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也许你不是一位 Michael Jordan 的超级粉丝

 

“主角” 与 “配角”...





2003 年,在亚特兰大 Philips Arena 球馆的上空,人声鼎沸,掌声夹杂着人们的呐喊几乎无法让人听清裁判口中的哨声。开赛前,Tim Duncan 向身后挥了挥手,让站在一旁的姚明代替他与“大本钟”华莱士进行中圈跳球。彼时,球场中央站着的多为风华正茂的年轻勇士,不过在场的所有人也都知道,这场全明星赛的主角只有一个,尽管他早已不再穿着那身公牛队的球衣。



对于大部分九零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The Last Dance》更像是是一部“尝鲜式”的纪录片,这里面记录着九十年代公牛王朝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笔者在内,也许 2000 年后的 NBA 世界,才能算作真正的“独家回忆”,这倒不是因为自己的执念,只是自打接触篮球这项运动以来,“究竟谁才是下一个迈克尔·乔丹”,绝对要比“站在赛场中央的迈克尔·乔丹”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也正因如此,Kobe、T-Mac、LeBron 等人,这些常常出现在当年《篮球先锋报》里的背影,总是成为张贴在墙壁上的卧室偶像。

不过,随着《The Last Dance》的热映,没能经历公牛两个“三连冠”辉煌的人们,仍然被其中所展示的内容吸引,我们总会惊讶于 Michael Jordan 在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精湛球技,但同时,也被其中五光十色的“配角们”所打动。

#那些,光芒万丈的#

看过《The Last Dance》前几集,大部分人都会由衷的在心中默念:“ Jordan 可真牛X!”不过也总有人会问:

“这 Jordan 没了 Pippen、Rodman,还成吗?”



当然,“傻子”都知道 MJ 的能力,即使中间去职业棒球赛场过了把瘾,但回头蜻蜓点水般的“I’m Back!”,让刚刚夺取两连冠的 Olajuwon 也只能“退居次席”。而他身边的“战友”们,却在这部纪录片中展现着无法掩盖的万丈光芒。Pippen、Rodman 等人以独特的个性和超强的能力,成为 Jordan 身边最为依仗的兄弟,在公牛时期的第二个“三连冠”期间,这两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少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人,这段辉煌能否延续都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这“三巨头”之外,时任公牛队总经理的 Jerry Krause 亦是“功不可没”。尽管纪录片中的他几乎成为了公牛队的全民公敌,但除了有些狂妄自大、无法处理好与巨星的关系之外,无法掩盖他优秀的球队运营和管理能力。



就像出现在所有帮派电影里的“配角”,他们有时候甚至要比英勇无敌的大佬更具个人魅力。在那一时期的公牛队内,除了场内场外在聚光灯之下的人们,Toni Kukoc 与 Steve Kerr 等人的故事,也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其中,笔者留意到 Toni Kukoc,是在早前看过的一部关于“梦之队”征战 92 年巴塞罗那奥运的纪录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博搜到这部片子)。早早在欧洲赛场打出名堂的他,成为了精明的 Krause 手中钳制皮蓬(为与其在续约时拥有价格优势)的王牌。不过,此举几乎“惹恼”了 Pippen 和 Jordan 两位大佬,他俩在奥运赛场面对 Kukoc 时丝毫不留情面,让这位欧洲天才铩羽而归(全场防的 Kukoc 仅得四分)。不过随后,Kukoc 正式加盟芝加哥公牛,并逐渐成长为球队中最为重要的球员之一。他的伟大,也许因为在队中“第六人”的属性被不少主流媒体选择性遗忘,但毫无疑问,Kukoc 在《The Last Dance》中应该拥有一席之地。



几乎与所有的传奇经历一致,伟大的对手仍然是缔造王朝不可或缺的“阻碍”,而 Michael Jordan 与来自底特律的“Bad Boys”之间的恩怨,甚至写成一本爱恩情仇纠葛不断的风云录。尤其是与当年传奇人物“微笑刺客” Isaiah Thomas 间的较量,在第三、四集播出之后,有不少外国网民居然跑到“小刺客” Isaiah Thomas (曾经效力绿军凯尔特人)的社交媒体下发出“灵魂拷问”,令人哭笑不得。看来,“入戏太深”的粉丝真的是大有人在。



在“无辜躺枪”之后,小托马斯随后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道:

“你们都在骂我,好像是我弄伤乔丹的一样,哈哈!”

矛盾与冲突,让观看这部纪录片的人们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这些所谓“配角”们的出色表演亦将那段时期描绘的熠熠生辉。当然,镜头下的个性难免会被无限放大,但试想一下,假如缺少了他们,Michael Jordan 的故事将会怎样继续?

毕竟,我们早已习惯了对同一个人不断的膜拜与追捧。

#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

Michael Jordan 的“价值”还体现在哪?

你可以说他的篮球成就或者个人魅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 NBA 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模样。但与此同时,他真正影响的除了篮球世界里的秩序,当然还有其他。



回顾第一次选择退役的时机,正值其篮球生涯的巅峰,当时这样的决定,于美国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宣布退役的第二天,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 125 个点位,Nike 股价下降 4 个百分点(全年销售总量下降三成,经济损失达 2.5 亿美元以上,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失去了“篮球之神”的芝加哥公牛,也开始退下华丽的外衣,球市一片惨淡。

假如故事按照这样的一段历史进行下去,最后将会变成什么样,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一年半之后 Michael Jordan 的王者归来,让真正的结局仍能如期上演。同样因为这部纪录片,当下的球鞋市场也正经历着类似“Michael Jordan 复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虽然《The Last Dance》旨在表现公牛第二个“三连冠”时期的辉煌,但出现于片中的球鞋亦成为粉丝们关注的焦点。比如美国地区的 Nike SNKRS 便在纪录片发布伊始,以突击发售的方式率先上架了一部分 Air Jordan 5 “Fire Red”,同时出现在片中各类 Air Jordan 系列鞋款也被眼尖的粉丝们一一辨认出来。



Michael Jordan 自己也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了自己与球鞋的部分往事:在一次造访麦迪逊花园球场的时候,自己所上脚的一双元年版本的 Air Jordan 1“Chicago”由于码数偏小,到中场休息的时候,脚上已经渗出了鲜血,但他并没有就此脱下这双 Air Jordan 1,因为当时正值最佳状态。



不过,除了这些价值不菲的 Jordan Brand,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老鞋们也因这部纪录片得以重现天日。尤其是“大虫”Rodman 与 CONVERSE 的天作之合,令不少老球迷瞬间回忆起那个时代的球鞋荣光。《The Last Dance》看似是一部以“人”为主的写实纪录片,但实际上,整部剧集融合进了众多当代文化现象与球鞋历史。以“剧”养“人”,令他们脚下的成为“配角”球鞋更加光鲜。

你看,这就是“配角”们的魅力。有一组数据其实很有意思,《The Last Dance》 前两集放出的时候,观看人数在六百万人次左右,而 Travis Scott 在《堡垒之夜》 举办的线上演唱会,累积观看人数为 4580 万。虽然数据上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不得不说 Michael Jordan 在如今年轻人心目中也几乎成为了这个时代里的“配角”。



发生在 Michael Jordan 身上的故事实在太多,多到没能经历那个时代的我根本无法表述完全。“配角”固然出色,真正的他却几乎无法仅仅通过只言片语展现。我们也很庆幸,有这样一部作品能够让人们在多年之后回忆起那段往昔,也让不少的年轻人能够理解,为什么他是我们心中的“篮球之神”。

当然,对于出现在这部纪录片里的“配角们”,我们也会保有无限的尊敬,他们与 Jordan互相成就,又在这一段旅程中逐渐蜕变。最后,说了这么多,假如你“还”不是 Michael Jordan 的粉丝,那不如找个安静的角落点开《The Last Dance》,观赏真正“主角”所带来的谢幕演出。




    关注 KIK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