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里走出的定亲茶

 

杭州早茶文化在南方一带如此盛行,以至于当地未来女婿或媳妇上门时,要给准岳父母或准公婆敬茶,喝了茶,亲事就算定了。...



杭州早年有酒馆无茶坊,因此被讥讽为“南人未知煮茶”,有人甚至还写了小品文刊登在小报上。这个作者估计是北方人。其实,杭州的富人在举办PARTY时,都非常喜欢招些茶博士助兴,非常热闹,普通民众也纷纷随之效仿。后来汴京开茶坊的习俗南渐,杭州的茶馆更是一家接一家地开起来。



从赵州到径山寺

杭州茶文化的源流,可追溯到唐代的径山寺禅茶。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历代高僧往往在修禅论道中以茶助兴,又将自己的感悟发之为诗歌,诗中有茶,茶中有禅。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

无论何种情况,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领悟禅的奥义,后遂用为典故,并以“赵州茶”指代寺院招待的茶水。

此间,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还制定了独特礼仪,无形之禅,通过茶道便成了有形的禅茶文化,举手投足间,禅意自然流露。

到了我朝,禅茶文化影响覆盖江南,许多寺院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茶道仪式,最有名的当推杭州径山寺,它已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茶圣”陆羽也曾隐居山脚下,写下著名的《茶经》。

径山寺的茶宴,包括了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乃是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南方有斗茶

而后,茶渐渐由高僧名士普及到民间。杭州的茶农做了新茶后,喜欢搞一项名叫“斗茶”的趣味赛,比比看谁的茶做得好。三局两胜,赢者名声大震,生产的茶叶往往能卖上好价钱,算是极有功效的广告了。

当地的百姓不仅喝清茶,也喜欢将茶与其他当季物品混搭,营造时兴的效果。以冬天卖的七宝擂茶为例,据说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龙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单卖,这般吃法,操作起来好比捣年糕,吃者好比吃八宝粥了。此外,杭州人还喜欢弄些香料,比如龙脑珍菜之类的,与茶混在一道。花茶也已经非常普及了,木樨、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等等,皆可作茶。茶香与花香互相交映,吃进口里真是说不出的好味道呢。

配茶的点心也是不得不说的重头,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那些各色吃食消闲果儿的消耗,分量不会少于茶汤,一路吃下去,肚子撑得那叫一个浑圆。

茶文化在南方一带如此盛行,以至于当地未来女婿或媳妇上门时,要给准岳父母或准公婆敬茶,喝了茶,亲事就算定了。不过,也有人是喝了茶仍然不算数。如“东村定昏(婚)来送茶”,而田舍女的“翁媪”却“吃茶不肯嫁”。也就是说,邻村有个小伙子托媒人来送茶求婚,而女方家长则大耍赖皮,茶照喝,嫁女嘛,免谈。见过耍赖的,没见过这么耍赖的,也真真算是奇事一桩了。

文字选自青年时报  图取自网络   文图编辑道闵

        茶说

[/b]

chashuo365

我们都是在找寻隐藏在灵魂深处的惬意,不停地追随着茶香,尽情体悟着似远而近的世界···

茶,让我们的生活闹中取静;在喧嚣红尘做一个清净的修行者!

茶,让我们的身心增添安宁;在滚滚岁月带着感恩和大爱前行!



茶说,生活可以更有味!


    关注 茶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