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给你看动画片”:别让你的奖励方式,成为孩子的毒药!

 

你真的会奖励孩子吗?...

文 / 朵妈陪娃
出处 / 朵妈陪娃(ID:duomapeiwa)


在家憋了快一个月的娃终于想起自己的,寒假作业还没写完……

闺蜜昨天给我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地,吐槽自家娃,这几天,从早上就盯着写作业,好像读书的不是,娃是她自己。

说完又忍不住感叹:

“我对他真没什么要求,他哪天不用我盯着、各种威逼利诱就能乖乖自己写作业,就满足了……”

我把这件事说给表姐,听的时候,她激动地拍桌子说“我也是啊!”

作为一个娃马上要,上小学的人,我的内心瑟瑟发抖。

这届老母亲真是一个个为娃,操碎了心,为了让娃干点,称心如意的事,连哄带骗什么都干得出来。

很多家长最喜欢用的,就是猛夸奖娃,或者给点儿奖励,因为这是最行之有效,也最不会发生,亲子冲突的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通(方法通,)常会越用越没有作用,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01
 养成孩子喜欢谈,条件的习惯 


表姐以前就总喜欢用“你好好吃饭就,可以多看一集动画片”,“认真练琴明天去吃肯德基”这样的物质奖励,让侄女听话。

后来物质奖励已经进阶到“买公主裙”、“买芭比娃娃”等等。

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满足。

最可怕的是,侄女做什么事都,开始喜欢跟妈妈谈条件。

连好好写作业这种一个学生本该,做的事,也变成跟妈妈谈条件,的筹码。

02
 孩子容易没有动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给娃物质奖励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够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会让娃对做,什么事情都兴致缺缺,即使开始有兴趣也,会很容易没有动力。

从行为心理学上来讲,就是娃容易把注意力从事情的内部价值,转移到外部奖励上。

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就曾经做过一组,著名的实验,他把参与实验的学生,分为ab两组。

第一阶段两组无差别分别,答题。

到第二阶段,他告诉A组学生,每答对一题奖励1美元,果然大大激励了a,组学生答题的兴趣。

实验第三阶段,在10分钟自由活动中,研究人员把休息时间是否,还在答题作为实验判断的标准。

结果发现:可以获得奖励的a组学,生在休息时继续解决问题的很少,相反不知道有奖励的b组学生反而还会,在休息时间继续答题。

研究人员认为:没有奖励的B组学生,对解题的热爱程度大于,a组。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德西效应。



其实放在娃身上也是一样。

我们给予奖励的初衷是想让,娃好好听话,但是对于娃来讲,他们会自动把“做好”和“获得奖励”链接在一起。

形成了“给奖励就做,不给奖励就不做”的恶性循环,从而忘记了吃饭其实是为,自己长身体,学习是给自己长本领。

当我们试图用娃感兴趣,的奖励,来让娃乖乖听话的时候,其实是在削弱他们对事情,本身的动力,一旦没了奖励,也很容没了兴趣和动力。



有宝妈说,那我以后是不是绝对,不能给娃奖励了?当然不是!

奖励要有,但也讲技巧。
03
 多用口头表扬 
 代替物质奖励 
娃自己动手做了纸花,献宝一样的送给你时:

“宝宝做的花真好看,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红色的,妈妈太喜欢了”无疑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奖赏,因为你对他的,付出和努力给予了肯定。

当然,如果咱们能够听听他们絮絮叨叨自己做,这朵花多不容易,最后再表示自己,被感动到了,相信效果会更加好。

娃的世界很单纯,你恰到好处的一次鼓励,往往能够让他们铭记于心。



爱德华·德西曾经说过:

“想要刺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要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往往能给给,娃这样的自信心。

因为我们的肯定带给娃,的不是一时的激励,还让娃充分,感受到你们的爱,知道自己做什么背后,都有父母的支持。

当然,口头表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用“宝宝真棒”、“宝宝真厉害”这样单调无意义的夸奖。

尽量具体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的各种细节,夸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品质,如专心,自己独立完成等等,甚至还可以用疑问,的方式来夸奖。



比如“宝宝这个星期已经能开始,自己读绘本了,做得太好了”,又或者“你怎么想到要怎么画的?实在太好看了!”

不但会起到夸奖的作用,还会引起娃跟我们讨论,的兴趣,从而强化他们对,这件事的兴趣。
04
 用庆祝代替物质奖励 


有宝妈说,孩子做得实在,超出我的意料,真的好想奖励一下,他这次的进步,怎么办呢?

其实少用奖励并不是完全不,给娃任何奖品,他做得好的时候,可以偶尔给个小惊喜。

同时我也要建议你用庆祝,来代替奖励。

比如前几天朵朵按计划完成了30天,的读书打卡,昨天我就跟她说:

“你按时完成了自己的计划,读完了这本书,明天妈妈做蛋糕,我们一起好好庆祝下!”

把她乐得不行。



这样的目的是弱化“做好”和“获得奖励”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让娃明白,只要努力就会被认可,被肯定。

对于娃来说,最开始他们做某件事从来就,不是为了奖励,他们的世界很单纯,所以我们也用一些单纯的方式,去肯定他们。

爱孩子从来就不是,要让他们必须听话,而是去理解他,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在事情的过程中帮助他,给他结果及时的反馈,这些才是呵护娃对事物保持长久,兴趣最好的办法!
 / 关于作者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朵妈陪娃(ID:duomapeiwa),专注于0-7岁孩子的高质量陪娃,为1000万新手妈妈提供1500+,以上干货游戏。


    关注 萌孩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