是个诗人,他把日常饮茶行为精神化的同时,也把茶本身,饼茶本身诗化了。我们在《三之造》里看到的陆羽,不是一个循规呆滞,被劳动异化的制茶工人,而是一个娴熟高超的制茶艺术家,茶叶鉴赏家。

关于茶叶等级评鉴,陆羽认为只说出上品茶和下品茶的外观表现,远远不够,还要能够深入解释为什么,具体是什么制茶工序和原料方面的原因导致这种外观。只从简单外观去评鉴茶饼的人也许只是道听途说,移花接木,盲目断言,本身并无扎实的茶叶知识,只有将外观现象和本质原因联系起来,全面评价一款茶好坏优劣,才称得上真正的茶叶鉴赏。

最后,陆羽卖了个关子,真正的茶叶鉴赏是很难的,至于具体什么样的茶好,什么样的茶坏,那是另有口诀的。这里又显现出陆子的审慎了,真正的智慧之言只能说到七分。



茶经的风靡

《茶经》在当时就已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茶经》大大推动了唐以后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茶经》之后,我国历代出现不少有关茶的专谱,有些还标明是对陆羽《茶经》的补充。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六尘醉}手制私房茶--福鼎白茶顶级白毫银针(扫描下方二维码)
拜访六尘醉{微店工坊}请扫二维码:
拜访六尘醉{淘店铺}请扫二维码:


    关注 六尘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