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外名校退学率飙升,孩子究竟如何突围?17年国际教育校长这样说...

 

藤校中国留学生退学率高达25%,我们能做些什么?...



数据显示,藤校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高达25%,其中不乏在高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的“尖子生”,都是未来的可塑之才。但是为什么当他们迈出国门后,在海外却“站不住脚”?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上海阿德科特学校的校长车艳丽,与我们探讨这个问题:除了学习,人生中哪些技能是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的?

藤校,无数学子的梦想,也是很多中国留学生的终极目标。而最终能够成功“攀藤”的,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就在两年前,有一则关于藤校的新闻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美国常青藤盟校曾公布一组数据,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


其实,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规则已经不是新闻,很多美国大学20%至25%的退学率都是比较正常的,甚至有些大学的毕业率只有60%

但是,藤校绝不能算是“宽进”,每一位进入学校的都是高中里的佼佼者。

可依然有如此多的中国学生无法毕业,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拥有17年国际教育领域经验、领科教育集团上海校区前学术校长、现上海阿德科特学校校长车艳丽女士,与我们聊一聊中国孩子怎么样才能在国外“站住脚”。
车艳丽女士


说起领科教育上海校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学校的毕业生大批大批地进入到了世界TOP大学,是上海开设Alevel较早的国际学校之一,也是上海的Alevel四大金刚之首

车艳丽女士在担任领科教育上海校区学术校长期间,培养出了不少牛剑藤校生,然而两年前却选择离开了领科,从零开始创建上海阿德科特学校

很多人都会为这一举动而感到不解,车校长已经身处如此优秀的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加入一所新学校,从零开始?

关于这个疑问,车校长是这么说的:
我一直在探索课程体系的创新。在我近17年的经验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越来越多的孩子,虽然拿到了很好的学术成绩,但在名校面试的过程当中屡屡碰壁。

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今天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应该赋予他们什么样的能力。这也是我来到上海阿德科特的原因,我想在这里打造一所具有国际视野、融合中西教育精髓的3.0版Alevel国际学校。”
当今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变革,家长及孩子对出国留学的诉求也与以往不同,因此决定了学校在赋能学生的时候必须着眼于培养更加综合全面、能够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

单一的学术成绩突出,已经不足以让我们的孩子扎根国外大学,除了出色的学术能力, 海外名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社会责任感到团队协作能力,抑或批判性思维能力及面临挑战的应变能力,无一不是海外名校考察的方向。

车校长深知这些特质不仅是名校的嗜好,更是在步入社会后、一个人能否走的长远的必要条件。

那么,在上海阿德科特学校学校,车校长如何实现自己的教育探索?如何助力学生成为能够走得出去,也站得住脚的人才?

优秀的孩子不仅是一枝独秀,也愿意去扶持他人,带着他人共同进步。

01.
优秀的孩子不仅自己牛,
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上海阿德科特今年的首届毕业生,共收获了了36枚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世界一流名校的预录取。其中14枚来自英国G5大学,包括两枚牛津大学预录取及两枚剑桥大学预录取。

但优异的升学成绩并不是骄傲的全部,在录取后孩子们的表现,才是真正的“阿德风采”。

拿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预录取的四位同学,在收到offer后没有丝毫松懈,依然全力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去,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始辅导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升学经验,帮助更多同学走进牛剑。
其实,这种自发式的对他人的帮助正是海外大学非常青睐的品质。

车校长深知,如果想要学生们在出国后“站得住”,在高中期间培养学生以“利他”为核心社会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校大力支持学生自发的组织和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

在上海阿德科特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跨越九至十二年级,自发组成了一个2-30人的组织,“看见世界看见爱”。每周同学们都会走到社区中的小学、敬老院向小朋友及老年人传播爱眼、护眼的健康知识。

去年,这群学生在 上海市青少年公益项目评选中,通过路演获得了上海赛区亚军
获奖奖杯


除了学生自发的公益行动,学校也会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参与公益项目的机会。

2019年圣诞节,在学校的筹划和组织下,学生们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化身保护大熊猫的志愿者及传播者,除了体验一回熊猫“铲屎官”的生活,更多的是把保护熊猫的理念带给更多身边的人。

2018年,学校则组织了斯里兰卡大海龟保护项目,在这期间,学生需要承担照顾海龟的重任。他们需要在夜间前往海滩,等待海龟或是寻找海龟产卵的地方,并拾回海龟蛋,放在保育中心的养育沙滩上,并给海龟蛋标记上时间,以便于计算大约45天后小海龟出世的时间,将其放回大海。

由于收集海龟蛋的工作在晚上,会牺牲部分休息时间,任务相当辛苦,但也正是这些难忘的经历,让孩子们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同处的道理。
学生在四川大熊猫基地


在校生参加的这些公益项目,大多都是需要团队合作,并非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在做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能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确实,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依靠一己之力,而是通过和他人合作、通过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达到。

因此,越早学会团队合作,能够与他人共事的人,越容易成功。

02.
懂得合作的孩子才能走的长远
车校长告诉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上海阿德科特秉承了英国阿德科特学校的学院制传统,设立四个学院。每个学院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

 

新生入学后被分到各自学院。学院制内部实行级长(Captain)管理模式,通过选举学院干部,每个学院设有一位级长(Captain)和 一位副级长(Vice-Captain),共同进行学院管理。

学校设有学院积分,以学年为单位进行累加,并在学年终清零。学生以学院为单位参加各类活动、竞技,为各自的学院争取荣誉,而当学生在日常行为中领到处分,也会在学院积分中得以体现。

采用学院制,既是一种对精英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以老生带新生”的创新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发掘领袖特质。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除了分学院,学校的STEAM课程也进行了分组制。

上海阿德科特引进了同济大学FABO中国数制工坊的STEAM课程,课程以PBL项目形式开展教学,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设计主题,学生8个人为一个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设计原稿绘制、纲要编写、快速原型制作。同学们也学习了多种能够实现想法的技术,如编程、激光切割、3D建模打印等。

STEAM课程曾有一个这样的主题:制作一件能够代表学校的艺术装置。这个主题让车校长非常难忘,因为有一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发脾气的校长”并且在小组汇报时介绍了他们的设计。
“小组作品呈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上台阐释他们这个作品的整个的思维框架、如何分工、如何完成的,他们这组的灵感是有一天他们在教室里面乱跑,被校长严肃的批评了”车校长回忆道。

我其实是特别感动的,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去分工合作,而且英语也不够流畅。但是在学期最后,他们站在讲台上能够充满自信的表达他们所有的设计思维,就像路演一样,把他们作品呈现出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同学们的巨大潜力。”
学生制作的“发脾气的校长”
除了项目合作,运动竞赛也是“团队作战”

车校长本人非常热爱足球,在高中时代,她曾担任学校女子足球队的前锋。虽然多年没有再碰过足球,但是她深知足球运动对学生的合作和抗挫折能力的磨练,因此,学校也设立了自己的足球队。

“现代孩子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输不起、接受不了自己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有的会选择走极端。归根究底就是抗挫折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车校长说道。

参与竞技类运动能让孩子从小就不断的接触输赢,锻炼心态,尤其是如何去面对“输”这件事情。只有习惯了迎难而上,不畏惧困难,才能变得坚强。

在学校的球队里,甚至有一位女将,随队一起参加了首届尤文图斯杯国际青少年足球世俱杯比赛。她经常和老师们打趣,说自己是“巾帼不让须眉”,颇有木兰的风范。
足球队的小将们在尤文图斯杯国际青少年足球世俱杯比赛


车校长说,除了学校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家长也是升学道路中无比重要的一环

在出国留学的道路上,家庭教育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

作为家长,急迫的心情非常可以理解,但是“与其拔苗助长,不如静待花开”

03.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花,
开在不同的季节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是冬天开的花,有的孩子是春天开的花,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开的季节,没有必要攀比,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唯一。”是车校长在家长会上经常说的话。

人生漫长,考上一所好大学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人生的开始。

“哪怕你拿到了牛津剑桥的录取通知书,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在未来的学习的生涯当中,自控能力,发展能力和自立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才会决定你未来的路能走多久。”

因此,车校长劝各位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要理解孩子

说到这,她为我们举了一个父子的例子。
有一个孩子的爸爸曾经跟我说,他陪儿子的时间很少,之前都是老人带的。在孩子进到高中之后,他发现了很多问题:孩子基本上不愿意跟他说话,父子俩基本上一沟通就吵,爸爸问我说怎么办?

我当时跟他说,你和孩子只有这三年的时间,当他走进国外大学的时候,跟你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你能不能在这个时间点放下你工作,找一些时间去跟他沟通、陪他。

比如说周末的时候,你就带着孩子去游个泳、去爬爬山,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去了解这个孩子都喜欢什么,是怎么想的

后来这位爸爸发现孩子非常喜欢音乐,但是觉得在这个时间点每天要学习,不能成天去玩音乐

但是我跟他说,你可以给孩子定一个限制,比如说:你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可以玩音乐,但是也要保证你的学习成绩,毕竟还有两三年就要出国了,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这个孩子进入了英国的杜克大学,在大学里也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车校长说,这就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成功的案例。“15岁的孩子真的是处在最叛逆的年纪,你一定要了解这个时间段的孩子的心理的特点。而不是以家长自居,命令孩子我不让你做什么,你就不可以做什么。良好的沟通可以事半功倍。”为了促进孩子和家长的相互理解,学校里每个月都有家长大讲堂,会请到心理专家给家长上课,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地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确实,迈进名校的大门不代表万事无忧。

车校长曾经带过一名学术成绩十分优异的同学,从IGCSE到A-level都获得过生物学科的全球最高分,这名同学最进入了剑桥大学的生物学专业。

但即便如此,当他进到世界顶尖学府学习一个学期后,就跟车校长说到,“老师,我这一个学期凌晨2点之前睡觉是几乎没有的。”

可见,进入海外名校并不是“结果”,而是人生中另一场“修行”的开始

在长达20多年的教育道路中,车校长和其团队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意味着学习不仅仅只有冲刺,更重要的是要在这场马拉松中找准自己的节奏和目标,才能顺利跑完全程,而不是半途而废

而家长与学校,在车校长看来,是“合伙人”的相处模式,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把孩子送出国门培养成才。只有孩子、家长、学校这三方都站在一起,往一个方向发力,孩子的未来才可期。

教育,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群人、一辈子的事情。


    关注 北美家长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