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K的意义

 

本文依旧很严肃,请认真对待...

又见面了,这里是『艺期』
『PK』 的意


关于昨天『艺期』的发文《小学生100元作品PK千万起价的当代摄影大作》虽说没有太大规模的转发,却在朋友圈掀起了一阵波澜,大家都对此事都有些话说比如:

『艺期』特意在愚人节这天发表了由艺期众之一的 @秦浩然 同志对最近热门的『农妇 PK 周春芽』事件而仿其格式所撰写的『小学生 PK 古斯基』一文。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调侃的方式,表达我们对这种『PK』行为的态度。

今天的推送可能会比较长,艺期众的 @庄泽曦 @项木咄 @Onyx @刘广隶 @Kellod @卜生对此事有许多肺腑之言,从各自领域的专业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还请各位耐心。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关注一张画、一幅照片、一份艺术创作背后的思考。

必须要说的是,『艺期』能收获 @严翔 同学这样的回复,感到分外开心。这也正是今日这篇解读的意义所在。

本次推送的内容由艺期众的作者们首发于知乎。

艺术的成本


王阿姨所在的画班一手炮制的这则新闻突出了『农人-艺术家』;『200元-500万』;『平价-高昂』这几组强有力的对比,再言两者作品之相似,从而暗指艺术家作品人人皆可画出。这导致了几乎一边倒的骂声,多数网友形成了艺术家欺世盗名的影响。但事实是这样吗?发表该片文章的自媒体有意误导了网民,算了一笔糊涂账。
算画价先看尺幅


网友的目光仅聚焦在价格的巨大悬殊上,殊不知画面尺寸也存在巨大差异。周春芽(以下简称周)的作品尺寸为2000x2500mm,而王的作品尺寸为400x300mm。那么,我们先把两幅画按照实际尺寸对比着看,得到一个直观的视觉印象。



画幅上,周的作品尺寸是王的41.66倍。因此如果王阿姨也绘制一幅如此大幅的作品,其售价按照比例应该是8222元。而通常绘制大幅作品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对画家的技艺要求,甚至包括画材、画框的物流成本都比小幅作品高得多的多。因此我们可以预估这幅作品的实际售价应该是8222元的2-3倍,即16444元到24666元。

因此在实际价格上周的作品售价是王阿姨的200-250倍,而不是25000倍。另,我们现在将周的作品拍卖价与王阿姨的作品售卖价相互比较,这本来就是不妥当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作品拍卖价往往远高于其私人交易的首次成交价。

为什么我们要以平尺论价?因为这是艺术品市场的规则。而且这个规则从古就有。以尺论价的惯例最早可以追溯到郑板桥:『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丰方五钱。......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而在《历代名画录》中也有相近的计价标准。按照画家、画的媒介定价,但主要为屏风、扇面等物;对于书法也有按字计价的例子。到了近代,包括张大千、齐白石这等大师也都使用此法定价。发展到今天,我们更按平尺计价,这是因为很多作品并不像古代一样在尺幅上讲究规格。

对于西方,按美国评估师协会(AAA)的标准为例,估价的几个考量点分别为:艺术家、创作年代、材料、尺寸、标识(签名、印章等)、主题、曝光度(展览记录、文献记录、收藏记录、拍卖纪录等)、保存情况(有无明显破损、污迹等)。根据这些数据对比之前的成交情况进行估价。现行的估价模型中较常用的是特征价格指数法。而在这些变量中,显著影响价格的三个变量是:作品成交年份、尺寸和艺术家信息。

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画廊对于新晋作品采取更为简单的估价方式。首先通过上述方法先为每个艺术家推算出一组系数(主题-材料:如花卉-油画;其他-油画;花卉-雕塑;其他-雕塑),具体我不会算,这都是我老板算的。将这个系数乘以尺寸,再视当年艺术品市场行情,乘上另一个系数,最后视作品的保存情况适当减价。这种模式简单地理解为(艺术家价值x尺寸)。

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艺博士在《绘画艺术品市场定价研究》一文则证明了至少对于中国市场,除了艺术家特征外,画面尺寸是影响画价的重要因素。而当年的GDP也是一项重要变量。又因先进通讯工具的普及,之前影响画价的诸多因素如:拍卖地点、拍卖当日天气状况等已不再影响画价变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那些盖棺定论的艺术家,作品的知名度和艺术家信息是最为关键的变量。而对于古稀之年的艺术家,还需要考虑艺术家之死亡对作品售价带来的(往往是)正面影响。
利润率


网载王阿姨绘制一幅作品需交12元工本费,并立马以200元的售价成交,因此可算得188/12x100%=1566.67%。王阿姨的利润率是百分之1567,即投资一份则赚十五份——这已经是一项暴利投资了。

对于周的作品,我们既不清楚他的成本是多少,也不知道如果是私下交易他的作品售价几何。但是以下给出的一些数据将会证明周的拍卖价实至名归。
艺术的成本


首先,这次号称500万成交的拍卖价是在法国『罗芙奧』艺术集团在台北举办的2012秋季拍卖会上成交的。成交价(包括佣金)是660万左右,剥去佣金则称500万成交是适合的。但我们看,这幅创作于2006年的作品直到2012年才成交,期间6年的保存成本也需算上。

除了时时拂尘外,一幅油画作品最好的保养环境是恒温恒湿的环境。艺术大腕曾梵志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在创作伊始他的作品就处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创作完成还需要搬动几个地方让作品缓慢干透,然后妥善储存在收藏间中。这种现象在艺术界是一个常态,我有理由相信周的作品也进行了严格的保养维护措施。而这类恒温恒湿机的售价,大可在网上搜索,往往都价值不菲。

除了保养维护,周的作品和王阿姨的在用材上的区别更是大相径庭。根据资料王阿姨只需12元便可得到绘制一幅画所需的所有画材,而这对于一位职业画家仅仅是九牛一毛。何出此言?我们先看王阿姨的这幅画绘在什么材料上。如引文中的配图,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幅画画在一块成品油画板上。注意,并不是传统的油画布面框,而包裹布面的油画板。一块40x30cm的马利牌油画板售价是8元,而一块同等大小的马利牌油画框的售价是25元。相差3倍。

这就是画材一类的生产成本。既然工本费只需缴纳12元,那么油画材料的成本价不会超过7元(油画板若批发在4-6元左右一块)。这说明王阿姨使用的油画颜料、画笔、调色油都是廉价产品。高级颜料和廉价颜料的价差是多少呢?
老荷兰牌油画颜料


如上图中的老荷兰牌油画颜料,在国内的售价为400元/40ml;而马利牌颜料的售价只为4元/170ml——其间是整整400倍的价差。更何谈艺术家对于颜料的精益求精,有时还会选择更为昂贵的订制颜料!那么反过来看,周的拍卖价是王阿姨的250倍,按照收益率算,周比王阿姨要低——甚至低得多。然而我们还要算上调色油,各类媒介剂,树脂,上光油,这些高昂的艺术家级产品的售价几乎都比廉价产品高出20-100多倍。在王阿姨的作品中我们几乎不见使用媒介剂的踪影。

另一方面是打造艺术品知名度而产生的沉没成本。我们可以发现,周的作品在创作完成后至少参展了两次。一次在沪申画廊,一次在上海美术馆。进入美术馆参展是需要花费成本的,除了单次参展的成本外,艺术家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成本也应该完全算入每一幅创作的作品中。另外,这幅作品多次曝光在媒体上,这些媒体运营,以及对幕后的运营团队的投资都需纳入这幅画的成本中。

最后我们要算机会成本。艺术品投资的收益在中长期上往往高于房地产和金融的投资。而投资王阿姨的作品,其机会成本要远远大于购买同等价位的艺术品。原因很简单,因为王阿姨现在不是艺术家,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也不可能成为艺术家。但短期来看,只要这则报道影响力够大,投资其作品,并在很短时间内易手还是很有可能获得收益的。
艺术品首先是工艺品


艺术品之为艺术的必要因素是这件作品可以保存很久。而要让一件作品保存的足够久,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坏的条件有二:一是使用最好的材料,二是艺术家严格的创作流程。

使用好材料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资本,而是为了保证艺术品可以保存完好。例如,职业艺术家在做油画基底时(就是油画布和颜料之间的那层),会执着地使用兔皮胶这种高昂的材料。因为这会让画布绷地更紧,更有韧性,更坚毅。而成品画布上用的那种由大白粉和乳胶调和的底料只会让画布显得松松垮垮。而这底对于一些极为严谨的艺术家来说,不打个10-15遍都是不合格的。艺术家先上一遍底料,在用细纱皮打磨一遍然后循环10来遍,这么做让画布摸上去同镜面一样光滑,又有很好的透气性,以免油挥发时撑裂画面。

高档颜料也是同样的道理。高档颜料往往具有更好的耐久度、耐光性,可以在恶劣环境中不受损。同时高档颜料使用单一粉料调制,而不是几种粉料混制,一来不可以保持颜料特有的色彩感,二来尽可能避免颜料和颜料之间、颜料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看那些中世纪蛋彩画历经600-800多年依然如新;甚至是庞培古城的壁画历经2000年仍栩栩如生,都是因为高档材料的使用。艺术品必须要有这种特性。

再说艺术家的执著。学过油画的都知道以肥盖瘦原则,即用更难干更油的颜料覆盖更易干更干的颜料层。这种做法是为了保证画面表层至少在一百年间不开裂。这种技法许多学过油画的人都明白。但如果我们需要使用很多种媒介剂,调色油一起创作时,职业艺术家的经验和他对作品的严格要求就起作用了。只有它们知道什么东西才是肥的,什么又是瘦的。而后来的上光,也是为了制作一层保护膜,让空气不易进入而损害艺术品。这些经验都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得到的,而非三个月的绘画学习可以尽览的。
艺术品作为社交工具


很多没有能力购买艺术品的人可能不能想象艺术品作为社交工具的功能。就好像土豪购买名车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富豪们购买艺术品除了彰显自己的资本实力外,还对外宣示自己的文化实力。

艺术品是独一件的,是限量中的限量,是珍宝。特别是一件由名家创作的,并公之于众的作品,更像是一只被所有人看见的但隐藏在树林里的麒麟,谁能猎到它,就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艺术家不断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像是孔雀开屏,为了彰显自己的美丽。然后各种资本通过不同渠道竞相追逐这头珍兽。一场大战就此展开。而一件小家画的作品,即使再美丽,也可能不入富豪的法眼,这道理不言则明。

在公开拍卖会拍得一件昂贵的作品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主权,同时还会引来媒体的争相报道。反之通过私人渠道购买作品就没有这种宣传力,所以往往拍卖价要比收购价贵。
总结


我们必须知道天价艺术品的购买和销售不是一般人可以踏足的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对艺术品评头论足。但是真正的艺术品,真正是你喜爱的作品是否可以传世全看购买人的资本和文化地位。如果希望改变眼前的艺术世界,那请你多多购买、资助你所喜欢的艺术家,并且努力让自己跻身上层社会。



作者:项木咄

我们看王阿姨和周春芽两者对于绘画语言的运用。先说周春芽,周被誉为中国最会用色的画家,对于色彩把握的敏锐性远超常人。王阿姨的桃花很好看,而且有一股质朴感,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模样,可是艺术仅仅是为了记录现实吗?在照相机发明以来,艺术早已不需承担记录的功能,而两者对于油画用色的把握确实不在一个境界。艺术创作的背后需要艺术家广阔的阅历和深度的思想沉淀。我以为,这才是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的重点。周有一幅『绿狗』但现实中却并不存在,周为何要把狗画成绿色?还有周春芽的桃花为什么看上去这么妖艳,甚至有种让人不似自然的感觉?这才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中绘画语言的分寸咀嚼。

周春芽的『绿狗』

作者:Onyx

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忽然想起中学时期,身边有些穿着山寨却嘲笑花大价钱买正品的同学。也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新闻标题『4次破产!一天没学过绘画的农村大叔一分钱不收,教会了5000人画画!』『林正碌教零基础的农民学画画』

我常常想,不论真假,若是真有这类人的话我是觉得很厉害的,但是总想搞出一些爆炸性话题的媒体来说,这种『竟引起朋友圈激烈争论』的文章,真的是一个三观正常的媒体应该做的吗?

这又让我想起朱光潜先生在《文学与语文》一文中曾说过『语文最大的德性是精确与妥帖』。此何为?我们试想。冻水结冰,是为凝结、集中。把脑中的一堆无序冗杂的想法集中到一起,并找出它们内在的秩序、规律,提炼出最本质的东西。这是我理解的精确与妥帖。

BTW,拆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作为一个画画的人,素描是必修课。我最近重学素描,翻看之前的笔记时,发现一个英文单词很有趣『geometry』。

作者:刘广隶

从很久以前叶永青的鸟,到前阵子的黑板画和CY TOWMBLY,如今是轮到周春芽了。

不讲大道理,不讲专业,不讲布尔迪厄,不讲艺术社会学,不讲文化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都是冲突和碰撞,并旺旺抨击似乎社会阶层更高的那个。草根斗翻大地主,谁都爱看。周扒皮是个地主,所以他就是个坏蛋。所以站在高地方的人,肯定不是好人。真是这样吗?大家伙愿意的话可以花点心思琢磨琢磨。

回头看看这篇『农妇 PK 周春芽』的文章, 作者通过配图的对比尽量把两人的画和作画环境进行对比。体现出多不公平。时刻提醒观者这些『画外』因素,而实际上二者关于油画本身的信息,如基本的尺幅大小、年份都没有。即使这对比的是两位地位相当的艺术家,我也不认为这是客观的。

周是正经的绘画科班出身,在当下的中国这个级别的艺术家双手双脚加起来就能管够。所以对于王阿姨,请问怎么定义她在绘画上的成功?

说到王阿姨的画,讲真。我觉得不错,尤其是画狗的两张。虽然笔法稚嫩,但造型稚拙,颜色质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是该文作者贴出一个『农妇』标签来加强阶级对立,用心不可谓不良。

我支持喜欢画画的人不要放弃,绘画是件美好的事。但是画得好坏只是技能高低,与艺术其实没什么关系、如果想了解艺术,还请先了解艺术史,人类的发展有史可循,艺术的发展也一样。也许到那时候你会发现艺术这条路太TM 难走了,还是让少部分艺术家去走吧。

作者:Kellod

我以为,这个争论的重点不在于王阿姨和周春芽二人作品画面最直观的差距,内在的是两个人悬殊的艺术经验。

且不论500cm*500cm与20cm*30cm的巨大尺幅差,也不论用色用笔的气度内蕴。

好!我们甚至可以把王阿姨几乎完全临摹周春芽这个事实放在一边。

最最关键的是什么?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说谁是第一个探索『桃花』题材的人?

是周春芽。周通过大量的创作及事后整理,将既有的艺术市场内的这一主题成功的打上了自己的标签。

就像 Touch ID 在 iPhone5s 上是技术突破,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在其他手机上就只是硬件标配,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算抛却这些所有的东西,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大艺术家没有真才实学可能吗?那就真是把全世界的人当白痴了,把这500万看的太容易了。





作者:卜生

这篇文章弥漫着酸臭之气,让人讨厌的不是王阿姨的画作,是文章作者的观点:『只要画的差不多,大师也不过如此,艺术界都是有钱人的游戏,大师都是炒作出来的,都是洗钱。』

画得差不多就能喊着『PK周春芽』?我想问问作者,你是否知道当代艺术看的并不是技巧?技巧这种练习就能提高的东西和内在的艺术观念对比,是多么的苍白和不值得一提?

稍微有些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能发现,该片文章很『点题』的迎合了小部分人幻想的『高手在民间』的心理,和屌丝逆袭心理。但是,屌丝逆袭都是因为与众不同、敢为天下先而成功的,没听说靠模仿的。

另外,文章又一次『点题』的迎合了一些貌似戳破『皇帝的新衣』谎言的心理。请各位回忆下,小孩子戳破皇帝新衣谎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那两个骗子怎么了?皇帝怎么了?谎言戳穿了羞愧难当!那当代艺术呢?你以为你戳穿了谎言,画家自己和艺术评论界羞愧了吗?

并不是如此。即使在艺术圈,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说周春芽画得好,骂他的人大有人在,但是骂他的那些评论家可没说皇帝的新衣,人家骂得有理有据。有夸有骂才是健康的艺术评论。

·
·
·

庄 泽曦丨91后
知乎最红艺术类回答者
此人很懒
其他资料详见知乎 ID:庄泽曦
我们只是一群
各自在这地球上
某个角落奔波的艺术跟班
活跃于
或匿名在
各类社交媒体
···
我们唯一的共性是对艺术的情感
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的但不拧巴的情感
···
我们在『艺期』



    关注 艺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