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是什么?很大的曲子吗?(下)

 

唐宋的转变...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说:“大曲之名自沈约至于两宋皆以遍数多者为大曲,岁渊源不同,其义固未尝有异也。”大曲雅俗均作,从战国时期,屈原从周代南音中发现“乱”的应用(长篇歌曲高潮结尾处常用的煞尾手法),后被广泛用在汉魏大曲中,再到汉魏的相和大曲,魏晋南北朝的清商大曲,以及唐宋的燕乐大曲。这种大型乐曲一直保有着独特的魅力。

上次我们讲到大曲可以理解成大规模的曲子,也讲到了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从北到南不同音乐传统和风格的融合转变,今天我们接着讲隋唐的燕乐大曲,以及宋代大曲的继承与转变。

叁·唐
唐·佚名《宫乐图》


唐代大曲基于相和大曲而加以发展,又称燕乐大曲。燕乐在隋唐则是指宫廷中所用的“俗乐”的总称,又称“燕乐”。而燕乐中融合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就被称为“燕乐大曲”,主要由“散曲”“中序”“曲破”三部分组成。

唐代的一些法曲(原是道教兴起的俗乐,与相和歌、清商乐有直接联系)也可以称之为大曲,法曲是从作品风格而言的, 大曲是从作品形式而言的。像知名的法曲《霓裳羽衣舞》《绿腰》、白明达的《春莺啭》、裴神符的《倾杯乐》等,还有来自民间加工整编的《剑器》《秦王破阵乐》《凉州》等。

《秦王破阵乐》
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之前曾被他高祖李渊封为秦王。公元前620年,颁奖刘武周起兵反唐,高祖命秦王李世明率兵平息叛乱的,大胜。这首《秦王破阵乐》,原始李世明军中的将士们根据隋代末年的一些军歌汇编填词而成的,歌颂了秦王李世明讨伐并大胜刘武周的事迹。

《秦王破阵乐》的乐谱有非常多的版本,原谱在武则天时期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国,目前保留着7种乐器的9种乐谱。

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些通行版本有何昌林根据唐代乐工石大娘传下来的《五弦琵琶谱》中的第26曲《秦王破阵乐》,加上唐代遗留下《破阵乐》的歌词整编而成的汉族音调与龟兹胡乐相融的版本,还有同样根据《五弦琵琶谱》由林伟华、张大华曲,王惠然编曲的版本等等。



《霓裳羽衣曲》
《霓裳》相传是唐玄宗根据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加工改编而成。这首曲子创作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能确认的是唐玄宗确实有亲自执笔,曲子中也确实有浓厚的西域佛教音乐色彩。我们从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一诗中能窥探舞曲的绮丽华美:“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根据沈括《梦溪笔谈》以及宋代王灼《碧鸡漫志》中对大曲的结构描述,可以看出《霓裳羽衣舞》并不是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首乐曲。一方面,书中结构所涉及的专业名词至今没有明确的考证,另一方面,各个大曲中存在细微结构差异也可以理解。

总体来说,《霓裳》中的结构可以与唐代大曲结构对应,分为三大部分:节奏自由、音调优美的散序; 适合起舞的抒情慢板或中板的中序(即拍序、排遍);齐声和鸣的曲破。散序和中序之间有个较为轻快的“靸”。

《霓裳》的曲谱和舞谱早已失传,我们现在听到的版本都是后代文人乐工试图整理再现的版本,至于是否是原版那就不能尽知了。

肆·宋
宋·王诜《绣栊晓镜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歌舞音乐是继承唐大曲的成就而予以发展创新的,在北宋时期歌舞大曲的基本形式仍如唐代,只是遍数略为简省,称为“摘遍”。也有只取入破前后最精美的一段作为独立乐曲运用的,则被称为“曲破”。

在内容上值得注意的是,宋大曲已经克服了唐代大曲那种各段内容互不连贯得缺点,而大都以全篇叙述一个故事;唱词方面因受流行歌曲的影响,也由整齐句式改成长短句的形式。

《水调歌头》
曾布作为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之一,在辞曲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曾布将司空图的《冯燕歌》以《水调歌头》的结构编排而成水调大曲。尽管这首曲子大量取材于《冯燕歌》,但是为了发挥水调大曲的抒情性,加入了许多渲染、烘托的语句。

整首一共七遍,每编字数逐渐减少,速度逐渐加快。前两遍交代事件缘由,相当于序曲和过渡段;第三遍抒发女子有缘之情,情绪低缓;第四、第五遍开始进入高潮,女子被杀后的冤诉;第六遍叙述张婴的事情,相随舒缓;第七遍大高潮, 把冯燕的义气和刚烈刻画的淋漓尽致。曾布以七个编排演说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当时可谓史无前例。

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音乐史系列:

远古及夏商 | 周秦 | 汉魏宫廷| 魏晋南北朝 | 唐代宫廷宴会 | 宋辽金元 | 明清 |

大曲(上)

文人与音乐系列:

孔子与音乐





▍好物推荐
《中国艺术与文化》
感受中国之美


投稿:1141040586@qq.com

合作:3551465046@qq.com


    关注 橄榄戏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