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我们不再仰望星空了,我们在前往星空的路上...



今晚在首映看到了四字弟弟~

《少年的你》,投资不大、导演年轻,却在几趟来回间无意成为了今年最受关注的国产电影。

最初是因为演员本身自带的光环和争议——“周冬雨演什么都一个样,这回呢?”“易烊千玺不就是‘左手右手慢动作’?粉丝就爱瞎吹”。



最近这次,则是因为某种令人感慨的能量——



粉丝们在几十个小时里调动了一切可用的资源,去做不是花架子的应援。
△因为预备了要写点什么,所以我没有回复粉丝的问询,免得说太多相关话题引人误会,抱歉
而能量汇聚的结果,肉眼可见。

今天凌晨一点半不到,《少年的你》预售票房破亿;下午四点四十四,首日票房也正式宣告突破亿元大关。
豆瓣评分8.7。

虽然过些日子分数稳定会更有参考意义,但这对于那些在这段日子里为此奔波辛劳的人们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那么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不太好”的周冬雨


周冬雨扮演的陈念是影片第一主角,无论是小北、郑易还是魏莱……这些人的未来都因她而生出波澜。



挑大梁的角色定位、复杂的情感变化……很多演员想要这样的表现机会,但真给了又未必能担得起。

先不讨论演技够不够,只说能不能为戏剃平头、素颜点雀斑,就可以让一大票女明星打退堂鼓。
周冬雨其实可以不这么做的,她手握影后奖杯,又有不错的时尚资源和影视资源,打扮得漂漂亮亮去看秀去拍大片,难道不轻松吗?

但现实是她去年只拍了这一部戏,在《少年的你》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她走红毯、领奖杯都戴假发或帽子出场,造型受到的制约很大,不知内情的看客们一遍遍吐槽,“衣品怎么下降了?”



在今天新鲜出炉的影评反馈里,这位92年出生的女演员受尽赞美,大家都觉得“陈念”是周冬雨的一次突破,她一定会凭此再拿下什么大奖。

可演员自己不这么认为,接受《时尚芭莎》采访时,周冬雨说自己其实没演好。
这种“挫折感”来自于角色和周冬雨之间的巨大差距:

周冬雨是爱玩爱闹的性格,剧组大部分成员也都和她有过一次深入或以上的深入合作。
正如花絮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Jojo许月珍像剧组里的妈妈,曾国祥像爸爸,周冬雨可以在临时的会变动的环境里迅速找到被关爱的感觉。
可陈念不是这样的。

她爸爸在片子里是缺席的,妈妈是没文化又很天真的中年妇女,想要赚钱却先欠下了一身债务。
一直生活在躲债的高压里,和妈妈的共同认知是等自己考上最好的大学就能从这满地辛酸里解脱,在复读班里的陈念是不敢有差池也不想交朋友的。


内向、敏感、压抑、自卑……这些负面情绪是陈念的常态。

况且在高考前一个月,只想安稳度日的她成为了那些人的新靶子。
这是演员周冬雨从没涉及过的生活暗角,她找不到人物的支点,也抽离不了自己的情绪。
“不知所措”“不太好”,这是通过女主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关于《少年的你》的第一重信息。
“另一面”的校园生活


国内不是没有过反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

但《少年的你》把方方面面的矛盾都综合了,浓缩了,放到了陈念和她生活的狭小空间里。

陈念不是“恶”的唯一承受者。

在这之前,她眼见了其他人被捉弄被孤立,但基于自保的本能她随了大流,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



直到悲剧发生,她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冷漠、为什么不能释放一些温暖呢?

就这么想着,在全校师生都保持围观姿态窃窃私语着的时候,陈念一个人走上前去给离开的同学保留了最后一点尊严,当做是自己的救赎。



然后小丑的接力棒就这么传到了陈念手中。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学着台湾综艺节目说自己的“有被冒犯到”,但真的冒犯和敌意是什么呢?

可能像片子里故意砸球到陈念身上的那几个女学生一样,给予了实质性的打击。



也可能像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那样,窃窃私语地流传着和你相关的八卦丑事,看人落荒而逃来获得麻木做题生涯中的些微刺激。

还有一些就像之前的陈念,看到了却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用“我懂你”“忍过去就好”的眼神做同盟者示意——在没有希望的人看来,从众者也是帮凶。



我听朋友说起过这么一段真实的故事:

初二时的女生都遭遇着某种特别的尴尬,胸开始发育、体重也随之上涨,有些学校不太懂尊重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隐私,体检时还是把大家赶在一个空教室里进行。女生量身高体重的时候,男生吹肺活量测视力,但总有些人会窜来窜去地互看信息。

朋友班里有个女孩身材比较胖,她担心自己去量胸围量体重时被报出真实数字会被大家嘲笑,于是自己悄悄带了支笔去准备虚报数据。因为不知道其他人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个女孩鼓起勇气去问了几个身高相近的同学,结果其中一个很瘦的妹子说自己胸围200。

一般人听了肯定会想,200那得是什么样子,但当时那个自卑的女孩真的信了,她还是有所保留地综合了大家的说法,在表格上填上了“胸围:188”,然后在收表时得到医生的惊呼和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那起码是16年前的事了,但我朋友记得很牢,她说自己很难忘记女孩当时轰然涨红的脸和尴尬到频频搓动的手指头。



无论你在之前的日子里遭受过某种苦楚,或者听闻过其他人的遭遇,那《少年的你》所描述的一切都不算太遥远。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密闭的反应场,每个人在当中都有迹可循、都能对号入座。



“为什么是我呢?”片子里的所有人好像都在这么问。

但答案从来不一样。
“不存在”的小北
说到小北,我还有一些个人情绪要吐露。

今年6月本该是易烊千玺全面证明自己的时间,但那时先上的一部作品好评来得太多太快了,很多观众对顶流爱豆挑战有扎实原作的古装大戏,是不那么信任的,在看到铺天盖地一片夸时,“营销”“水军”“粉丝刷榜”之类的怀疑声就挡不住了。

于是夸奖小李必时,粉丝们还要用上小心翼翼的语气来感谢我的“肯定”,说知道别人也这么说就知道不是自己有粉丝滤镜了。那种谨慎让人心疼,所以我忍不住坏了自己的“规矩”,宽慰他们说“小北很好,比想象的还要好”——而提前看过片子本能来是需要保密的。

好在现在,当初悬着的心都落下来了。



即使对这个角色有着深刻的感情和欣赏,但在我个人看来,小北其实是“不存在”的。

这话肯定会引来反驳——

一个13岁就没了父母照看,自己独自住在江边的男孩,靠着点偷鸡摸狗的手艺混口饭吃,做人准则是“不是欺负人,就是被人欺负”。城市边缘那些小混混们都有类似的过去和生活方式。



可刘北山不一样。

他在被打的时候遇到了陈念,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小姑娘不仅会为了自己报警,还会为了让自己少挨点揍而主动亲过来一口。



然后小混混和资优生的人生莫名纠缠在一起了。

一开始小北只是觉得陈念喜欢自己,他长得精神,周围人都说他讨姑娘喜欢,那么陈念也不例外,可以带回来“睡一睡”。

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孩过得也不好,看起来够不到的人和自己这样的污泥,其实有相同的境遇。



于是小北做起了陈念的保护者,默默地接送她上下学、为她威胁那些“坏人”,甚至在陈念犯了事之后毅然决然去顶罪。



多好的人设,好到俨然是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个体们因为渴望反击而产生的自然投射。



在遭遇险境的时候,大家可能都会有同样的反应:血涌向头顶、拳头不自觉握紧,有个声音在耳边喊着,“打!打!打!”

用最原始的动作去回击,是一种本能。

而浑身自带野性的小北成了这种情绪的具象化呈现,他和好学生陈念之间也就有了“下意识”和“细思量”的两种分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角色的结局就是一种呈现。

乌云背后的阳光


除了陈念和小北的彼此共存,片子里其实还有第三个少年,就是尹昉演的警官郑易。



他跟着黄觉演的老警察办案,观众可能一开始会不自觉地跟着这个年轻小伙子走的思路走,因为郑易就像他名字的谐音,正义、热情。

但慢慢的你会发现郑易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他报考警校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小时候不爱睡觉,和受欺负的陈念交流会举例到《动物世界》,在这个小伙子的世界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绝对的正义是存在的。

可人心的变化、人情的衡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跟进陈念的案件一路前行的时候,郑易其实才真的慢慢体会到眼前的小女孩在经历那么多之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只有贴近了未成年人的世界,去倾听他们为什么“一往无前”,才能在匡扶正义的时候握稳那一把尺。
“郑易”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绝对的旁观者视角——他比谁都知道发生在校园里这些阴暗给人带来的伤害,却也遵循程序正义。

《少年的你》是在重庆拍的,这座被人叫做是“雾都”的城市,常年因为厚重的云烟而不见阳光。

片子里有几场重头戏,也都和天气有关。

陈念第一次找郑易求助的时候,阳光是金黄色的;但她发现伤害自己的人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受到最严重的惩罚时,云又转变成了灰色。



包括高考,那几乎是所有人的成年礼——陈念的,小北的,场外的家长和老师们的。

大雨下了个没完,每个人都躲在伞下面,阴影挡住了大半张脸,看不见具体的表情。



但电影最后的几分钟看下来,这里似乎天气又正好。

一直笼罩在陈念身上的阴影被驱散了,阳光照在了自以为生活在黑暗的她和小北脸上。



影片用字幕告诉我们陈念的最终结局,不剧透了。

但在此之外,“校园欺凌”不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它被落实成了具体的法规、制度,让一切慢慢走上正轨。

这又和易烊千玺在片尾诵读校园欺凌立法的进展的立意相吻合。

我们跨过高山也走过低谷,眼见着整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少年的你》终于不孤独了。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微信号(cj10141234)。

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这里是天涯娱乐八卦版版主cj的公众号,关注请添加微信号:cj10141234或长按二维码图片识别,跟我一起八卦。

(百因必有果,记得“在看”么么哒)


    关注 我实在是太CJ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